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用事实说话的张淑景
2022-02-06 09:47:55作者:赵笑茹
北京京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张淑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武旦、刀马旦演员,2001年更是淑景的幸运年,同年竟荣获了三个大奖:全国京剧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表演奖。我问起淑景演的最多的戏,她说仅《盗银库》就演出了一千多场,《虹桥赠珠》也演出了约几百场,这个数字令人震惊。
北京京剧院的优秀青年演员张淑景,是一位不可多得的武旦、刀马旦演员,她的代表作品《盗银库》、《大英杰烈》、《穆桂英》、《红桃山》、《虹桥赠珠》等,经常被戏迷们交口称赞。
我和淑景是微信好友,很关注她。她很阳光有朝气,心地善良,热爱生活,而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她永远怀着感恩的心情对待世间的一切!她感恩父母、感恩老师、师父,感恩同事、感恩家人,感恩所有帮助过她的人。当我大年初三的晚上特意采访她时,她依然是以感恩父母作为谈话的开头……
淑景出生在河北,父亲是石家庄三三零二兵工厂的一名技术工人,工作上刻苦钻研、任劳任怨、吃苦耐劳、乐于助人、乐观阳光,为单位搞了很多革新项目,为我国的军工事业做出了许多非凡的贡献!他的革新成果还被拍成过电影。由于当时父亲一人的收入要养活一家七口,还要孝敬父母,不能敞开了吃饱,又像老黄牛一样忘我的工作,有时几天几夜的加班搞革新,导致多次累的晕倒,恢复后再接着忘我的工作。而淑景的母亲,虽然是一名农家女子,但是生就美丽的容颜和极好的天赋,无师自通,竟多次邀请指导村里逢年过节的文艺演出,被大家传为佳话!妈妈为了照顾五个女儿,竟拒绝了老师和会计的工作。为了孩子们,甘愿放弃了发挥自己才华的很多机会。
父亲的勤劳坚韧、乐观阳光,母亲的漂亮聪慧,都遗传给了张淑景,儿时的她跟着喜爱戏曲的父母看过戏后,这门艺术在她幼小的心灵就扎了根,直到有一天,终于考上了石家庄地区艺校,打开了她的第一道通往戏曲的幸福之门。随后的1990年,有几个国家级的院校到石家庄招生,淑景考试当场被陕西省京剧团的主考老师一眼相中,并承诺将她作为重点培养,被打动了的小淑景,在1991年正式参加了陕西省京剧院团代班(小班)的学习。由于淑景年龄小,但是专业突出、成绩优异,所以学业上跟大班一起进行,两年后,为了给学生创造锻炼实践的机会,班主任带着她和大班的同学一起去温州(阶段性)锻炼了两年。在温州演出,一天两场戏,上午十点多化妆,一直带妆到晚上十点多才能卸妆,台上的摸爬滚打,这对于当时只有十几岁的小淑景来说,是一种何等的历练啊!当然这种历练也为她日后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温州演出期间,有位德州京剧团的马春玲老师和她可谓是忘年之交,见淑景的条件这么好,建议她到北京戏校去找就读的四姐,来引荐给孙毓敏校长,试试可否同意进修学习提高。心怀梦想的小淑景,在1995年独自一人乘船、乘车一路北上,来到北京戏校,由爱才惜才的孙毓敏老师亲设临时考场,多位考官看过淑景的各种展示后,露出了满意的表情,一致通过!当时孙校长就让她插班参加了90班的暑期基训和比赛。从而开始了张淑景在北京的舞台上迅速腾飞、大展宏图!1995荣获全国中等艺术学校戏曲教学大赛个人赛二等奖 、1996年荣获海峡两岸五戏校蓝岛杯“表演奖”。在工人俱乐部的百场演出开幕式上,由淑景的《虹桥赠珠》来压大轴。演出结束丁关根部长等领导还高兴的上台接见留影。1996年北京戏校还排出了新编剧目《新白蛇传奇》淑景饰演小青,每晚在长安大戏院演出,演出了一百多场后,1997年她们毕业,顺利的分到了北京京剧院青年团。在北京戏校的学习和演出中,进一步提高和锻炼了淑景,也使北京的观众逐步的喜欢上了她!
