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梨园轶事

梨园轶事

历史上的梨园公会

2021-12-09 21:48:37作者:刘向东
周信芳从1906年在烟台“丹桂戏院”唱红,到1927年先后五次到烟台丹桂戏院搭班演戏,在烟台各界威望较高;所以他倡导创建“烟台梨园公会”,得到了当地戏曲界的热烈响应与积极拥护。
在京剧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历史上出现了很多京剧行会,这些行会在保护行业发展,加强伶界团结,解决各种内外矛盾和事物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这些行会留下的精神、规则、轶事等,反映了当时的社会京剧文化风貌和发展状态,这对我们今天认识京剧发展的真实历史,具有重要价值,我们可以从京剧行会这扇窗户,看到京剧舞台以外的运行轨迹,从而使我们对京剧发展历史的认识更加完整。

从现有的京剧史料看,出现的比较早,且记载比较完备的行会组织是:晚清时北京戏抄曲艺人建立的同仁组织--“精忠庙”,因该组织在清同治年间成立时,设于北京市东草市精忠庙内,故称“精忠庙”。著名的京剧生行大家:程长庚,刘赶三、徐小香、杨月楼、王九龄、俞菊笙、谭鑫培等相继任庙首。自余玉琴始,河北梆子花旦田际云,京剧青衣时小福先后任庙首,改变了原专由生行任会首的惯例。随社会变迁名称几经变化,“精忠庙”先后易名为:“正乐育化会”、"北京梨园公益会"、"北平梨园公会"等。

北京梨园公会的主要职责是:办理戏班组班邀角,贫苦艺人生养死葬及其它公益事项。遇有重大事件,由首领召集各班“言公人”开堂公断。请内务府设管理精忠庙的事务衙门,派旗人做堂郎中,传布命令等。精忠庙首遇有重大事宜,要叩见“堂郎中”以作决断。
北京“精忠庙”

随着京剧从北京外传,梨园公会也逐渐在各地兴办。

从各地的有关记载我们可以看到,除北京精忠庙外,出现比较早的行业协会有天津梨园公会、上海梨园公会(亦称伶界联合会),成都老郎庙,烟台梨园公会等等(其他地方的梨园组织未做详解)。

成都的老郎庙,成立的历史较早,因川剧比较盛行,伶界约于清乾隆年间,在老郎庙,寄居梨园公所,老郎庙建有戏楼,成为同业崇祀、聚议的地方,清人竹枝词记有:“川人终是爱高腔,几部丝弦住老郎。彩凤不输陈四喜,太洪班里黑娃强。”从老郎庙的记载看:

梨园公会主要功能大致有:公推会首、执事等,集会款、建宫庙、祀祖神、断公道、睦友情、济危困、通“江湖”,订有成文或不成文的行规,公断行业之间、班社之间以及优伶之间的纠葛,究治“欺师灭祖”“乱行违规”的恶行,有扶持“落难”及危困的优伶、设立梨园义冢等善举,以及修桥补路、建庙筑祠、造福乡梓的义举。梨园公会的本质是垄断本地戏业、协调同行利益、维护本行信誉、限制行业竞争、应对外来欺压。
各地梨园公会的功能不外如此。

1912年2月十里洋场的上海滩便创建了梨园公会,业界称谓伶界联合会。梨园公会是当时的戏曲艺人的行会组织,民国第一任大总统孙中山先生,亲题匾额"现身说法"加以表彰。

天津梨园公会,我们没有找到完备的介绍,但从京剧发生的一些事件中,记载了天津梨园公会参与其中,其存在无疑。  
1927年京剧一代宗师周信芳,在烟台创建梨园公会。
周信芳先生

周信芳从1906年在烟台“丹桂戏院”唱红,到1927年先后五次到烟台丹桂戏院搭班演戏,在烟台各界威望较高;所以他倡导创建“烟台梨园公会”,得到了当地戏曲界的热烈响应与积极拥护。

1927年深秋,烟台梨园公会在丹桂戏院举行成立仪式。

据《烟台京剧》记载:烟台梨园公会创建于1927年,周信芳为首任会长,会址设在丹桂西街,周信芳之后,由王海臣继任。其他任职的有:副会长赵宝庆、董事长盛连奎,董事闻子芳、王亚伦,文书刘德山。正副会长管理会务。艺人的婚丧嫁娶及生活困难补助等由梨园公会出资相助。董事会主管本会的规章制度执行及董事会工作。董事闻子芳管演员来往接送,联系演出事宜及经济往来,董事王亚伦督促会员缴纳会费。每月会员缴费一元。

