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历史上的七夕曲会
2024-08-08 08:15:20作者:禾塘
啸社和嘉兴怡情曲社联合举办七夕曲会,还吸引了江浙沪多个曲社,如上海庚春社、平声社、粟社、苏州道和曲社、桐乡陶社、海宁永言社等知名曲社。
农历七月七日“七夕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又称七巧节、乞巧节等,牛郎织女七夕鹊桥相会的美丽爱情故事早在先秦时期就在民间流传。当我们决定在七巧之际举办“云澜湾七夕曲会”时,除了这个传统佳节与云澜湾主打“浪漫”元素比较吻合外,也想填补一下这个热辣滚烫的暑假里还未有大型曲会的空白。
然而,在七夕节举办曲会的传统由来以久,尤其是我们嘉兴地区。清代项映薇在《古禾杂识》中写道:“禾中……昆曲嗜者甚多,入夏即招同志,开局演唱。少年子弟艳之,皆醵资入局肄习,每逢荷花生日、乞巧日,两度放舟烟雨楼,彼此竹肉竞奏,彩船箫鼓,游屐如云。一昼夜必唱数十出,蝉联不断。”此风延续至民国年间,且已不局限于嘉兴一地。最著名的七夕曲会,莫过于上海啸社主办的癸酉七夕曲会和啸社与嘉兴怡情曲社合办的丙子七夕鸳湖曲会。
啸社成立于1929年6月,由海宁籍人士居逸鸿主持。与同时期著名的赓春、平声社相比,啸社成立时间相对较晚,但因其“专研音律,不涉纷华……场面而外,绝少浮费……多唱新曲,乐做陪场”的办社精神,很快成为民国中后期上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曲社。1933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时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因放寒假在苏州省亲的吴梅,决定携全家到上海去避乱。啸社闻讯,即邀吴梅担任曲社顾问,吴梅欣然接受。
这一年的8月27日(癸酉七夕),啸社为庆祝吴梅五十寿辰举办纪念曲会。这一天上午十时许,社员们先后唱了《长生殿·密誓》《修萧谱·访星》《双官诰·做鞋》《双官诰·夜课》等折。下午一时至六时,由啸社曲友演唱吴梅创作的全本《霜厓三剧》——《湘真阁》《无价宝》《惆怅爨》,共七折,其中周冰心主唱《湘真阁》,王亦民主唱《无价宝》,王育之主唱《惆怅爨·杨枝伎》,居逸鸿主唱《惆怅爨·湖州守》,王亦民又主唱《惆怅爨·国香曲》,嘉善陆济民主唱《钗凤词》。这是《霜厓三剧》至今唯一一次全剧演唱。吴梅为曲友的演唱所很感动,当场作【画眉】二支,即席歌之:“谨谢群公慰蹉蛇,三剧琅琅按白科。妆嫫费黛惹人诃。锦瑟年华过,不待闻声唤奈何。”“艺海孤舟几风波,此夕双星正渡河。愿大千分得巧丝多。整顿的词场妥,重把乾嘉韵事摩。”吴梅还在当天日记里写道:“旧曲新词,衣冠雅集,颇极一时之盛。”
1936年8月23日(丙子七夕),啸社为纪念七十同期 ,与嘉兴怡情曲社一起,在嘉兴南湖烟雨楼举办了一场规模较大的鸳湖曲会。嘉兴怡情曲社由“兰台药局”主人徐怡声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创办,民国六年(1917年)蒋扶青继任社长,固定在张家弄寄园的藻香馆中拍曲,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荷诞日”或七月初七日“七夕”,必在烟雨楼上举行一次或二次同期曲会。
这一次,啸社和嘉兴怡情曲社联合举办七夕曲会,还吸引了江浙沪多个曲社,如上海庚春社、平声社、粟社、苏州道和曲社、桐乡陶社、海宁永言社等知名曲社,有记录的参会曲友达九十余人,包括吴梅、徐凌云、曹仲陶、褚民谊、沈衡一、潘祥生、朱尧文、管际安、居鸿逸这些资深曲家。曲友年龄最小的十五岁,最年长的七十岁。曲会从当天上午十点开始,唱至第二天早上六点结束,历时二十小时,通宵达旦,共唱了四十二折同期。曲会结束后,居鸿逸编印了一册《鸳湖记曲录》,详细记录了这次曲会的举办情况,包括到会名录、演唱曲目等,并请吴梅和嘉兴怡情曲社社长蒋扶青分别作序。
正是由于居鸿逸先生的这个记录,我们才得以了解这次曲会的盛况空前。四十二折同期分别是:
《长生殿·定赐》《长生殿·酒楼》《长生殿·鹊桥》《长生殿·密誓》
《长生殿·惊变》《长生殿·闻铃》《长生殿·弹词》《长生殿·见月》
《长生殿·怂合》《长生殿·重圆》《琵琶记·盘夫》《琵琶记·赏荷》
《琵琶记·书馆》《玉簪记·琴挑》《玉簪记·秋江》《单刀会·训子》
《单刀会·刀会》《西厢记·佳期》《西厢记·拷红》《金雀记·乔醋》
《水浒记·借茶》《邯郸梦·仙圆》《紫钗记·折柳》《紫钗记·阳关》
《寻亲记·茶访》《虎囊弹·山门》《牧羊记·看羊》《牧羊记·望乡》
《蝴蝶梦·说亲》《蝴蝶梦·回话》《牡丹亭·学堂》《牡丹亭·拾画》
《鸣凤记·写本》《铁冠图·刺虎》《西楼记·拆书》《荆钗记·见娘》
《千钟禄·惨睹》《孽海记·思凡》《浣纱记·寄子》《风筝误·后亲》
《西游记·胖姑》《修萧谱·访星》
担任本次曲会后场的人员,在今天看来是一个超级豪华的阵容!担任主笛的是嘉兴怡情曲社的著名曲师许鸿宾、金寿生和传字辈笛师蔡传锐,后场人员另有全福班名艺人陈凤鸣、传字辈艺人华传萍与张选青、沈三民、胡品三、王张生,共九人,均为一时之选。
从参会人员、曲目数量和后场阵容上,我们能感受到这次曲会空前绝后!这是足可以载入昆曲史的一次盛会!