在刚步入北京京剧院工作的淑景,演出非常的多。2001年更是淑景的幸运年,同年竟荣获了三个大奖:“全国京剧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全国京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金奖”、“第三届中国京剧艺术节表演奖”。
2003年张淑景有幸拜在了刘秀荣先生门下,通过逐渐观察和接触,刘老师越来越喜欢这个心地善良、尊师爱艺、有进取心的弟子,向她传授了全部的《大英杰烈》、《穆桂英》、《白蛇传》、《十三妹》、《游龙戏凤》、《虹霓关》等剧目,看她舞台上的呈现,无论是唱功和做表,无不体现恩师的韵味,记得在长安大戏院,她在众多演员合演的《白蛇传》中,饰演“水斗”一场的白娘子,那打出手精彩至极!掌声欢呼声震动屋宇,用相声演员的话说:“亏了园子盖得结实!”
我问起淑景演的最多的戏,她说仅《盗银库》就演出了一千多场,《虹桥赠珠》也演出了约几百场,这个数字令人震惊,笔者不禁感慨,有哪位当今的演员、尤其是武旦演员能做到如此这般呢!原本就聪慧悟性好的她,更是深知一分勤劳一分才,她对自己要求极其严格,过去除了练功服,几乎没有时间和机会穿时髦的衣服;更是不能留指甲,因为武旦演员要练的技巧很多,尤其是练习刀、枪、棍、鞭等各种兵器时扔、抛、接等技巧,稍不留神,就会常常把指甲砸劈。淑景初期在练习“棍串指”的技巧时,为了尽快的掌握,生生的把手指磨出了水泡!当时还没有创可贴,就用白色医用胶布裹上接着练习······她在《新白蛇传奇》中的三级跳的“打出手”是最大的亮点和绝活儿,首先要在活动的平台上打一套“出手”,再“过包”(一人托举,双腿横叉从托举人的头顶跃过)到一张桌高的高台上,打一套“出手”,再分别到近两张高、两张半高的高台上各打一套“出手”,最后从两张半高台上“云里夹官”翻下。每次演出都会获得热烈的掌声。淑景把自己最光彩照人的一面展现给了观众朋友们。可你们知道她在她练习过程中负出了多少的汗水和练习时被枪砸的腿、脚上的青紫和伤痛吗?她说在最初练习“打出手”时,要把两层垫子绑在脚上,即使这样,脚和腿都会青一块紫一块、脚脖子肿的打不了弯······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可见京剧演员、尤其是武旦演员真是太不容易了。
由于她的努力与执着,获得了多项实至名归的奖项和第四届研究生班的殊荣,她的聪慧和多才多艺,被多次邀请参加中央电视台的“梨园闯关我挂帅”节目,她不仅是完美的唱念做打俱佳的优秀青年刀马旦演员,她的黄梅戏、越剧、评剧和京歌等也唱的非常好,所以无论是中央电视台还是其他朋友的邀请,她都欣然前往,绝不令大家失望。她还曾随团出访过十六个国家,仅日本就去过四次,俄罗斯去过两次,每到一处,她精湛的表演都能使整个剧场沸腾。
当我问起淑景对新的一年有什么打算,既有什么要对《京昆艺术网》要说时?淑景说“首先给《京昆艺术网》的全体同仁和读者朋友们拜年啦!祝春节快乐!平安幸福!虎年大吉!祝愿《京昆艺术网》新年新气象,在新的一年里出版更多的优秀作品,赢得更多的读者和忠实的粉丝,越办越好!做为京剧人,我会尽其所能的来支持《京昆艺术网》。今后我还要不断的努力学习、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并向其她姊妹艺术吸取养分来充实自己。也非常感谢《京昆艺术网》为京昆艺术的推广和传播做出的努力和贡献!也希望《京昆艺术网》和读者朋友们多多支持我,您们的支持和鼓励也是我前进的动力。”








很赞哦! ()
- 上一篇
桃李满天下 耄耋艺常青——拜访京剧教育家关松安先生
沐浴初春的阳光,我们特地拜访了国家非遗传人、著名京剧教育家关松安先生。91岁高龄的关松安先生,幼年坐科“松”字辈中华国剧学校,受教于苏少卿、张荣奎、产保福、陈秀华、钱宝森、陈大護等前辈名家名师,16岁挑班唱戏,出科时会戏百余出。败嗓后,辅助陈秀华教学,获称“小先生”赞誉。
- 下一篇
初心不忘,使命担当——记重庆京剧院院长、京剧老生名家张军强
重庆京剧院院长张军强,国家一级演员,奚派第三代优秀传承人,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享受国务院政府津贴专家,中国文化部优秀专家,全国京剧优秀青年演员评比展演一等奖,首届中国京剧流派传承班奚派传承人,重庆市文艺界领军人才,重庆市优秀专业技术人才。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