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上大课堂

网上大课堂

京剧月琴教学模式的传承与创新

2024-01-01 20:40:39作者:魏薇
月琴作为京剧乐队文场中的一件重要的弹拨乐器,一直在京剧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传统京剧月琴在乐队中的地位被形象的比喻为暖瓶中的胆。
京剧月琴教学模式的传承与创新--
谈月琴专业基础教学的“京”“民”结合

作者:魏薇

摘要:任何艺术形式都应在传承与创新中找到平衡点,月琴演奏也应该吸收、借鉴新的技巧,特别是在演奏范围上也应该有所拓宽。京剧月琴演奏员和教育工作者应在教学中把握好传承的内涵,同时具备在创新中探索演奏技能如何提高和不断完善的能力。

关键词:月琴,教学,结合

一、京剧月琴在教学中如何体现唱腔韵味
月琴作为京剧乐队文场中的一件重要的弹拨乐器,一直在京剧舞台上发挥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特别是在伴奏老生、花脸、老旦的唱腔中,更能体现出月琴清脆、颗粒性的弹拨乐音色特质,与京胡的线条性构成唱腔和过门伴奏的优美、干净的音响效果。
京剧月琴教学
传统京剧月琴在乐队中的地位被形象的比喻为暖瓶中的“胆”。顾名思义在伴奏京剧唱腔中起烘托的重要作用,例如,在伴奏老生唱工戏中,在演奏导板,回龙,接成套唱腔中,最能体现和突出月琴的弹拨乐特质,体现“三大件”的京剧乐队特点。

例如老生传统剧目《伍子胥》,充分体现了老生唱腔的美感。唱腔涵盖西皮、二黄、反西皮。板式有西皮、二黄快原板,西皮二六、二黄慢板、反西皮散板等,快慢皆有。几乎每一段都是流传广泛的经典唱段。在专业的京胡与月琴演奏员的配合下,不仅能体现出演奏者的技术水平,并且在与演员的合作中又能体现出传统老戏的韵味。其干净、通透、利落的特点,在演出过程中对于演员、乐队和观众都是一种美的享受。所以经典的传统精髓必须传承,保持不变。并不是乐队中增加的伴奏乐器越多越好,而是人员越少越能体现每一件乐器演奏者的水平和整体的配合是否整齐和互补。

1、教学理念。
继承传统和创新发展要同步进行,缺一不可。只有自身先打好了坚实的基础,才能有所发展和创新。对于作为京剧乐队传统的“三大件”组合之一的月琴来说,传统的演奏技术需要不断创新,以适应时代发展要求。

术业有专攻,如何在基础教学阶段从零起步,让学生掌握月琴基本演奏技巧,在伴奏不同行当和板式中的伴奏撮点组合运用,培养正确的审美观念。

首先,要使学生掌握为京剧伴奏服务的月琴的演奏技巧。其次,通过六年的学习实践,应当把月琴这门弹拨乐器在乐队中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作为一名教师,应当以培养新一代的技术技巧全面的月琴演奏员为已任,在教学相长中不断研究和掌握新的演奏技巧,不断提高个人审美素养,练就过硬的技术水平和感染力,在教学中对学生潜移默化,使他们热爱这门乐器,因为只有真正热爱,才能够全身心地投入,打好基本功。同时,还要注重普及和传播月琴的相关知识,提高大众认知度。

就月琴专业来说,发展和创新也是从业者努力钻研的目标,特别是要深入地研究京剧月琴演奏技巧与民乐月琴演奏技巧相互借鉴,取长补短,为教学工作带来裨益,使学生达到更好的学习效果。

以中专基础教学阶段为例,培养月琴专业的演奏员,使本专业的学生能够掌握这门乐器的基本演奏技法,并且在未来能够顺利完成六年的专业学习,并具备相关技能是非常重要的。

2、教学步骤
针对教学工作的重心和目标,教学的步骤是具体和细致的。作为考入中专艺校的学生来说,年龄小,基础薄弱,也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刻,掌握规范的姿势手法是第一步,也是最基础的,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长。

