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名家名票专访

采写京剧表演艺术家、名家、新秀、名票,突出艺术性。

名家名票专访

  • 梁汉森和他的“意象脸谱”

    梁汉森和他的“意象脸谱”

    梁汉森的父亲是扎根云南的老京剧艺术家,作为梨园世家的传承人,艺术家梁汉森不单是画家,还是导演、演员和制片人。他致力于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推广向世界,自始至终都守护着对国粹的珍惜,也希望通过自己的一份力量将国粹的精神传递给大家。

  • 李小田:弘扬国粹,永不停步

    李小田:弘扬国粹,永不停步

    保定市汉卿剧社社长李小田,毕业于保定戏校,少年专功武生戏,后传承文武老生,2012年是李小田社长发起源于保定市原地委小礼堂票房,组织文武场乐队带领票友每周活动,每年号召全市票房联谊活动一次,深受大家尊重和响应,届时河北电视台戏苑乡音栏目采访热播,中央电视台过把瘾栏目邀请演唱。

  • 王涛为“京昆艺术网”抢写好新闻

    王涛为“京昆艺术网”抢写好新闻

    全国花脸名票、大连市文化产业协会艺术团团长、大学特聘教授王涛弟采写的《山东京剧院奇袭百虎团观后感》,很快吸引了记者的目光,不顾疲劳、肚饿赶紧审阅起来。涛弟抢新闻的敬业精神值得我这个老报人敬佩、学习,文章虽然是“急就章”,但文风扎实,材料丰满,剧照也抢眼。

  • 第十一次文代会代表刘建杰:以人民为中心,用京剧讲好中国故事

    第十一次文代会代表刘建杰:以人民为中心,用京剧讲好中国故事

    来自全国各民族、各地区的文艺工作者代表相聚首都,参加中国文联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作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我有幸成为代表中的一员,感到无比的自豪。我院(山东省京剧院)在2021年新编现代京剧《燕翼堂》,特别是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70周年复排了现代京剧《奇袭白虎团》,此剧六次进京,在社会上引起了很大反响,这也正是时刻把满足人民文化需要作为创作出发点的生动实践。

  • 记京剧张派名家--董翠娜

    记京剧张派名家--董翠娜

    董翠娜,原烟台市京剧院院长,国家一级演员,她的扮相端庄秀丽,表演朴实大方,唱工圆润华丽。擅演剧目有《望江亭》、《玉堂春》、《秦香莲》、《西厢记》、《红云岗》以及新编剧目《甲午恨》等。参加过多部张派名剧的音配像工作。

  • 京剧名家杨赤

    京剧名家杨赤

    杨赤,1972年入大连艺校,曾受教于刘金昌,后又得李长春、方荣翔等教益。1982年拜著名京剧艺术大师袁世海为师,因其嗓音宏亮浑厚,工架优美,文武兼备,唱、念、做、打俱佳,深受袁先生喜爱,成为袁派艺术的最佳传人。

  • 做推广开专场  只为传播京剧国粹一一记大连市文化产业协会艺术团团长王涛

    做推广开专场 只为传播京剧国粹一一记大连市文化产业协会艺术团团长王涛

    王涛对京剧的痴迷喜爱是受到奶奶的影响。小时候,裹着小脚的奶奶常带他去看戏,进入剧场后,紫红色的大幕,耀眼的灯光,铿锵的锣鼓,极具穿透力的京胡;台上演员生、旦、净、丑时而高吭、时而低婉的唱腔;上下翻飞、令人眼花缭乱的武打,这一切强烈地震撼了幼小的王涛。

  • 王新春:梅花香自苦寒来

    王新春:梅花香自苦寒来

    当时沧州的京评梆剧团都很棒,有很多非常优秀的演员活跃在舞台上。那时候王新春印象最深的是《穆桂英挂帅》、《红色娘子军》,剧中威风凛凛的穆桂英形象和腰挎盒子枪、身背红绸大刀、头戴八角帽飒爽英姿的女红军战士形象,让小小年纪的她从此对舞台充满了向往,成为小学、中学校宣传队的骨干。

  • 傅希如:让京剧活得更有魅力

    傅希如:让京剧活得更有魅力

    作为艺术工作者,傅希如并不讳言他对流量的追求,他期待流量对当代京剧社会认同的塑造,也坦然面对流量之下的种种误读乃至批判。傅希如说,公众通过他走近京剧、认识京剧,但不一定会一直喜欢他本人,许多人的喜欢会往老一辈走,喜欢梅兰芳、余叔岩等艺术家,也有观众会被更年轻靓丽的演员吸引。

  • 访著名京剧演员徐少安徐艳芳

    访著名京剧演员徐少安徐艳芳

    徐少安、徐艳芳夫妇具有良好的艺德。在乡镇祠堂演出,照样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一场武戏下来气喘吁吁汗流浃背,然而,所得报酬并不很高。尽管如此,仍义无反顾。有时因演出需要,徐少安甚至反串二路彩旦,徐艳芳串演老且并达到一定水平。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首页/栏目广告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