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名家零距离

采写票友、戏迷与名家交往的故事,突出趣味性。

名家零距离

  • 美好的日子万年长——拜访京剧名家童祥苓夫妇

    美好的日子万年长——拜访京剧名家童祥苓夫妇

    今年同庚87岁高龄的二位艺术家精神矍烁,身体健康。童祥苓老师早年拜马连良、周信芳二位大师,以塑造现代戏《智取威虎山》的杨子荣形象誉满大江南北,至今50余年仍然深受观众戏迷的喜爱。张南云老师是梅兰芳大师的弟子,且梅荀双专,也是一位十分出色的艺术家。

  • 身在海外 情系京胡——访名琴票陈晓阳先生

    身在海外 情系京胡——访名琴票陈晓阳先生

    陈晓阳先生出身梨园世家,陈晓阳的祖父,就是大名鼎鼎的前辈京剧教师爷陈秀华,曾为杨宝忠开蒙说戏;1917年北京斌庆社科班成立后被聘任为教师,杨宝森就是拜其为师,此外,谭富英、李少春、孟小冬、王少楼、刘宗扬等亦先后投拜在其门下。1927年陈秀华应邀到上海教戏,一时沪上名伶、名票均往请益。

  • 马济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马济生: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

    马济生的外祖父是著名的京剧花脸艺人,曾进宫为帝后们演出;外祖父一家都从事京剧行当,他生活在这样一个梨园家庭,从小耳濡目染,少年即与京剧结缘。扎实的艺术功底,良好的悟性,较强的业务能力,使马济生在艺校和剧团巡演中,表演超常,日渐成熟,声誉日隆。

  • 名家张卫东:多才多艺,晚霞似火

    名家张卫东:多才多艺,晚霞似火

    张卫东主任在艺校期间曾得到白玉昆、孟丽君、袁金凯、陶荣春、王元清等前辈艺术家的栽培,后拜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费玉策、方荣翔、著名戏曲评论家、原《中国戏剧电影报》负责人赵晓东为师,打下了扎实的戏曲功底,多才多艺。张卫东主任退而不休,现担任青岛市老教授协会副会长兼文艺家协会会长。

  • 立春访鼓王 梨园老寿星——拜访京剧名鼓王玉璞先生

    立春访鼓王 梨园老寿星——拜访京剧名鼓王玉璞先生

    有着“鼓王”之称的王玉璞先生曾与周信芳、盖叫天、郭玉昆、梅葆玖等几代京剧名家合作。他出生于辽宁丹东的一个梨园世家,父亲是京剧演员。从7岁起,王玉璞每天清晨的功课就是撕腿、下腰、练毯子功……那时候真是边哭边练啊。梨园有一句行话:演员不会唱的戏可以不唱,但打鼓的不能说不会。

  • 初心不忘,使命担当——记重庆京剧院院长、京剧老生名家张军强

    初心不忘,使命担当——记重庆京剧院院长、京剧老生名家张军强

    重庆京剧院院长张军强,国家一级演员,奚派第三代优秀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首届中国京剧流派传承班奚派传承人,重庆市文艺界领军人才,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 用事实说话的张淑景

    用事实说话的张淑景

    北京京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张淑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武旦、刀马旦演员,2001年更是淑景的幸运年,同年竟荣获了三个大奖:全国京剧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表演奖。我问起淑景演的最多的戏,她说仅《盗银库》就演出了一千多场,《虹桥赠珠》也演出了约几百场,这个数字令人震惊。

  • 桃李满天下 耄耋艺常青——拜访京剧教育家关松安先生

    桃李满天下 耄耋艺常青——拜访京剧教育家关松安先生

    沐浴初春的阳光,我们特地拜访了国家非遗传人、著名京剧教育家关松安先生。91岁高龄的关松安先生,幼年坐科“松”字辈中华国剧学校,受教于苏少卿、张荣奎、产保福、陈秀华、钱宝森、陈大護等前辈名家名师,16岁挑班唱戏,出科时会戏百余出。败嗓后,辅助陈秀华教学,获称“小先生”赞誉。

  • 刘少军:弘扬传承言派艺术迈新步

    刘少军:弘扬传承言派艺术迈新步

    刘少军曾先后随上海京剧院出访新加坡、日本、韩国、突尼斯、比利时、法国等国,传播中华优秀民族文化,为祖国赢得声誉。他在《战濮阳》饰演陈宫。他参加上海京剧院精品剧目《廉吏于成龙》《贞观盛世》等的演出,并被拍成电影。他还参加了电影京剧《霸王别姬》《萧河月下追韩信》等的拍摄。

  • 百看不厌的《红鬃烈马》一一记与凌珂老师一席谈

    百看不厌的《红鬃烈马》一一记与凌珂老师一席谈

    凌珂是大连京剧院国家一级演员,天津市戏剧家协会理事,天津市第十一届青联委员,天津市第十三届政协委员,中国戏剧学院优秀青年演员研究生班研究生。师从陈志清,叶蓬,关正明,李甫春,张学津,刘志广,王则昭,杨乃彭。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首页/栏目广告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