首先掌握正确的坐姿,拿琴姿势,特别要强调的是右手拿拨片的手势。随着时代的发展,月琴拨片由原来的十厘米改为四厘米左右。当然握拨片的姿势也有了变化。短拨片不易掌握,容易滑,所以拿拨片的姿势就变得至关重要。这一环节在教学及示范中不能马虎,尤其不能一带而过。在刚开始的学习中要时刻提醒和关注学生右手握拨片的手法,要提醒学生保持正确的手形,拨片滑走要随时调整和规范,否则一旦成为习惯就很难改正。同时,右手又是触弦的关键,弹挑的力度归于右手拨片的掌控,是打基础的重中之重,所以要按部就班,好的基础是成功的一半。

以初学者为例,右手姿势手法和节奏型的巩固练习要持续24到30课时。由点到轮也是一个持久的训练过程,受用终生,也是月琴演奏的核心技术。轮奏的频律快慢,既是演奏员的技术体现,也是在京剧伴奏中不同行当、不同板式的特点的区别。

例如在弹老生、花脸剧目中,轮奏要稀,甚至少弹轮奏,撮点要单才好听。不以加撮为主,而是要突出弹拨乐颗粒感的特质。而在旦角唱腔伴奏中,尤其是在张派、程派这类流派特点明显的唱腔伴奏中要适当地使用轮奏技法,特别是加密的轮奏以突出和配合拉弦乐的打音效果。

掌握了右手的演奏技巧之后,左右手的配合也是教学重点。左手掌握旋律,右手控制节奏,缺一不可。要配合得好,才能演奏出最佳的音色。

在月琴演奏左手技巧的教学中,我也做了一些调整。首先,左手握琴的角度对比以前有了改变。由原来的全虎口握琴,改为左手手形前移的半虎口手势握琴。这样握琴的好处是利于演奏中的窜把、下把演奏。也使姿势变得更加美观,不再有视觉上的局限感。我认为这是可行的、合理的改变。

月琴左手技巧不存在拉弦乐器中对于音准的要求(由于本身有品)。重点是手指的灵活和按音的结实程度。这也是在基础教学阶段前三年要攻克的难题。要达到三年的速度标准,在京剧月琴演奏领域我们可利用曲牌的学习来达到这一目的。

借鉴民乐月琴的演奏技法来提高演奏技术水平也是另一种教学手段,把月琴的演奏范围扩展,发挥它的多样性,这和传统技法并不冲突。事实证明,这在未来的发展中是有必要的,对于一个技术全面的演奏员来说也是必备技能。

3、教学的核心要素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安排学习内容,并且根据学生的个人特质,优缺点,适时的修改和调整教学内容也是有必要的。计划需要随着变化调整,不能一成不变。

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醒不同年级和水平的学生,注意积累经验,并且能够做到举一反三,这样能使教学过程和效果更加顺利和高效。在教学的漫长时间里,培养出更多的默契。互相了解,激发出学生更多的潜力。

月琴的演奏从零起步,姿势手法是打基础的第一步。随着时代不断更新,从拿琴的姿势和使用拨片的长度已有了改良。拨片从9厘米缩短为4.3厘米。也增加了捏拨子的难度。月琴启蒙教育的前三年,打好基础是教学的重点。体现在日常的教学课堂中,就是要扎实巩固和提高演奏水平,这是一个日复一日的持续训练过程。把带学生一起练功作为每节课的第一项内容,强化基本功,包括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空弦弹挑、撮点、轮奏,双手结合的各种指法练习是重中之重,不能省略,也不能布置给学生作为课后作业,而是要留出一定的课上时间当堂完成。这种面对面的带动作用往往是最有效果的。

对于月琴专业的学生,检验技术水平的标准一是力度,二是双手结合的灵活性,以及速度和清晰度。在初学阶段,教学手段和内容有曲牌和一些简单的练习曲。在练习曲的选择上,可以有针对性地选择除了传统演奏把位以外的其它把位的曲目,来练习不同把位需要的不同指法的运用,让学生接触到多把位演奏,为今后的学习打下伏笔。所选的曲目也应是由易到难,由浅入深。

对于京剧月琴专业演奏来说,京剧剧目的学习是根本目的。剧目的板式也是应循序渐进。从最简单的原板板式开始,再到慢板,从西皮,二黄到反二黄把位。

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伴奏的韵味也应提高。对于技术水平的更高要求是脱离谱子上的音符,伴奏出唱腔的感觉,体现出唱腔和过门的区别,是京剧月琴演奏的高级阶段,也是在中专六年的学习中后三年应该达到的演奏技能和音乐素养水平。

