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梨园轶事

梨园轶事

白登云曾说“本贞这双手不会再有了”——忆汪本贞先生

2022-07-12 16:34:55作者:京胡网
在1947年,裘先生在筹办自己挑班的《戎社》时,专门请了汪本贞来操琴。自此,裘盛戎与汪本贞两位开始了有合有分三起三落、长达几十年的合作。在梨园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名演员收了徒弟,自己却不亲自来教。
汪本贞先生是著名琴师。是裘先生的“傍角儿”的胡琴。1962年,我拜师进裘门学艺,从一开始裘先生就发话了:“说唱?找你汪叔去!”一句话使我跟汪先生结下师生之缘。京剧历史上净行号称金郝侯裘四大流派。可是能够挂头牌“挑班”的只有铜锤花脸金少山与裘盛戎。而且只有他们二位有“傍角儿”的“私房”胡琴和打鼓佬。裘先生早年的琴师是张长林。鼓师是张继五。在1947年,裘先生在筹办自己挑班的《戎社》时,专门请了汪本贞来操琴。自此,裘盛戎与汪本贞两位开始了有合有分三起三落、长达几十年的合作。在梨园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名演员收了徒弟,自己却不亲自来教。杨小楼先生是国剧大师,收了徒弟自己不教,却交给丁永利来说戏,杨小楼门下众多徒弟们个个都是精英大腕,可是杨大老板照样如此传艺。梅兰芳的弟子在全国各个剧种都有,多达二百多人,为京剧艺术家门下弟子之最。可是他也不亲自教徒弟,由姚玉芙、琴师王少卿、姜凤山来说戏。连自己的儿女葆玥、葆玖学戏,都是专门请师父来教。马连良的徒弟得到师父亲传的为数不少,可是真正落地排戏时还是交给大弟子迟金声去办。
著名琴师汪本贞
裘先生也是如此,他那时每月要演出二十场戏,哪里还有时间和精力亲自教徒弟?所以,在裘家徒弟要学戏:看我的演出;学唱:“找汪叔去!”相沿成习已是规矩。当然最后“验收”这一道关口还得裘先生亲自来主持指点。如此一来,使我有机会跟汪先生学戏。五年间,我与他出入剧场看戏,同去裘家串门、学戏吊嗓子,今天他在台上“干活”高兴了,散戏之后还跟他回家一起喝几盅,海阔天空地聊一通,尽欢而散。

我们朝夕相处日益亲近。我在裘家与汪家两头跑,时间长了,出乎意料地发现了裘盛戎与汪本贞之间的许多令人奇怪的事情!第一,汪先生最要好的朋友不是裘,而是张君秋!张与汪两家人经常走动,张的儿子张学江是汪先生的干儿子——是为通家之好。第二,汪先生不给裘先生吊嗓子!啊!您听了奇怪吧?嘿嘿,可在那几年事实就是如此,无论是经常演出的剧码,还是搁置已久的冷戏,两个人在演出之前也不对戏,一律台上见。汪先生与裘先生的接触就是在后台:裘先生在小化妆间忙着勾脸扮戏,时间差不多了,汪先生拎着胡琴进来了,往旁边一坐,拿起胡琴定弦,亮出几个音儿来,裘先生连勾脸笔也不放下,“啊-----”跟着调门放开声音“遛”了那么一两声,一个拉一个唱,谁也不说话。嘿!试完了调门汪先生收起胡琴起身就走了,公事公办,齐了!我在一旁看着直纳闷,这样就行了?可是这二位到了台上,唱的拉的可算是天衣无缝水乳交融。台下观众听得过瘾,掌声不断。您哪儿知道这二位大艺术家在演出之前连一句话也没“交流”。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裘与汪这种合作状态真是绝无仅有匪夷所思。
著名琴师汪本贞
这可不是说两个人互不往来。我刚到北京的那一年,天天长在裘家,汪先生在没戏的日子里也过来串门,可是来了之后只聊天喝茶说掌故拉家常,却从来没见过汪先生拉起胡琴来给裘先生吊嗓子,奇怪吧?在一般人来说:这样一对黄金搭档,还不得天天在一起切磋技艺创作加工。没有!两人在一起谁也没提起这个话茬!我后来听说在1961年排新戏《赤桑镇》时,两个人在一起合计唱腔的板式设计安排,然后各自独立的捉摸,凑到一起彼此哼哼着把唱腔对了几次就响排了,跟着就对外公演,从接到剧本到公演,前后只有八天的时间!八天!这出戏是裘派艺术创作的精品,就是这个速度排出来的!可是它从第一场演出问世就引起轰动,在全国流行,至今已经传唱了四十四年了。您现在听到的裘李二人的传世之作《赤桑镇》就是公演的第二场的实况录音。白璧微瑕——录音中裘先生在〈二黄三眼〉“自幼儿”一段中有三个地方唱错了。李多奎先生唱着唱着竟忘词儿了!吃了两个“栗子”,含混着过去了。可惜,他们二位只有这一个录音传世。那这个录音就说是“缺陷美”吧。(来源:京胡网)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