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网上大课堂

网上大课堂

我对“大雪飘”的几点粗浅认识和理解

2022-03-22 17:51:03作者:周学雷
李少春先生在创作这一大段反二黄唱腔时,我认为无论是唱腔设计还是身段表演,都有一个基调框在里面,那就是:压抑、无奈、落寞、悲凉。因此,演唱时要“收”着唱,绝对不能卖弄嗓子,扯开了唱,甚至是“洒狗血”。从《野猪林》东狱庙烧香开始,这个“忍”字就一直附着在林冲身上,高衙内调戏林娘子,被赶来的鲁智深打跑。
李少春先生是大家熟悉并喜爱的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创作并主演的京剧电影《野猪林》,一经问世,就受到了人们的一致好评,其中的经典唱段“大雪飘”更是成为了广大戏曲爱好者喜爱和传唱的经典唱段。作为一名李派票友,对这一经典唱段自然是特别喜爱并痴迷。尤其是跟随师傅李浩天先生学戏的日子里,师傅更是耐心细致的教导我、辅导我,要我理解人物,把握人物,唱人物思想,唱人物感情,使我对林冲这一特定时期的历史人物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和理解。
李少春京剧大雪飘
    李少春先生在创作这一大段反二黄唱腔时,我认为无论是唱腔设计还是身段表演,都有一个基调框在里面,那就是:压抑、无奈、落寞、悲凉。因此,演唱时要“收”着唱,绝对不能卖弄嗓子,扯开了唱,甚至是“洒狗血”。表演时也是一样,要内敛,举手投足也要“收”着,不能完全放开。这一段整个的唱腔设计,低沉、迂迴、压抑、婉转、悲怆、苍凉、凄美、伤情,十分贴切和符合此时此刻林冲的处境和心情。

朔风凛冽,天低云暗,大雪纷飞,当前奏响起时,伴随着大家熟悉的音乐,林冲肩扛大枪,挑着酒葫芦,拨雪前行,踏雪而来。一步、二步、三步、四步、五步……这五步,每一步都稳稳的踏在了节拍之上,李少春大师的这几步走, 简直就是“神仙步”!这五步,高了不行,低了不行,轻了不行,重了不行,大了不行,小了不行,急了不行,慢了不行,唯独李少春先生,也只有李少春先生,才能走的这样恰到好处,妙到毫巅。不高不低、不大不小、不轻不重、不快不慢,就像用标尺量过了一样,精准到极致,简直是太美太帅了。这样的形象,一出场就抓住了人们的心理:这就是林冲!林冲只能是这样的!林冲就应该是这样的!

“大雪飘”开始的几句唱词写的太好了!,一下子就框定了整段唱的主基调:压抑、无奈、悲情、落寞。凄美的唱词,低沉的唱腔,充分体现了李少春先生深厚的文化艺术功底,再加上高文澜、翁偶虹二位先生的加工润色,更加的古色古香、美轮美奂。“大雪飘、扑人面、朔风阵阵透骨寒。彤云低锁山河暗,疏林冷落尽调残,往事萦怀难排遣,荒村沽酒慰愁烦……”高雅别致的唱词,把环境、人物心情和人物心理都交待得清清楚楚,简直就是一幅荒冷、凄清的水墨画,使人们一下子就能随着人物感受到阵阵寒意。而唱腔也是低回、沉郁、婉转,没有一丝张扬的旋律在里面,此时此刻,人物、唱词、唱腔、环境,水乳交融,浑然一体,达成了一个高度的和谐与统一。

     “望家乡,去路远,别妻千里音书断……叹英雄生死离别遭危难”!这几句,还是沿着前面几句主基调进行。想起了家乡,想起了妻子,关山阻隔,音信断绝,英雄遭难……虽然此时林冲心里起了一点波澜,但还是平铺直叙地在讲自己的故事,还是继续“收”着唱,依然没有放开了表演。及至中间几句念白之后,紧接着连续几个“问苍天”,此时,人物的内心有了更大一点的波澜和起伏,但也仅仅是抒发了一下心中的郁闷,问了几句老天爷而已。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在唱“问苍天,何日里重挥三尺剑”这一句时,李少春先生做了一个亮剑的动作,他只是把右手在身前划了一个圆,然后把手停在了右肩同高处,举重若轻,看似随意,实则内里带钢,挥洒自如,完全是“收”着在表演,但是给人的感觉很优雅、很好看。试想,如果此处亮剑的动作大开大合,轮圆了来表演,那就不是特定环境下的林冲了。此时的林冲,虽然悲愤,却依然是无奈、依然是压抑着自己,只能无奈悲愤的问一句“天啊天,莫非你也怕权奸”!

