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梨园轶事

梨园轶事

扶风社烟台义演记

2023-04-18 19:24:09作者:刘乃伦 冷永超 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
应烟台商会邀请,马连良携扶风社一行30余人从天津乘船到达烟台,参加由烟台商会组织的修建孔庙义演活动,这是商会举办的第二次义演活动,商会安排马连良大师和张君秋夫妇以及李慕良、马崇仁等人下榻在海边的法国饭店,叶盛兰、袁世海、马富禄等其他演职人员安排在另一住处。
扶风社烟台义演记
刘乃伦,1936年出生于博兴,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京剧史研究会会长。编撰《京剧·烟台》一书

冷永超,1963年出生于芝罘,烟台市芝罘历史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1941年,烟台计划修建孔庙,所需款项拟通过邀请京剧戏班义务演出进行筹集。为了使筹款活动顺利进行,遂成立了“筹款演剧委员会”,具体活动由烟台商会负责筹办。

万事皆俱备 只盼“东风”来

  7月13日早晨,应烟台商会邀请,马连良携扶风社一行30余人从天津乘船到达烟台,参加由烟台商会组织的修建孔庙义演活动,这是商会举办的第二次义演活动(当年3月曾邀请程砚秋的秋声社来烟义演)。当日,商会安排马连良大师和张君秋夫妇以及李慕良、马崇仁等人下榻在海边的法国饭店,叶盛兰、袁世海、马富禄等其他演职人员安排在另一住处。在扶风社到达的当天,烟台戏迷从码头到宾馆,欢迎的人群人山人海,大家挥舞彩旗,前呼后拥,附近街道挤得水泄不通,烟台戏痴之狂热可见一斑。

  清末民初,烟、津、京三地在国内曾经被誉为京剧演出“三大胜地”,热爱京剧的票友众多,票房盛行。烟台的票友对京剧演出水准,向来有着较高的鉴赏力,时有“烟台戏难唱”之说。此次扶风社全班人马齐聚烟台演出,广大市民早已期盼已久、翘首以待了,终于可以在家门口亲眼目睹京剧大师的风采了。

  7月16日,是扶风社来烟后的第一场演出。演出精彩纷呈,观众上座率特别高,《鲁东日报》报道了这场演出的盛况:

    丹桂前晚义剧第一声,精彩绝伦之全部《借东风》 名下无虚,掌声四起。 十六日为(演出)第一日,开演时间为(晚上)六时半,六时观众即十分拥挤,但对号入座,丝毫不紊,除该园垫戏外,扶风社王秀雯与高连峯合演《背凳》(双怕妻),滑稽百出,观众无不捧腹;张君秋与薛广福合演《宇宙锋》,音韵清脆,做派稳重,掌声四起,响彻全园。斯剧毕后,休息十分(钟)。未几,马连良之全部《借东风》上场,马前饰鲁肃,后饰诸葛亮,叶盛兰饰周瑜,马福(富)禄饰蒋干,袁世海饰曹操,李洪福饰假诸葛亮,后饰鲁肃。全体演员,大卖力气。马氏唱作(做),久已驰名,无另多赘;而叶盛兰之小生,唱作表情,无一不佳;袁世海所饰曹操,膛音充沛,字正腔圆;马福(富)禄之饰蒋干,也属丑角中之巨擘。全剧采(喝彩)声雷动,名伶名下无虚云。

  演出当日,烟街空巷。

  扶风社此次来烟演出共28天,演出时间之长,演员人数之多,水准之高,在烟台京剧演出史上是空前的(演出时间、剧目附后)。
扶风社烟台义演记
义务戏海报,《鲁东日报》

名家献绝技 戏迷饱眼福

  扶风社这次烟台献艺,是烟台京剧史上的一次盛会,对烟台京剧的发展和传播影响很大。

  说到演员阵容,首先就要说一说“扶风社五虎将”。所谓“五虎将”是指已流誉大江南北并被世人公认的马连良、张君秋、叶盛兰、袁世海、马富禄五位梨园巨擘,其中马、张、叶、袁四位,后来均为京剧四大流派的创始人。

  马连良(1901-1966),老生马派创始人。他于1927年26岁时挑班演出,名挂头牌。1930年创建扶风社,后经广征博采与不断的舞台实践,其技艺不断精进,逐步形成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世称马派。马连良来烟台演出时,时年40岁,正当艺术巅峰之时,在28天的演出中,他把精湛的技艺毫无保留地奉献给了喜爱他的的烟台戏迷们。
马连良
马连良

  张君秋(1920-1997),来烟演出时21岁,5年前刚被《立言报》选为“四小名旦”。当时报界对他的评论是:“扮相,如窈窕淑女似梅(兰芳);唱工,有一条好喉咙似尚(小云);腔调,婉转多音似程(艳秋);做工,稳重处似荀(慧生)”,即“四大名旦”风采均沾。他舞台扮相光彩照人,天生金嗓委婉动听。此次来烟,惊艳港城。
张君秋
张君秋来烟时的照片

