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权威发声 > 京昆汉新闻

京昆汉新闻

融合创新,让京剧艺术熠熠生辉

2024-11-10 20:47:19作者:刘侗
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有两台新编京剧作品,以融合创新令人耳目一新,展现出现代京剧的品相和风貌。
《人民政协报》(2024年11月04日 第 12 版)
京剧齐白石
京剧《齐白石》剧照

  不久前,第八届中国戏曲文化周在京举行。在“精品大戏展”板块,评选出全国十台优秀剧目荟萃展演。其中有两台新编京剧作品,以融合创新令人耳目一新,展现出现代京剧的品相和风貌。一部是北京京剧院创作的、取材于齐白石“衰年变法”引领中国画坛新风的新编京剧《齐白石》;另一部是河北省京剧研究院根据著名作家徐光耀同名小说《小兵张嘎》改编创作的新编京剧《小兵张嘎》。

  京剧《齐白石》描写了齐白石自上世纪20年代进行的中国画技法与内容的大胆变革,体现了他高度的自我革新精神和作品中浓郁的人民性。以京剧的艺术形式,将京剧与中国画这两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合在一起,形成崭新的舞台艺术作品,是京剧《齐白石》创新亮点。当齐白石与梅兰芳两个分别属于不同领域的富有创新精神的文化巨人同时出现在剧情中,以共同的文化艺术创新情怀互勉而激越地抒发情感时,剧场里洋溢了饱满的文化自豪情感。京剧《齐白石》的融合还体现在一系列的表现形式和手段的运用上。该剧的音乐创作借鉴了《对鲜花》《画扇面》等北京民歌、京韵大鼓等北京曲艺元素,它们与京剧声腔融会在一起,形成了韵味浓郁、风格鲜明的北京京剧音乐特色。而创作者为了表现齐白石在内心世界的挣扎,将其思想与灵魂外化成了分别代表改革的“神思”与代表守旧的“尘想”两个角色,并使其融合在一起纠缠冲突不休,凸显了京剧艺术虚实结合艺术表现手法的强大功能。融合创新,使得京剧《齐白石》成为当下京剧舞台上的一道靓丽风景。

  新编京剧《小兵张嘎》主人公是13岁的贫苦孩子张嘎,描写他在冀中抗日斗争风起云涌的时代背景下,如何从一个顽皮少年成长为机智勇敢的抗日小英雄的故事。因其主要人物是个13岁的孩子,因此,该剧的创作被定位为儿童京剧。为了使这部剧作更加符合儿童京剧的艺术特征,适应少年儿童的审美要求,创作者独具匠心,在舞美环境营造和表演手段方式以及演员的起用上,都进行了大胆的创新。剧中,快板与京剧第一次联手走上京剧舞台,有机融合在一起,生动了《小兵张嘎》的舞台呈现。小说原作中有个人物叫“快板儿刘”,经常用自己的快板儿与张嘎逗趣,在京剧《小兵张嘎》中,“快板儿刘”除了是剧中的一个人物形象外,还成为了全剧剧情开展的有效组织者,以打快板儿的方式,交代剧情,串联场次,活跃地穿插在剧情内外,跳进跳出,时而以剧中人物的身份融入剧情,时而以旁白者的身份讲述故事,显得生动活泼,妙趣横生。京剧《小兵张嘎》的另一个融合是在营造环境氛围的舞台美术中运用了大胆的夸张变形手法和鲜明的版画风格,使不同情境下的剧情充盈着童趣。饰演张嘎的演员是个青年武丑演员,表演中将武丑这个京剧传统行当中动作灵活、滑稽幽默、武艺高强的特性,与小英雄张嘎天不怕地不怕的勇敢斗争精神有机融合,塑造出一个时而倔强任性、时而机智勇敢的鲜活的少年革命战士形象。

  2014年10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历史和现实都证明,中华民族有着强大的文化创造力。每到重大历史关头,文化都能感国运之变化、立时代之潮头、发时代之先声,为亿万人民、为伟大祖国鼓与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当代文化创造提供了丰沃的土壤。不同的艺术门类,融会贯通,融合发展,为京剧艺术和更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提供了无限的可能和广阔空间。

  (作者 刘侗 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党外高级知识分子联谊会副会长、一级编剧、北京京剧院原院长)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