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票房风采

票房风采

深圳振鹏京剧院

2022-08-22 15:43:22作者:王烨
这几年,振鹏京剧团的名声渐渐在市民中打响,屡次中标政府的公益演出项目,频繁出席企业的商演邀请,让京剧一时成为这座南方城市的独特风景。

5月28日,“深圳京剧第一人”王振久在桂园街道文化站内,与他的京剧团——振鹏京剧团一起排练京剧。


虽然贵为国粹,但京剧这种北方戏种,似乎与南方城市距离遥远?其实,在深圳就有一群人痴迷着京剧,他们不仅唱、演,还创作出了具有深圳本地特色的京剧作品。退休后随女儿来深圳的王振久被称为“深圳京剧第一人”,在深圳这座外来文化交融的城市里,他的振鹏京剧团正影响着越来越多的深圳戏迷。上个月,由振鹏京剧团升级组建的振鹏京剧院还举行了升级后的首场演出。

深圳市振鹏京剧团

初期没地方,借琴行唱戏

5月底的一个下午,桂园街道文化站,刚走到这栋楼的三楼,阵阵锣鼓声就从楼上传来。68岁的王振久正带着一帮人在为晚上龙华的演出进行排练,吹拉弹唱,锣鼓喧天,好不热闹。

这几年,振鹏京剧团的名声渐渐在市民中打响,屡次中标政府的公益演出项目,频繁出席企业的商演邀请,让京剧一时成为这座南方城市的独特风景。去年6月,振鹏京剧原创的《守疆大鹏魂》,用京剧艺术再现了深圳在鸦片战争中一段鲜为人知的历史,因其鲜明的深圳本土特色、出色的故事与演出,收获观众不少点赞。

振鹏京剧团的创始人王振久其实并非京剧专业出身,说他是一个京剧戏迷、老票友更合适。2002年,王振久退休后随女儿来深圳定居。王振久是山东威海人,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兴起样板戏的时候,他就喜欢京剧。“那时在老家演沙家浜,我演刁德一、杨子荣,村里人都知道我。”王振久说。后来他到黑龙江工作,每年也偶尔唱唱京剧,从未放下过。但他总觉得自己不够专业,于是退休后又回到老家威海,在老年大学京剧班“进修”了两年。

随女儿来到深圳后,对京剧的热爱让王振久对这个领域关注较多。“深圳当时还没有搞京剧团的,只有八卦路一个茶馆,偶尔有票友去唱。”王振久说,但这个茶馆以盈利为主,时间长了大家就不愿去了。戏总得找地方唱,于是王振久张罗了一拨喜欢京剧的人,在爱国路巴蜀风请大家吃了个饭,这个京剧朋友圈也就算是固定下来了。

当时,场地还是成问题,王振久便与自己教授二胡的琴行老板商量,看看能否借用他们的地方,老板是同意了,“但其他老师都不拿正眼看我,人家嫌太吵。”王振久说。也难怪,对不喜欢京剧的人来说,这一敲一打的确实太吵了。

发展政府帮忙,京剧团火了

没办法,王振久只好另谋出路。因为家住黄贝岭街道,社区文化站了解情况后,肯提供戏迷活动的地方,2003年,王振久注册了一个黄贝知音京剧团。次年,京剧团排演的《智斗》(《沙家浜》选段)就获得鹏程金秋艺术节金奖。

虽有颁奖,但当时政府对民间艺术团体并没什么扶持措施。为了让京剧团有更多登台演出机会,王振久经常自己出钱来租场地。头几年,王振久靠自己的一点退休金,支撑这剧团的发展,没钱了就向女儿要。女儿王园园也挺孝顺,“只要你玩得开心就行”。2005年,京剧团在广州的省级汇演上又拿了金奖。

2006年,公园文化开始受到市政府重视,民办文艺社团开始受到扶持。2007年,王振久的京剧团好像一下子火起来了,那年政府购买服务演出30多场,一场一万多元,很是风光了一把。2008年,因为与黄贝岭文化站负责人关于京剧团运营有分歧,王振久重新注册成立了深圳振鹏京剧团。每年的政府采购加上一些商业演出,振鹏京剧团渐渐成长壮大起来。