  叶盛兰(1914-1978),生于梨园世家,祖父叶中定是“四喜班”净角台柱,其父叶春善长期任富连成社社长,是成绩卓著的戏曲教育家。叶盛兰9岁入富连成社学艺,得到全面培养,奠定了一代小生俊才的基础。1931年加入扶风社,成为该社“五虎将”之一,他不仅独善雉尾生、武小生,而且官生、巾生、穷生俱佳。他的雉尾生、武小生戏,更取得突出的成绩,其“活周瑜”“活吕布”之美誉流传梨园。
叶盛兰
叶盛兰

  袁世海(1916-2002),11岁入富连成科班,1934年出科。他幼工扎实,技艺精湛,善于创新,表演细腻入情,形象魁伟,台风严谨大方。在继承郝(寿臣)派的基础上,锐意求新,为架子花脸铜锤唱表演艺术开创了一条新路。
袁世海
袁世海

  马富禄(1900-1969),幼入鸣盛和科班,后转入富连成。天赋佳喉,口齿干净爽脆,念白响堂,善唱能舞。方巾丑、茶衣丑、彩旦、武丑皆擅长,是一位难得的丑角隽才。
马富禄
马富禄

  除“五虎将”外,其他“四梁四柱”亦各俱特长。武生名家马君武,长靠短打皆精,其父马春樵亦技艺过人。二路演员中的花脸薛广福、老生李洪福等均有绝技妙招。扶风社是一个阵容强大、名角荟萃、演艺水准极高的京剧社团。

  要说这次演出轰动港城,只要说说“一票难求”,便了然自明。购票处设在商会门前,排队购票者蜿蜒百米。丹桂舞台门前,求购“飞票”者,比比皆是。1941年7月28日《戏剧报》刊文:“马连良在烟台盛况空前,票价:池座每人八元,已属创闻,乃竟有购票不得而托人转让及购买飞票者,每座售价达60元之多,四座包厢票价260元之钜,实开飞票之新记录”。

  马连良大师的演出,多为他的代表剧目,譬如三天打炮戏,依次为《借东风》《四进士》《甘露寺》,这些剧目多次录制了唱片,堪称经典。其他如《苏武牧羊》《清风亭》《南天门》《胭脂宝褶》《一捧雪》等,亦皆是久经锤炼的经典剧目。如《胭脂宝褶》一剧,马连良前饰永乐帝,后饰白槐,前面二黄后面西皮,永乐帝重念,白槐重做,而身段的潇洒飘逸,菊坛一时无双。

  值得一提的是,7月26号和27号,扶风社连演两天《春秋笔》,这种连演方式叫 “连翻头”,大多是应观众强烈要求而做出的安排。

  京剧《春秋笔》是马连良先生在1939年根据山西梆子《混仪镜》改编而来的,其剧情是南朝宋文帝时,北魏入侵,奸相徐羡之欲投降,而将军檀道济坚决抵抗的故事,其主题是反抗外来侵略。1941年,烟台百姓和全国沦陷区百姓一样,生活在日寇铁蹄之下,而那时的汉奸投降派是中国广大民众最为痛恨的,因此,连演京剧《春秋笔》正是反映了烟台广大民众的不做亡国奴、抗敌御侮的共同心声。

  此次扶风社来烟义演,原双方合约商定为12天,至27日约期届满,但烟台尚有很多戏迷没有看到京剧家们的演出,挽留呼声很高,为此,经商会与扶风社协商,再续演六天。7月28、29日休息,7月30日至8月1日,加演三天。令人敬佩的是,马连良竟同张君秋、马富禄在加演的头一天,开场演了《桑园会》,后又在大轴中接演《打渔杀家》。三位京剧名家在同一场戏中倾心联袂“双出”,是极其少见的,这是京剧大师们对烟台戏迷的尊重。之后演出的《串龙珠》又来了个 “连翻头”(30号、1号)。

  《串龙珠》一剧,表现的是元朝末年,汉族反抗蒙古异族压迫的主题。马连良饰演的徐达,是反抗徐州王完颜图及其子完颜龙的民族英雄,后来成为明朝朱元璋的开国元勋。《串龙珠》剧情恰好影射了日寇在中国奴役百姓的罪行。因此,烟台百姓通过多次观看京剧《串龙珠》,以表达对日寇的愤恨之情。

  8月4日上午,烟台出现了罕见的大雨,连日不停。二马路一带民房被冲垮,市署大街(今市府街)、朝阳街、西马路(今海港路)等处皆成泽国,市民出行受到很大的影响。8月6日晚,扶风社义演按期进行。“马连良出演《状元谱》《摘樱会》双出重头戏,时适大雨淋漓,虽街市积水滂沱,而一般观众,科头跣足,前往观听者,仍不少减。散戏时,大雨如注,而观众之豪兴依然,并不因雨而小阻。”(《鲁东日报》)