干一行,爱一行,选择了自己的专业,就应该全身心地热爱这门专业,用心研究应如何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专业教师在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之外,还担负着培养更多具有高素质水平的本专业演奏员的责任。把自己的经验教训和教学内容一同传授给学生,才是一个更生动有效的专业技巧课程内容,具体体现在所教剧目应是教师伴奏过的、有舞台演出经验的内容。京剧器乐教师不像表演专业的教师有很多行当上的限制,他们接触的剧目、板式、行当更为全面,所以会的多,才能有利于归纳总结伴奏经验,在课堂上才能有的说,有依据的说,而不是凭空的说。专业教师不能脱离舞台实践,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挖掘和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保持专业热情和不断进取的研究精神。

对于中专中年级水平的学生来说,通过不断增加的舞台实践,对所学的剧目有了一个较为深入全面的认识,学生在舞台实践中能够更快地提高基本功水平,自身的心理素质,以及对本专业的喜爱程度也随之增强。月琴专业如何和京胡配合,和板鼓配合,和演员配合,做到“全剧一棵菜”,也是在教学中应注意的教学难点。体现在具体的问题上则是右手撮点的运用,怎样安排撮点才能和京胡的弓法相配合,而不是相冲突,是一个应理清的观念,要听板鼓的指挥,配合京胡的弓头,这就需要教师具有舞台合作的经验,才能和学生交代清楚,具体的撮点为何这样使用,而不是自由安排。区别于独奏乐器,京剧乐队最终是以组合形式呈现,除了要求个人具有一定的技术水平外,分工合作也是一项必备技能,不抢别人的风头,也不被淹灭在乐队当中是需要一个正确和适当的审美观点的。该强则强,强而不燥,弱而不虚,在演奏中摆正自己的位置,培养学生正确的音乐素养,是新一代的专业教师应传达给学生的正确观念,是一个团队合作的精神支柱。

京剧月琴演奏在乐队中的功能是辅助和烘托所伴奏的唱腔,不同的板式有不同板式的伴奏规律,其主旨是根据节奏的快慢变化来合理安排右手的弹撮技法,区别于京胡的左手各种装饰音的使用,月琴的左手演奏技法比较单一,只是根据左手灵活度来区别水平的高低,就像我的京剧月琴专业老师说的:“月琴没有必须怎么弹,而是以好听为原则。”

而作为独奏乐器的民月琴来说,其实左手的技法是多种多样的,这一技术技巧我认为是应当借鉴到京剧月琴基础教学教程中的一项内容,让学生知道月琴还可以作为独奏乐器来演绎。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是无止境的,不应满足于通过几出戏的学习就认为完全掌握了这门潜力无限的弹拨乐器,而应多深入探索它的新功能、挖掘它失传了的一部分技艺,就像整理和挖掘失传老戏一样把月琴的另一种魅力展现给观众。

二、民乐月琴演奏特点和技巧分析
1、对于月琴演奏的新旧两种观念对比

京胡泰斗徐兰沅先生说过,最早的京剧乐队是“九根弦”,包括京胡两根弦,月琴四根弦,三弦三根弦,共九根弦。后来随着时间推移,月琴简化为使用一根到两根弦演奏,到了现代戏阶段,随着音域范围的需要,又恢复用到三根弦演奏。

在月琴专业演奏教学中存在两种理念。一是保持传统演奏的技术技法,甚至乐器的构造保持不变。例如用两根弦演奏(只保持四弦和二弦),去掉半音品,琴的造型保持几十年前的样子。

另一种观念是保持乐器该有的半音品,能够满足月琴所需要的多把位演奏。使用三根弦的乐器,保持在演奏中的音域能在两个八度以上。

我作为月琴专业演奏员和传承者,从我的启蒙学习时就使用三根弦的月琴,也接受和学习月琴的多把位演奏技能。学习了民乐月琴之后又接触到四根弦的月琴演奏。我认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对演奏者的更高要求,这门乐器的演奏技能和演奏范围应在中专启蒙及基础教学阶段就加以扩充,使得月琴专业的学生在六年的学习时间里演奏技巧能够全面提升。除了伴奏京剧剧目的需要,还能够在独奏领域中有所尝试,去学习一些月琴的其它演奏技巧。

