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名家名票专访

名家名票专访

消失的琴音——扬剧名琴颜琦

2022-01-19 19:22:17作者:彭林刚
颜琦从小生长在江苏扬州,受家庭艺术浸润,他在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诸方面,无所不通,无所不精。颜琦的父亲陆炳炎儿时过继给外祖家,随外祖陆姓。外祖家是扬州城知名大户,他幼年跟着外公读书写字,学习诗词书画,外公喜爱各种乐器,他受到熏陶和影响,亦擅长笙箫管笛、二胡、琵琶等乐器。
颜琦是个多面手,可以说六场通透。拉得一手好胡琴,亦弹得一手好琵琶。这是人尽皆知的事情。

1954年华东六省一市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上海举行,这是戏曲界的一次传世盛会,各剧种艺术家、领军人物在沪上竞相献艺,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绝活。本来大会只设置表演奖、剧本奖、导演奖、演出奖和音乐奖等,但颜琦无论是扬剧主胡还是琵琶,表现非凡、精彩绝伦,因精湛的演奏技艺,折服评委和观众。大会组委会研究后一致同意临时增设一名“乐师奖”。颜琦成为此次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唯一“乐师奖”的获得者。
扬剧名琴颜琦
颜琦五十年代初便装照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随着时间的流逝,颜琦曾经取得的辉煌业绩逐渐被世人遗忘……

颜琦从小生长在江苏扬州,受家庭艺术浸润,他在琴棋书画、吹拉弹唱诸方面,无所不通,无所不精。

颜琦的父亲陆炳炎儿时过继给外祖家,随外祖陆姓。外祖家是扬州城知名大户,他幼年跟着外公读书写字,学习诗词书画,外公喜爱各种乐器,他受到熏陶和影响,亦擅长笙箫管笛、二胡、琵琶等乐器。更甚于外祖之处,他还能拉西洋小提琴,吹奏西洋小号、长号和圆号等。清王朝时期,他在扬州恭府衙门等处任职;民国时期任扬州公安局号长,兼传习号兵。因不擅于送礼请客等各类的应酬,他被辞退后闲赋在家。后来,他与兄弟共同继承祖上在三元巷一所对开两进房,因从小过继外祖家,又从外祖家继承了薛家巷三间两厢房。娶妻周氏,1917年在扬州薛家巷生下一子,回归姓颜名琦。靠着祖屋出租过日子,虽然不算富足,但勉强还算可以度日。怎奈他从小随外祖养成手脚阔绰的习惯,总是入不敷出,捉襟见肘,不得已将三元巷的祖屋转卖变现。但卖房子的钱很快又被挥霍一空,全家人吃上顿盼下顿。

颜琦15岁那年,哥哥暴病而亡,迫于生计,也为了给家庭减轻负担,他只得承担起养家糊口的重任。陆炳炎一生没有什么成就,倒是把书法、绘画和摆弄各种乐器的本事传授给了儿子颜琦。颜琦写得一手漂亮的蝇头小楷,闲时也爱吹拉弹唱。开始在邻居沈颂平讼师处抄写状纸,17岁时又到陆谌律师所当书记员,就这样过了几年平淡无奇的生活。

抗战爆发后,扬州城被日寇占领,颜琦跟着父亲、母亲一起逃难,周氏因惊吓过度,竟然一病不起,不久即去世。因为战乱,颜琦也没有了工作,家庭没有了收入来源,便又动起了变卖房屋的主意,他们在薛家巷最后的居所就这样也被变卖。不过这次卖房子钱,没有胡乱开销,而是用一部分钱安葬周氏,再用一部分钱为颜琦说了一门亲事,娶城南柳巷杨氏之女福珍为妻。之后陆炳炎仿佛完成人生使命,不再过问世事,从此吃斋念经,一心礼佛。