  旧社会戏班的演出,有“三天打炮,三天告别”的讲究。即新到一处演出,开演三天“打炮戏”要打的响,三天“告别戏”要轰动。扶风社也遵照此规,其告别演出安排在8月5日至7日三天。

  三天告别演出依然精彩纷呈,轰动港城。扶风社为感谢烟台市民的热情,决定在8、9日两天再加演两场,烟台戏迷大呼过瘾。至此,为建孔庙筹款、历时28天的义演活动圆满告罄,

美誉留港城 佳话传后世

  7月末正值夏季三伏,是烟台最酷热的季节。有感于扶风社全体演员辛苦的演出,烟台商会为其安排了为期3天的市区游览参观活动。8月2日,扶风社参观了烟台商会,参观结束后,烟台商会的主要成员与扶风社合影留念。
扶风社参观烟台商会
扶风社参观烟台商会

  3日、4日,扶风社一行游览市区,与市民进行交流。美丽的海岸风光,热情的港城市民,着实感动了扶风社的每一个人。有一天,马连良先生在大庙前被市民认出,大家热情地围住他,争先恐后向他问好、致敬,马先生也是再三向大家致谢答礼。马连良的长子马崇仁在回忆父亲来烟演出时写道:“(他)特意在芝罘买了一件蓝底绣龙绸缎睡袍,他本人十分喜爱,一直珍藏,每当穿时就想起了这段情缘”。(《马连良烟台行》)

  扶风社烟台义演,不仅为筹建孔庙筹集义款七万余元(加上第一次秋声社义演余款,累积已达十万元以上),更是一饱烟台观众之耳目之福,成了老烟台人津津乐道的话题。当时烟台的大街小巷,到处学唱“劝千岁杀字休出口”“学天文习兵法犹如反掌”,京腔声韵弥漫港城,不绝于耳。

这正是:西皮流水迷人醉,慢板二黄仙乐扬;        借得东风留绝唱,余音今日仍飘香。

附:演出时间、演员、剧目

7月16号:王秀雯、高连峰《背板櫈》;张君秋、薛广福《宇宙锋》;大轴是马连良全部《借东风》。

17号:马君武、刘永利《挑华车》;大轴是马连良、张君秋及全社艺员全部《四进士》。

18号:王秀雯、高连峰《美人查关》;马君武、刘永利《金堤关》;大轴是马连良、张君秋全部《甘露寺》。

19号:马君武、刘永利《连环阵》;大轴是马连良、张君秋全部《苏武牧羊》。

20号(周日)早场:马君武、刘永利《白水滩》;叶盛兰《白门楼》;大轴是马连良、张君秋全部《法门寺》(带大审)。

晚场:马君武《英雄义》;张君秋《女起解》;大轴是马连良《马义救主》。

21号:叶盛兰《辕门射戟》;大轴是马连良、马富禄《青风亭》。

22号:张君秋《祭塔》;大轴是马连良、叶盛兰、马富禄、袁世海《胭脂宝褶》。

23号:马连良、张君秋、马富禄全部《一捧雪》。

24号:马连良全部《范仲禹》。

25号:马连良、马富禄、叶盛兰全部《八大锤》。

26号:马连良、张君秋、袁世海、叶盛兰、李洪福《春秋笔》。

27号(周日),早场:马连良、袁世海、叶盛兰、马富禄《火牛阵》。

晚场:马连良、张君秋、袁世海、叶盛兰、李洪福《春秋笔》。

30号:马连良、张君秋、马富禄《桑园会》;叶盛兰《罗成叫关》;大轴是马连良、张君秋、袁世海、马富禄、李洪福《打渔杀家》。

31号:马连良、张君秋、马富禄、袁世海、叶盛兰《串龙珠》。

8月1日:马连良、张君秋、马富禄、袁世海、叶盛兰《串龙珠》。

8月5号:叶盛兰《白门楼》;大轴是马连良、张君秋《要离断臂·刺庆忌》。

8月6号:马连良、叶盛兰、马富禄《打侄上坟》;张君秋、李洪福《贺后骂殿》;大轴是马连良、张君秋、马富禄、叶盛兰、袁世海《摘缨会》。

8月7号:马富禄、高连峰《荣花计》;袁世海《取洛阳》;叶盛兰《岳家庄》;大轴是马连良、张君秋《南天门》。

8月8号:马崇仁《铁龙山》;大轴是马连良、张君秋、全社艺员《四进士》。

8月9号:马连良《盗宗卷》;袁世海《坐寨盗马》;大轴是马连良、张君秋、叶盛兰、马富禄《御碑亭》。

(征集线索:有关赵俊卿先生的情况。联系电话13562503256,刘老师)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