即将举行的“云澜湾七夕曲会”,将用两天时间呈现二十四折同期,虽然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可以借此向曲界前辈致敬,在昆曲的传承路上留下这个时代的曲友风采。
然而,在七夕节举办曲会的传统由来以久,尤其是我们嘉兴地区。清代项映薇在《古禾杂识》中写道:“禾中……昆曲嗜者甚多,入夏即招同志,开局演唱。少年子弟艳之,皆醵资入局肄习,每逢荷花生日、乞巧日,两度放舟烟雨楼,彼此竹肉竞奏,彩船箫鼓,游屐如云。一昼夜必唱数十出,蝉联不断。”此风延续至民国年间,且已不局限于嘉兴一地。最著名的七夕曲会,莫过于上海啸社主办的癸酉七夕曲会和啸社与嘉兴怡情曲社合办的丙子七夕鸳湖曲会。
啸社成立于1929年6月,由海宁籍人士居逸鸿主持。与同时期著名的赓春、平声社相比,啸社成立时间相对较晚,但因其“专研音律,不涉纷华……场面而外,绝少浮费……多唱新曲,乐做陪场”的办社精神,很快成为民国中后期上海地区影响较大的曲社。1933年“一•二八”事变爆发,时在南京中央大学任教、因放寒假在苏州省亲的吴梅,决定携全家到上海去避乱。啸社闻讯,即邀吴梅担任曲社顾问,吴梅欣然接受。
这一年的8月27日(癸酉七夕),啸社为庆祝吴梅五十寿辰举办纪念曲会。这一天上午十时许,社员们先后唱了《长生殿·密誓》《修萧谱·访星》《双官诰·做鞋》《双官诰·夜课》等折。下午一时至六时,由啸社曲友演唱吴梅创作的全本《霜厓三剧》——《湘真阁》《无价宝》《惆怅爨》,共七折,其中周冰心主唱《湘真阁》,王亦民主唱《无价宝》,王育之主唱《惆怅爨·杨枝伎》,居逸鸿主唱《惆怅爨·湖州守》,王亦民又主唱《惆怅爨·国香曲》,嘉善陆济民主唱《钗凤词》。这是《霜厓三剧》至今唯一一次全剧演唱。吴梅为曲友的演唱所很感动,当场作【画眉】二支,即席歌之:“谨谢群公慰蹉蛇,三剧琅琅按白科。妆嫫费黛惹人诃。锦瑟年华过,不待闻声唤奈何。”“艺海孤舟几风波,此夕双星正渡河。愿大千分得巧丝多。整顿的词场妥,重把乾嘉韵事摩。”吴梅还在当天日记里写道:“旧曲新词,衣冠雅集,颇极一时之盛。”


正是由于居鸿逸先生的这个记录,我们才得以了解这次曲会的盛况空前。四十二折同期分别是:
《长生殿·定赐》《长生殿·酒楼》《长生殿·鹊桥》《长生殿·密誓》
《长生殿·惊变》《长生殿·闻铃》《长生殿·弹词》《长生殿·见月》
《长生殿·怂合》《长生殿·重圆》《琵琶记·盘夫》《琵琶记·赏荷》
《琵琶记·书馆》《玉簪记·琴挑》《玉簪记·秋江》《单刀会·训子》
《单刀会·刀会》《西厢记·佳期》《西厢记·拷红》《金雀记·乔醋》
《水浒记·借茶》《邯郸梦·仙圆》《紫钗记·折柳》《紫钗记·阳关》
《寻亲记·茶访》《虎囊弹·山门》《牧羊记·看羊》《牧羊记·望乡》
《蝴蝶梦·说亲》《蝴蝶梦·回话》《牡丹亭·学堂》《牡丹亭·拾画》
《鸣凤记·写本》《铁冠图·刺虎》《西楼记·拆书》《荆钗记·见娘》
《千钟禄·惨睹》《孽海记·思凡》《浣纱记·寄子》《风筝误·后亲》
《西游记·胖姑》《修萧谱·访星》
担任本次曲会后场的人员,在今天看来是一个超级豪华的阵容!担任主笛的是嘉兴怡情曲社的著名曲师许鸿宾、金寿生和传字辈笛师蔡传锐,后场人员另有全福班名艺人陈凤鸣、传字辈艺人华传萍与张选青、沈三民、胡品三、王张生,共九人,均为一时之选。
从参会人员、曲目数量和后场阵容上,我们能感受到这次曲会空前绝后!这是足可以载入昆曲史的一次盛会!
即将举行的“云澜湾七夕曲会”,将用两天时间呈现二十四折同期,虽然无论从数量和质量上都不可同日而语,但我们可以借此向曲界前辈致敬,在昆曲的传承路上留下这个时代的曲友风采。

很赞哦! ()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