梨园公会还在市区南部世回尧置买了义地,因地处“九皇宫”处,通称“九皇宫义地”。九皇宫庙建于光绪32年,(1906年),由张恒祥出资,内供翼宿祖师及唐明皇等神位,为当时艺人精神归宿。每年农历9月1日烟台梨园界必持香楮前往焚化礼拜,并素食9日,以示虔诚。庙内设有“在礼公所”,“在礼公所”是戒烟、戒酒场所,所内有负责人,入所者,须经所内人介绍,参加后遵守所规。烟台梨园公会在抗战胜利后改为“艺人救国会”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梨园公会的建立,加强了各地艺人之间的联络,天南地北一家有事,大家来帮,不乏有很多义举,如:据烟台第二任会长王海臣之子王亚亭在《烟台梨园公会二、三事》中记载:“大约在1933年或是1934年,周信芳到大连,解决海派青衣刘筱衡的难题。刘筱衡是江南有名的青衣,人们说“刘筱衡是南派的梅兰芳”,前台经理人陈富贵和常玉清等戏霸,把持戏院对艺人强取豪夺,并挑动艺人刘顺义和刘筱衡、张春山之间不和,刘顺义在帝国馆舞台(大连实验剧场)用匕首将刘筱衡、张春山刺伤,自己当场自刎,死在台上,这个凶杀事件震动京剧界。陈富贵趁机扣押人员服装等物资,并强迫赔偿,刘筱衡为在大连组班已经付了一笔重债,现又被刺伤,又遭日寇衙门封门,怎么办呢?这时陈富贵扬言:你们真有本事,把麒麟童接到大连来唱戏,我可将此事了结。刘筱衡托常玉清到上海接周先生,周先生慨然应邀到大连为刘筱衡解决危难。周先生生在大连演了两个礼拜,替刘筱衡还清了债务,周先生的慷慨义举得到了行内行外的称赞。

1928年上海文艺长山会(梨园公会性质)会长常春恒为演员谋福利被凶手暗杀,全国文艺界纷纷去上海参加追悼会。烟台梨园公会发起义演筹资支持。义演在丹桂戏院进行。演出的剧目有:九阵风的《青石山》、王永祥的《醉打山门》、盛连奎的《范仲禹》、王亚伦的《三进士》、金少仙的《泗州城》。演出座无虚席,甚至还有站票。将收金责成王海臣会长带到上海,慰抚常春恒家属。赴沪的还有北京梨园公益会,东北八大家经励科等,王海臣去沪来往十日,在沪与全国艺人组织了游行示威,要求政府捉拿凶手,保护文艺人士的人身自由及演出活动安全。

1938年2月27日,农历戊寅年正月廿八日:杨小楼送圣仪式,很多单位和京剧名家制作匾额其中有:北京梨园公会制作“艺术超群”、天津梨园公会制作了“典型失我”匾额,为杨小楼送圣。这些事件记载了全国各地梨园公会在一些大事件中的参与,也体现了京剧行业协会在那段历史时期十分活跃。

烟台梨园公会,是受北京、天津行会影响,跟随上海梨园公会的创建而创建。

在成立烟台梨园公会成立时,周信芳先生曾经说过:艺人本身是一个高台教化的宣传者,唱了一辈子戏,死后连个入土为安的地方都没有,有了自己的梨园公会组织,可以购买义地,解决我们到老不唱戏挣钱的时候生养死葬的大事。

周信芳先生在任烟台梨园公会会长期间,慷慨义气,多次义演捐款,并将捐款置买“九皇宫”义地,后来很多伶人和家属都有在义地埋葬。
烟台梨园公会虽然是因为周信芳先生与烟台有着深厚的渊源倡导创建,但主要原因还是因为烟台京剧码头发展的必然需要。

从精忠庙、老郎庙、九皇宫等作为各地梨园公会举业之地看,梨园公会均以供奉唐明皇翼宿祖师为精神皈依,以敬神、敬祖师为行会精神的统一归化。

从梨园行会的发展轨迹看,梨园公会或可称为艺人的精神家园,它的存在,寄托了艺人的精神归宿,保护和促进了京剧的发展,体现了一种古老的传统文化精神。这种文化精神的内核则是一个“义”字,在梨园公会内部和梨园公会之间产生的联系,无不以“义”字当先,从各地梨园公会之间能够产生:一家有难,八方支援的“义举”、到戏班和名角组织各种公益性“义演”、到扶危济困为穷苦艺人的归宿购置“义地”等,无不体现这个“义”字。也许这就是各地梨园公会能够长期存在的历史根源。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