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名家零距离

采写票友、戏迷与名家交往的故事,突出趣味性。

名家零距离

  • 为人师表的梁庆云先生

    为人师表的梁庆云先生

    梁庆云,11岁拜为师学习京剧余派老生,后学杨派,得到大师的亲自指导。1962年加入河北省京剧团。擅演剧目:《失空斩》、《杨家将》、《伍子胥》、《击鼓骂曹》、《捉放曹》等。幸福晚年退休后,梁先生在家买菜、做饭、伺候老伴。同时还坚持调嗓子,传播京剧艺术。

  • 张火丁“我不是神,只想为艺术点灯”

    张火丁“我不是神,只想为艺术点灯”

    在舞台上,张火丁用水袖、圆场、卧鱼等一系列精心设计的程式,为观众营造出对一座小阁楼的想象。这种虚拟的表演构成了京剧独特的美学。没有戏份的时候,片场里的张火丁非常安静。她坐在角落里,静到几乎让人忽略她的存在。

  • 中国第一铁梅云燕铭

    中国第一铁梅云燕铭

    从50年代到60年代初中期,京剧舞台呈现出灿烂辉煌的繁荣高峰,云阿姨所在的中国京剧院名角如云,生、旦、净、末、丑都如夜空明星熠熠生辉在菊坛。云阿姨在改革经典大戏《猎虎记》中以塑造凶悍泼辣的武旦《水浒》女豪杰母大虫顾大嫂而声名远播。

  • 丁晓君:最开心家乡的戏迷懂京剧

    丁晓君:最开心家乡的戏迷懂京剧

    丁晓君目前是北京军区政治部战友文工团京剧演员,同时也是艺术中心培训部主任,在各方面承担着自己的任务。丁晓君在戏迷之外还有粉丝,因为她除了唱戏,还唱歌,而且唱得很好。《天下乡亲》的演绎,足以让她傲娇。尊师重道,让丁晓君的艺术道路走得正而悠远。

  • 徐少安徐艳芳:京剧伉俪,无私奉献

    徐少安徐艳芳:京剧伉俪,无私奉献

    徐少安出身于梨园世家,自幼随父学艺,13岁开始登台演出,先后受到俞振飞、张学津、梁慧超、小盖叫天等著名艺术家的教诲,演出的剧目数百出。徐艳芳自幼酷爱京剧艺术,5岁开始在私人戏班拜师学艺,15岁在省戏校进修期满后分配到苏州市京剧团。

  • 万琳:牢记师恩,继承好杨派老生艺术

    万琳:牢记师恩,继承好杨派老生艺术

    喜迎新春之际,万琳有个好消息,他入选了中国戏曲学院第七届中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中国京剧研究生班是要让演员们在艺术理论、表演技能、人文素质、文化水平、思想品德等方面得到全面的提高,是为京剧艺术培养中坚力量和领军人才的跨世纪人才培养工程。

  • 梨园百色花 山城别样香——漫谈程联群

    梨园百色花 山城别样香——漫谈程联群

    程联群出生在万州的一个文艺家庭,从小就受到父母艺术的熏陶,13岁一举考入当时的万县京剧团。23岁成功获得了前往上海戏曲学校学习深造的机会。期间,程联群有幸随北京中华戏曲专科学校和字科的老前辈曹和雯先生学习了《贵妃醉酒》,凭借该戏,程联群先后获四川省青少年戏曲比赛(青年组)一等奖和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荧屏奖”的殊荣。

  • 赵致远:三位大师弟子,努力传承侯派

    赵致远:三位大师弟子,努力传承侯派

    受家庭熏陶,赵致远儿时便迷上了京剧,工铜锤架子花脸,1962年先后拜京剧大师侯喜瑞、裘盛戎为师。侯喜瑞也是京剧界赫赫有名的“大腕”,他在严承师教的基础上,又根据自身的条件,扬长避短,在保留了黄润甫艺术风格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和丰富,形成了新的艺术风格,即为世人所称的“侯派”。

  • 美好的日子万年长——拜访京剧名家童祥苓夫妇

    美好的日子万年长——拜访京剧名家童祥苓夫妇

    今年同庚87岁高龄的二位艺术家精神矍烁,身体健康。童祥苓老师早年拜马连良、周信芳二位大师,以塑造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形象誉满大江南北,至今50余年仍然深受观众戏迷的喜爱。张南云老师是梅兰芳大师的弟子,且梅荀双专,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艺术家。

  • 身在海外 情系京胡——访名琴票陈晓阳先生

    身在海外 情系京胡——访名琴票陈晓阳先生

    陈晓阳先生出身梨园世家,陈晓阳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前辈京剧教师爷陈秀华,曾为杨宝忠开蒙说戏;1917年北京斌庆社科班成立后被聘任为教师,杨宝森就是拜其为师,此外,谭富英、李少春、孟小冬、王少楼、刘宗扬等亦先后投拜在其门下。1927年陈秀华应邀到上海教戏,一时沪上名伶、名票均往请益。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首页/栏目广告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