音乐是相通的。曲目和剧目的学习并不冲突。不应该固步自封,应该多学习多借鉴,转变观念,逐步提高和完善自己的专业水平和专业素养。

而作为民乐月琴这一更为小众的独奏乐器,本身的一些演奏技法和演奏曲目也可以研究和借鉴。首先,民月琴使用四根弦演奏,采用固定校音法。音域比较宽广,演奏没有局限性。其次,民月琴的技术技法比较多样。右手除了轮奏以外,扫弦和过弦练习也可以用在京剧月琴的学习中,左手的演奏技法更加丰富和全面。例如运用到大指(拇指)的曲目可以完全发挥左手的使用范围,在指法运用上比传统月琴的指法更为科学。其它的指法技巧如①打音、②带音、③划音、④吟弦等在曲目的演奏中能够增添韵味,表达不同的感情需要。在演奏中传递不同的曲目内涵。这些技巧在京剧月琴演奏中是没有的,而在六年的基础教学阶段,是可以增加到专业技巧课程中的。

2、民乐月琴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
民月琴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作曲刘锡津),由《渔歌》《赛马》、《驯鹿》、《冬猎》四个曲目组成,描绘了我国四个少数民族地区的地域特点和日常生活,各有特色。

《渔歌》描绘了以捕鱼为主的赫哲族人放歌撒网、满载而归的愉悦心情。我认为这是四首曲目中旋律最为优美的一首,描绘了海边渔船往返海面,由远及近,海面时而波涛汹涌,时而风平浪静,最后渔民们满载而归的画面。全曲旋律优美,一张一弛之间体现演奏者的技术技巧,也能体现月琴的轮奏特点。这是京剧月琴演奏接触不到的领域,也是对演奏者的一个技术提升。

《冬猎》则描绘了居住在大兴安岭的鄂伦春猎人与猛兽斗智斗勇的狩猎场面。节奏紧凑,对于双手结合的要求更为突出,其中的片段可以作为提升速度的练习曲来学习。

转调这一写作手段在民乐曲目中也是频繁使用,这就要求月琴演奏者具备多把位演奏的能力。对于乐器本身来说,半音品也是必不可少的,这样才能满足现代音乐元素的演奏需要,所以多把位演奏的相关曲目应作为教学中的一项内容,不能只局限于626及363的传统把位。

民月琴音域较京月琴更为宽广,演奏起来没有音域上的限制,技术技巧较为多样,而作为京剧月琴的传承者来说,我觉得应该多学习多涉猎。一方面提高自身演奏水平,另一方面在教学中借鉴民月琴的演奏技法和相关曲目来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演奏水平,也是我研究的课题。让学生了解到月琴演奏的多样性,开拓眼界,对于将来有可能要面对的新编剧目和新作品所需要的全面技能不会感到陌生,并具备演绎新作品的能力和素质,也是一个专业演奏员的必修课。

民乐月琴用四根弦演奏,到目前为止,专门从事民月琴专业的演奏员很少,专门为民月琴而写的作品也不多,所以,《北方民族生活素描组曲》算是为数不多的有代表性的民月琴曲目。我们可以把其中的片段移植到京剧月琴的教学中来。比如《赛马》这一使用63弦把位演奏的曲目,描写了善于骑射的内蒙古人在那达慕大会上扣人心弦的赛马场面。在强烈的小军鼓的伴奏下,月琴引出号角一般的引子,接着用木鱼敲出如同骏马欢驰的节奏,月琴演奏出具有浓烈内蒙古风情的欢快主题。随后对主题进行加花变奏,形象地描绘出紧张热烈的赛马场面。中段是歌唱性的抒情段落,同时是一个到的转调,木鱼和乐队仍保持着奔驰的节奏型。最后,重复第二段,月琴以快速滑音模仿出骏马长嘶的效果,赛马在热烈气氛中结束。

这些独奏曲目可以移植到京剧月琴教学中来。首先对主题的加花变奏段落和京剧月琴的小开门加花演奏有相似的效果。对于训练学生的双手结合很有针对性,同时也能提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其次,曲目中的一些技术技巧,如左手的滑音、推拉弦也是传统演奏技法中没有接触过的,有必要掌握。右手的和弦演奏也是京剧月琴演奏里没有的,更能烘托演奏氛围。

过弦的技巧也是京剧月琴演奏里没有而演奏曲目中必需的技巧,我认为这是在月琴基础教学过程中,从启蒙阶段就应灌输到学生观念中的一项技能。毕竟任何乐器演奏要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

