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好戏分享

撰写对新编历史剧、现代剧等新戏中优秀剧目的剧评性文章。

好戏分享

  • 老爷戏收坑儿

    老爷戏收坑儿

    北京京剧院著名马派老生朱强在国家大剧院演出了《战长沙》,这是他继《华容道》、《水淹七军》之后,今年出演的第三出“老爷戏”。令人感动的是,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肯离场,朱强老师走上舞台跟观众说,这场演出是他退休之前的最后一场演出了,并且很谦虚的表示,唱了几十年的戏,现在才感觉到明白了点儿,作为京剧演员实在太不容易,快到退休了才开窍…刚说到这,观众中“退而不休”的声音此起彼伏。

  • 鲁肃:一坛金内藏世界,小剧场里有乾坤

    鲁肃:一坛金内藏世界,小剧场里有乾坤

    由于作者思路的天马行空,也着实给二度创作带来了不小的麻烦,而且本剧排练日程又一贯继承了“时间紧任务重”的年底特色,所以导演张磊、舞台监督海峰、唱腔设计王昊与我临时组成了一个深夜突击班子,在脑洞大开、嬉笑怒骂、紧张活泼的氛围中熬了几夜,终是拿出了一个可行的方案,且从目前落地粗搭的“架子”来看,倒也亦庄亦谐、可圈可点。

  • ​青春的旋律 生命的赞歌——致敬红色经典《飘逸的红纱巾》

    ​青春的旋律 生命的赞歌——致敬红色经典《飘逸的红纱巾》

    京剧《飘逸的红纱巾》无论是在艺术表现形式还是表演内容上都是一次创新,全剧歌舞并重,采用交响乐伴奏,渲染出恢弘的氛围,在原汁原味京剧的唱腔中,又恰到好处地融入现代音乐和舞蹈的元素,同时还能听见苏北民歌影子,既体现出浓郁的地域特色与时代背景,又让现代艺术与古老京剧艺术完美结合。

  • 周云亮“跟头大王”的由来

    周云亮“跟头大王”的由来

    周云亮5岁开始练功,每晚去剧场看父亲演戏,大约午夜时分散戏,父亲就在前面走,他在后面一路翻着跟头回家。旧时因为没有专门的练功场地,每天清晨四五点,要抢在还没有行人走动的时候,在马路上练功翻跟头。

  • 从《武则天轶事》看李海燕的程派艺术

    从《武则天轶事》看李海燕的程派艺术

    李海燕在塑造武则天这个角色的时候,从人物的形体造型,到唱腔的处理都很好地把握了编剧和导演的创作意图,体现了武则天人性的一面。在大段唱腔中李海燕运用程派唱腔艺术的特色,又不完全拘泥于程派发声,而是汲取了程派艺术的神韵,融合自身声腔的特色,使唱腔自然流畅,具有很大的表现弹性。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首页/栏目广告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