除了政府扶持,京剧团平时的商业演出也不少。“许多大型的五星级酒店我们都去演出过,大中华、喜来登、凯宾斯基、因特拉根等。”王振久说,一般企业年底搞年会,会请他们前去助兴。

2003年时,与王振久一起“厮混”的还算是小圈子。一起唱戏的戏迷、听众也就二三十人,而且基本都是退休老头、老太。十年下来,现在京剧团已有40多人的固定演员,而且大部分都是专业出身。王振久也舍得投入,“仅服装、道具和布景,先后花了六七十万元,现在什么戏都能演。”王振久说起来很骄傲。2012年演出《智取威虎山》的时候仅管弦乐队就有40多人,2014年演出《守疆大鹏魂》,70多人参加演出。京剧团现在固定票友不下两三百人,有些“忠粉”还经常到处追着他们的演出看。

团队力量
有专业演员加盟
有铁杆粉丝追看

京剧团的这些演员,除10多人是退休老人外,其他的基本都是在职年轻人,各行各业都有。如一位唱花脸的演员在市机关事务管理局工作,还有教师、银行职员等。《守疆大鹏魂》里饰演赖将军夫人的女主角郭金玲就在深圳一家银行工作。

1996年就来深圳工作的郭金玲此前曾在中国京剧院做演员,是专业科班出身,但因来深后转行,她除了单位内部表演之外已多年不唱,直到2013年王振久找到她。“他不知怎么从我打太极的师傅那里知道了我会唱京剧,打了无数个电话邀我出来。”郭金玲说,考虑到自己荒废了那么多年,她开始是不想答应的,但王振久却比她想象的更执着,“他几乎隔两天就给我打一次电话。”郭金玲说,最终她答应出来试试。

后来,郭金玲发现自己的决定是对的。“振鹏京剧团虽然并非专业剧团,但他们排练的认真态度让人感动。戏排出来,王团长都会不辞辛苦地想办法联系地方多演几场。”郭金玲说。就这样,她只要有时间,都会来参加京剧团的演出,成为主要演员之一。

在龙华一家公司做管理工作的70后张小姐则是振鹏京剧团的忠实粉丝。自从在媒体上了解到振鹏京剧团的情况后,几年来,她一直追随这个剧团的演出。不仅是追看,她还请求王振久给她安排一些角色出演,她就图一乐,不要钱。比如演出一个宫女或者《七仙女下凡》里的其中一个仙女等,张小姐乐此不疲。“我比较喜欢京剧,尤其是从视觉上他们的装扮或是造型以及唱念做打,我都很喜欢。”张小姐说,现在因为工作忙,她只能抽业余时间来参演一些配角,等到以后退休了,她希望可以继续深造,并常驻振鹏京剧团帮忙。

寄望
将目标客户国际化

为什么这个京剧团能把人粘住?王振久说,要肯付出,以诚待人,“大家肯与你一起玩,不要吝啬和有私心。”京剧团买道具、衣服花多少钱他都不在乎,他觉得他从一开始就不是抱着赚钱的目的来做京剧团,“就是大家一起玩”。

“全国没有哪个城市,你演戏搞京剧团政府还给你钱的。”王振久说,但深圳做到了,如果没有政府对京剧团的扶持,他根本做不起来。除了日常的演出挣钱外,这几年罗湖区文化局评选先进社团,振鹏京剧团都能获得三四万元的奖励。

因为要忙团里大大小小的事情,虽然身为老戏迷,不过王振久现在不怎么参加演出了,但有机会他也会唱上两嗓子过过瘾。因为京剧团业务繁忙,女儿王园园也从原来的钢琴培训老师,改为主要给王振久帮忙了。

王振久打算,以后京剧团还要将目标客户国际化。“在深圳的老外还真有不少喜欢京剧。”王振久说,剧团在华为演出了五六次,每次外国人还不少。“因为京剧作为传统和民族的东西,这些他们本国没有”。

另外,剧团现在还缺年轻演员。此前,王振久曾在山东戏校招过一两个,但这里演出还是少,年轻人待不住。他有个打算,在深圳戏院申请一个固定演出场地,每周演,中英文打字幕,让老外也能看戏听戏。王振久考虑,如果每周都演的话,就可以招募年轻人来剧团工作。“看戏的观众的年龄现在还是偏大,要想吸引年轻人进来,还得用年轻人来演”。

采写:南都记者 王烨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