这首曲目适用于有三年以上基础演奏水平的学生学习。实践证明,我们利用月琴协奏的形式,将这一曲目演绎,弥补京剧月琴在音域上的不足,重点放在学生的演奏能力上,通过毕业音乐会的汇报,取得的效果令人满意。

实践证明了在基础教学阶段,借鉴、移植民乐曲目,丰富京剧月琴演奏技法,可以在六年的学习中获得更好的效果,达到更高的水平,同时也使学生认识到,月琴不仅是京剧乐队中的一个弹拨乐器,除了伴奏京剧曲牌和京剧剧目之外,还有更宽的使用范畴。

3、西洋音乐曲目的移植演奏
除了民族曲目之外,钢琴曲也能作为洋为中用的练习手段。例如大家耳熟能详的《土耳其进行曲》,也能用月琴来演奏,也是一个成功的尝试。

《土耳其进行曲》(作曲莫扎特),具有鲜明的进行曲特征,乐曲结构工整,节奏明快,旋律循环往复,层层推进。我们也听过一些除了钢琴以外由其它乐器来演奏的版本,而月琴也可以用来练习这一著名曲目。

首先,起首一段落()用京月琴最常用的363把位开始,要注意变化音的位置#5和#2,所以必须要包含半音品把位的月琴才能做到。

【谱例1】

以【谱例1】为例,要掌握打音↓的技巧。即右手不弹,左手有力的击弦滑音,而和弦的效果则由中弦和外弦同时弹奏而成,和弦的音效在京剧唱腔伴奏中不常使用,这也是一个新的尝试。和弦的弹法能够使音响效果更加立体,烘托氛围,增强重音效果。

第二乐章1=G则训练到左右手的配合,起到了练习曲的作用,比传统的小开门加花训练难度要大,也更能起到练习双手结合的训练目的。同时又可以接触到多把位演奏的515弦把位指法。

最后一段的主旋律反复突出了月琴颗粒性的特质:

【谱例2】

用双音来突出月琴的右手技法,区别于前段时的演奏方式,也是移植这一曲目的一个巧妙之处,突出了不同的乐器演奏这一相同曲目的不同味道。可以说是一曲多得,是一个月琴演奏技能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了解到这门乐器的另一种味道,也就是说,除了伴奏京剧之外的另一种技能。旋律可以完整演绎,不是只能局限于跳弹一个八度以内的音符。

当然在伴奏京剧旋律上是另一种韵味,各有不同,不能一概而论,但至少要认识到月琴不是只能局限于一个八度之内的反复循环,不能只满足于掌握了弹奏唱腔的规律就算掌握了月琴演奏技巧。那如同井底之蛙,不符合时代进步的步伐。我们不能照搬上个世纪的演奏方法来应对今后的时代发展,也不能只把继承传统作为唯一的教学目的,那不可能培养出技术全面的新一代演奏员。

独奏曲的学习能够更全面具体地训练到例如双手结合、过弦以及把位演奏的技巧。这也是一项必修技能。传统月琴演奏很少接触到转调的内容,直到现代戏当中才会有一部分转调的元素。那是因为在现代戏中,有一部分作曲家加入了一些歌剧舞剧的创作手法,如幕间曲、主题音乐等,使得现代戏的唱腔和过门有别于传统的京剧板式唱腔,增加了一些传统戏里没有的板式,如二黄、反二黄快板。

而在独奏曲的领域里,转调是非常常见的写作手段。学习独奏曲可以丰富不同把位的学习,打破月琴只用两个把位演奏的传统观念。接受新事物是专业演奏员的基本素养,有助于演奏事业的发展和创新。

学习月琴独奏曲是提高技术技巧的手段,演绎曲目需要扎实的基本功水平,在教学中可以全方位地接触和练习左右手技巧。在教学中我同意专家给出的建议:就是在具备传统演奏基础之后再加入民乐独奏曲的教学,循序渐进。然而,作为月琴专业教师,京剧月琴演奏才是我的专业,完成教学大纲的规定内容,掌握京剧剧目伴奏技能才是关键任务,而学习独奏曲只是辅助教学手段。

三、“京民结合”教学理念的主旨意义
“京民结合”在教学过程中并不冲突。首先,基本功是一个演奏员的终生必修课。而如何提高基本功水平,取决于老师的教学手段。民月琴技法是我的教学手段,也是我研究生学习期间的选修课。在我的学习过程中,接触到一些新的演奏技能,也意识到自身的技术水平有提高的空间。在我的教学过程中,也将新的内容、新的技术要求,潜移默化地传达给我的学生,达到教学相长的最佳效果。