颜琦结婚后,战事也稍稍平稳,他外出四处谋职,因其天生有些缺陷,总是不能如愿,最后只能混迹于江湖,以父亲传授的音乐本领混碗饭吃,没有稳定的收入,一家人也只能是饱一餐饥一餐。这时,在扬州扬剧班社“许家班”里任丑行演员及正音老师的好友陈立祥,把他介绍到“许家班”任琴师,颜琦从此才走上扬剧伴奏的艺术道路。颜琦入行较迟,但凭借超群的音乐天赋,以及幼时打下的扎实的基本功,加之文化底蕴深厚,很快便熟悉了扬剧伴奏技艺,不久就成为扬剧界名声远播的一把名琴。然而,当颜琦的事业一帆风顺的时候,生活总是不如人意,杨氏生下三个孩子,均先后夭折,妻子伤心过度,亦随孩子一起离开了人世。抗战胜利后,“许家班”班也因与日本人有些牵连,被就地解散,此时颜琦的父亲也离世,他孤独无靠,经人介绍去上海谋求发展。

颜琦初来大上海,领略到什么叫十里洋行,更是接触到大量新生事物,算是大开了眼界。尤其是在接触到了许多京剧名角、名琴,听了他们的演唱与演奏,触发了他的音乐灵感。他后来又被扬剧名家高秀英聘为专用琴师,在与高秀英的合作中,他觉得扬剧胡琴传统伴奏刻板,不流畅,变化少,节奏感不强。于是汲取京剧花过门演奏技巧的养氛,润物细无声般地融入扬剧伴奏中。又根据京剧【西皮原板】的规律,以及高秀英演唱特点,研究创造出扬剧【西皮梳妆台】唱腔,【西皮梳妆台】亦成为“高派”经典名唱。同时颜琦西皮6-3弦的演奏,成为扬剧演奏一绝,个性色彩十分浓郁,至今无人超越。颜琦在舞台实践中逐渐形成华彩富丽、灵动跳跃的演奏风格。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颜琦和高秀英等人经人介绍,来到扬州参加由国家参与管理的苏北实验扬剧团。重归故里在生活稳定后,颜琦又娶扬州便盈门吴氏之女锦文为妻,生下一子。

加入省扬剧团后,他主奏二胡,兼琵琶、柳胡等乐器。1954年到上海参加华东地区戏曲观摩演出大会,担任了扬剧《鸿雁传书》的主胡及《袁樵摆渡》等剧的琵琶伴奏工作,超群不非地演奏,引起同行、专家及观众的好评。他的胡琴和琵琶伴奏,在演员行腔中,恰到好处的垫字、托腔,既不喧宾夺主,又极具强烈的个性意识,在不搅扰演员唱腔的同时,起到很好地烘托作用,与演员一起将剧中人物的情绪和剧情的发展推至最高潮。

另外,他还对扬剧音乐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挖掘,整理出【大开口】(洪山调)等曲谱,具有很高的文献参考价值。他撰写的《扬剧历史、扬剧音乐及其伴奏谱》一书,详细叙述了扬剧的形成与发展,扬剧音乐在发展过程中的变化以及伴奏的各种技巧,并附有五大宫曲、扬州清曲和常用曲调伴奏谱。可惜该书未能如愿出版,其写作内容也散失殆尽,甚为可惜。颜琦有较好的文学修养,精通诗词歌赋,还根据传统剧目整理改编创作了《袁樵摆渡》(与吴白匋合作)《劈山救母》(与蒋剑奎合作)《陈英卖水》(与张玉卿等合作)以及《陈州粜米》《孟姜女》《孟丽君》《吴二借靴》《大禹治水》等剧,成为扬剧的代表剧目。其中《袁樵摆渡》参加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获剧本奖,《劈山救母》为扬剧名家任桂香的代表作,在上海演出时引起轰动,越剧名家傅全香将其移植为同名越剧,并成为“傅派”代表作。

六十年代,随着省戏校首批扬剧班学员进团工作,此时颜琦也因年事较高,不再担任主奏乐师,主要精力转向担任教学和乐队小锣工作。

沧海桑田,日月如梭,如今颜琦早作古人,但他为扬剧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其为扬剧作出的功绩值得后人铭记。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