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上大课堂

网上大课堂

京剧与扬州徽班

2021-12-03 22:47:32作者:林鑫,鹤龄
据文献记载,四大徽班都拥有很多扬州籍名伶。有姓氏可考者,三庆班有高朗亭、陈桂林、詹双喜、吴莲官、赵庆林、朱福寿、田祥龄等十八人;四喜班有袁双桂、袁双凤、杨发林、王法宝、胡法庆、王文林、蒋天禄、杨长青、刘彩林、葛天禄等十六人;春台班有蔡三宝,陈翠林、李桂林、戴庆林、吴福寿、范添喜、吴金凤(桐仙)、吴秀莲、彭桂枝、薛万林等十七人;和春班有蒋韵兰、吴凤清、张连喜、宋全喜等十一名男旦,而该该班却总共足有十八人。
国粹京剧艺术,是可以代表我国民族艺术的全国性大剧种。京剧集歌、舞、武术、表演于一身。“唱、念、做、打舞”、“手眼身法步”博大精深,精湛迷人。

而京剧的形成与发展,与“四大徽班”从扬州进京密不可分。
京剧与扬州徽班
扬州何园水心亭古戏台,当年徽班、昆班艺人在这里献艺
清代《南巡盛典》扬州高旻寺行宫古戏台
清代《南巡盛典》扬州高旻寺行宫古戏台图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清高宗乾隆八旬大寿,扬州名伶领高朗亭应召领三庆徽班从扬州出京进京献艺。此为徽班进京之始。随后四喜春台跟踪而至,和春最晚,统称四大徽班。写于乾隆五十八年的《扬州画舫录》记载道:

高朗亭入京师,以安庆花部合京秦西班,名其班日三庆,而随之宜庆、翠庆、集庆、遂烟没不彰。郡城自江鹤亭征本地乱弹,名春台,为外江班。不能自立门户,乃增聘四大名旦,如苏州杨八官、安庆郝天秀之类。而杨、郝复采魏长生之秦腔,并京腔中之尤者,如《滚楼》、《抱孩子》、《卖饽饽》、《送枕头》之类,于是春台班合奏京秦二腔矣。

所谓“徽班”者也,乃是由安徽人组织掌管或由原安徽籍的扬州盐商出资兴办的戏班、其名虽称徽班,实际上班中的演员并非都是安徽人。据文献记载,四大徽班都拥有很多扬州籍名伶。有姓氏可考者,三庆班有高朗亭、陈桂林、詹双喜、吴莲官、赵庆林、朱福寿、田祥龄等十八人;四喜班有袁双桂、袁双凤、杨发林、王法宝、胡法庆、王文林、蒋天禄、杨长青、刘彩林、葛天禄等十六人;春台班有蔡三宝,陈翠林、李桂林、戴庆林、吴福寿、范添喜、吴金凤(桐仙)、吴秀莲、彭桂枝、薛万林等十七人;和春班有蒋韵兰、吴凤清、张连喜、宋全喜等十一名男旦,而该该班却总共足有十八人。

进京献艺的四大徽班,不仅有扬州籍名伶多人,而且与扬州的关系非常密切,如称为徽班鼻祖的三庆班,是在扬州演出时被召入北京的,又如昆乱兼演出的四喜班,进京前也在扬州演出,以其徽调石牌腔受到扬州观众的赞赏。进京后,余启秀、霓翠两班中专唱昆腔的一些演员便并入四喜班,所以,在京城有“四喜的曲子”之誉,名伶竞技,各逞其能,彼此观摩,互相交流,也间接促进了其表演艺术之精益求精。
京剧与扬州徽班
如春台班旦角关大保,演《水浒记》阎婆惜,仿效京城萃庆班谢瑞卿,遂传谢氏一派。又如本地乱弹的小丑,原来只会土音乡谈,取悦于乡人而已,终不能通官话;聘刘八入班以后,本班小丑效之,风气渐改。何况跟昆剧同城演出,彼此观摩的机会也多,既互相斗争,也相互融合。扬州雕绘泥人者,也争奇斗艳,把春台班演出的新戏,雕绘而出。该班除供御进宫演出外,还多次到安徽歙县演出,甚至南下广州,所以称为外江班。它约于嘉庆元年(1796)以后进京,因有不少童伶,在京城有“春台的孩子”之誉。还有于嘉庆八年新春期间进京演出的和春班,也是在扬州组成的。它以乱弹戏《收妲己》一炮打响,以武戏擅长,有“和春的把子”之誉。至于尾随三庆班进京的四庆徽班、五庆徽班,以及于乾隆末年到京的集秀扬部,也都是在扬州演出或组建。
京剧与扬州徽班
史实证明,那时的剧团班社和演员,都没有现在剧种的严格限制,可以兼演多种声腔。四大徽班在艺术上勇于革新,敢于吸收其它剧种如秦腔、汉调、昆曲等剧种的优点,使其开拓地盘,壮大自己,为后来形成的京剧准备了各种各样的条件。高朗亭历经乾隆、嘉庆、道光三朝皇帝,大部分时间在北京度过,而这段时间,正是徽剧向京剧发展的关键时期。高氏在艺术上勇于革新,使其成为京剧奠基人之一。
京剧与扬州徽班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