学习民乐琴独奏曲能够更快和更有针对性的提升月琴演奏水平,对于京剧月琴演奏更具有事半功倍的作用。

在京剧月琴演奏和民月琴演奏相结合的教学思路中,我认为要抓住不同内容的演奏规律。要清楚认识到京民两种音乐元素的区别,不能混淆。尤其不能弹奏的京剧唱腔没有韵味,演奏的民乐曲目缺少感觉,那就不能起到京民结合的教学效果。

⑤京剧唱腔伴奏在节奏上有特有的韵律,不像民乐曲目那样规整,具备特有的伸缩性。它的强弱变化规律也与民乐曲目区别很大。例如一般3/4拍的旋律强弱的规律,4/4拍的旋律强弱次强弱的规律。而京剧伴奏音乐后半拍为重音是很常见的,这种强弱变化是京剧特有的韵味,也就是京剧的“劲头”。

在京剧乐队中京胡与月琴密不可分,在伴奏中相互补充,相互烘托。作为月琴演奏者,需要了解京胡的拉法,根据京胡的弓法长短、急缓、顿挫、气口来安排月琴的撮点,而不是随意设计弹法。月琴在伴奏唱腔中不是追求和京胡的音符完全一致。比如京胡的装饰音、落音、或垫音,月琴要清楚地知道哪些要弹,哪些不要弹,哪些音符需要和京胡一致,哪些音符要省略不弹。突出骨干音,有些需要弹拨乐突出。月琴作为弹拨乐的首席就要主动表现,加大力度,为京胡助力补缺。正是有了这些抑扬顿挫,才使唱腔听起来层次分明,有滋有味。⑥月琴弹奏的撮点可比喻为“小鼓点”,撮点的运用上也要与鼓点相融,弹奏的时候不能搅乱鼓点,尤其是摇板中,月琴更要注意与板鼓相配合。此外,月琴演奏者也应该了解鼓套子,配合鼓点体现出演奏中的强弱对比。

演绎民月琴曲目中的强弱对比,往往依靠轮奏的轻重。轮奏在民月琴演奏中要求更为细腻、绵密,对基本功的要求更高。而在京剧的不同行当唱腔中会区别轮奏的频率,为老生伴奏,弹法应干净利落,刚劲有力;为花脸伴奏,弹法应粗犷豪放,轮奏都不宜过密。

而民月琴曲目需要演绎出每首曲目的主题画面感,在演奏中犹如出现了所表达的场景,要把想象中的画面通过乐曲的演绎传达给观众,所以,更需要高超的技术水平和一定的音乐表现力,这也正是需要在京剧月琴演奏教学中需要借鉴学习的一个理由。

提高音乐表现力和音乐素养的一个手段,就是民乐曲的学习。民乐曲能够丰富和提高演奏技能,提升音乐表现力和感染力,这是不论京剧月琴演奏还是民月琴演奏都需要的技能。任何作品都需要表现力和感染力,做到以情动人,是任何技术形式要打动观众的关键所在。

作为新一代的月琴演奏员,应具备开放的眼光,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特别是在这前所未有之大变革时代,不论从事哪一领域,都应有接受和学习新事物、新资讯的积极心态和动力。

在学好京剧月琴演奏技巧的同时,提升民月琴演奏能力,坚持两条腿走路,为今后在大学继续深造、成长成才打下坚实的专业基础。

“传承不守旧,创新不忘本”.正确地看待戏曲学科中的审美差异,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坚定两个信念:一是继承传统中不应篡改的部分,保持原本应遵循的规律和韵味不变。二是创新领域中该掌握的技术技巧不随意删减,保持“京民”两种本味不被混淆,各自精彩,精益求精,在“京民”结合的教学道路上越走越宽。

注释:
①打音:右手不弹,左手敲击音位出音
②带音:左手指尖拨动琴弦出音
③划音:右手弹完音之后,左手从一个品位平移到下一个音位出音
④吟弦:右手弹弦的同时,左手将某一音位迅速向外推拉再迅速拉回原位.
⑤崔玉坤编著:《从零起步学月琴》,中国戏剧出版社
⑥同上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