大风呼啸,大雪飘洒,草料场营房垮塌,林冲无家可归,无处可去,彷徨四顾,只能去附近的山神庙暂避风寒。最后两句散板“埋乾坤难埋英雄愿,忍孤愤山神庙暂避风寒。”“难埋英雄愿”是一个高腔,人物的情绪在这里达到了高潮,但也仅仅是暂时抒发了一下胸中的悲愤和郁闷。灵魂点在最后一句的“忍”字上!这一个“忍”字,可以说高度概括了林冲的性格特点,这样的性格,也是他悲剧人生的一个重要因素。

从《野猪林》东狱庙烧香开始,这个“忍”字就一直附着在林冲身上,高衙内调戏林娘子,被赶来的鲁智深打跑。鲁智深劝他及早杀了高家贼子,反出汴梁时,他选择了“忍”,说是“八十万禁军弟兄怎忍割舍”?完全是在推脱!到被卖刀人陷害,误入白虎节堂,被高俅屈打成招,脸刺金印发配沧州时,他还是选择了“忍”,幻想着有朝一日期满,还能回来报效朝廷;还能和妻子继续过小日子。及至陆谦带人火烧草料场,欲置他于死地,鲁智深赶来,告之林娘子被高衙内逼迫自尽时,这才忍无可忍,杀死陆谦,随鲁智深一起上了梁山,落草为冠。这叫逼上梁山。

一个“忍”字,可以说贯穿了林冲的一生。他与鲁智深、武松、阮小二、阮小五、阮小七等人出身不同,阶级不同,三观不同,鲁、武、阮等人,属于社会最底层人士,受苦受累,无牵无挂,说反就能反,说走就能走;而林冲却不能,他在京城有稳定的工作和收入,有不大不小的官做着,有貌美如花的妻子陪着,他所留恋不舍的东西太多了,不把他逼到万般无奈,家破人亡,他是不会反的,他是能忍则忍的。他还幻想着回去恢复工作,做他的八十万禁军教头呢,他还幻想着回到妻子身边过安稳的二人世界呢,不逼到无路可走,有家难回,有国难投,他才不反呢!后来梁山群雄把高俅抓到了梁山,若要报仇,易如反掌。可他思前想后,犹犹豫豫, 没有亲手报了杀妻之仇。试想如果换了李逵、武松等人,10个高球也砍了。这样性格的林冲,真是叫人可叹又可恨!最后窝窝囊囊病死在梁山,算是了此残生。思想起来,不由人唏嘘不已。

这出戏,这段唱,好就好在李少春先生牢牢地、自始至终地把握住了林冲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无论是唱腔还是表演,运用“收”的表演程式来表现“忍”的性格特点,鲜明地塑造了林冲这样一个一忍再忍、能忍则忍,到最后走投无路忍无可忍,一步一步被逼上梁山的鲜活的艺术形象。

后来,在电视上、剧场里,看过很多次专业院团演出的《野猪林》,总觉得不过瘾,像喝白开水,给人的感觉就是他们在“演”林冲,而李少春先生给人的感觉就“是”林冲,一个“演”、一个“是”,有着本质的区别,天上地下,不可同日而语。李少春先生的林冲,之所以得到全国广大观众的高度认可,皆因为先生充分理解和把握了林冲身上最主要的性格特征:“忍”,以及在表演和演唱时“收”着演、“收”着唱,才能达到如此之高的艺术效果,得到大家的广泛认同和赞誉。

可以说,没有李少春,就没有《野猪林》,就没有这段脍炙人口的“大雪飘”。李少春成就了《野猪林》、成就了“大雪飘”,而《野猪林》和“大雪飘”也成就和完美了李少春先生。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