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梨园轶事

发生在京、昆、汉等梨园界的趣闻轶事,突出梨园界的悠久历史,传承等。

梨园轶事

  • 梅葆玖曾祖 苦难变慈悲

    梅葆玖曾祖 苦难变慈悲

    梅巧玲成名后,惦念母亲和弟弟,曾托人到泰州寻找。但颜氏和两个儿子逃荒出走后,再未回到泰州。待到梅巧玲主持四喜班时,他特别爱护学徒,不准师傅随便打骂他们。梅巧玲非常爱护和尊重同行,戏班里谁有了困难,他都尽力帮助。梅巧玲为人忠厚,极重情谊。

  • 李少春:我演杨白劳的经过和体会

    李少春:我演杨白劳的经过和体会

    杨白劳这个角色大家都熟悉,他是个忠厚、善良,受尽地主压榨,受尽苦难的老农民,由于借了阎王债,日子越过越苦。在年终的时候,他想出去把债躲过去,可是地主黄世仁却想拿他的女儿——喜儿去抵债,戏就从这里开始。杨白劳只有三场戏,戏不多,可是分量很重。

  • 情人节特刊|侯玉兰与李少春——愿随君去,当不负卿

    情人节特刊|侯玉兰与李少春——愿随君去,当不负卿

    1937年,达子老板李桂春带着两个儿子少春和幼春来到天津,安排李少春在中国大戏院演出。头天李少春双出,前面《击鼓骂曹》,后面《两将军》,一炮而红。中国大戏院方面坚决要他唱下去,仍以袁世海、李宝櫆等人为配,只是旦角赵金蓉病嗓,于是约来了侯玉兰。当时正值北平戏曲学校解散,学生各投门路。

  • 于魁智的两次大难不死

    于魁智的两次大难不死

    于魁智的机会出现在1985年。“那时,中国京剧院在鞍钢演出,《华容道》中演关公的演员因故无法演出,老艺术家袁世海举荐了正在跑龙套的我。我知道这是机会,虽然我从没学过红生戏,但我还是答应下来了。一共排了4天就演出了,结果是‘小关公轰动了大鞍钢’,从此,剧团的人知道我是有潜力的了。”

  • 钟灵:怀仁堂的京剧晚会

    钟灵:怀仁堂的京剧晚会

    梅兰芳先生在怀仁堂演出的次数最多,我去护国寺街梅府次数也多,并和许姬传先生结为好友。另外一次最受欢迎的京剧晚会是由李少春、袁世海演出的《野猪林》,毛主席、周总理、朱老总都来了,会场充满了热情的气氛,演到精彩之处掌声雷动。

  • 能耐大的高庆奎

    能耐大的高庆奎

    高庆奎,当然是谭派底子,后来嗓子高亢起来,兼工刘派,我们岂可因为他派兼刘派,就诬他为杂拌。高庆奎的反串戏,多着哩,我看过他的钓金龟(老旦)、落马湖、独木关(武生)、虹霓关(小生,与元元旦合作,按高喜玉)、铡判官(铜锤)。

  • 杨宝森收徒蒋慕萍

    杨宝森收徒蒋慕萍

    杨宝森他认为蒋慕萍的唱、做、念颇具根底,鉴于她是一个可造的苗子,如再加引导,不难成器,帷觉嗓音虽宏亮有余,运腔不足,戏路亦大佳。

  • 梅兰芳王瑶卿:亦师亦友半世情

    梅兰芳王瑶卿:亦师亦友半世情

    王瑶卿和梅兰芳是世交:王瑶卿的父亲王彩林和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当年同在四喜班演戏,有着很深的交往。梅兰芳向王瑶卿学习, 不仅是学会了许多戏和一些艺术技巧, 而且还努力学习王瑶卿多年来孜孜不倦、锲而不舍地致力于革新戏曲的精神和经验。

  • 高少亭与《雁荡山》

    高少亭与《雁荡山》

    高少亭生于1916年12月15日,早年为躲避战乱追杀,父辈将满族姓氏改为汉族高姓,四处奔波,9岁时,高少亭进入济南进德会游艺园,拜董跃青(董二毛子)先生为师,学唱文武老生。

  • 北京剧坛琴师:三杰四贤五棒槌 二十八宿

    北京剧坛琴师:三杰四贤五棒槌 二十八宿

    三杰:徐兰沅(梅兰芳琴师),穆铁芬(前程砚秋),赵继羹(即赵喇嘛,谭富英、张文涓)。四义:赵砚奎(前尚小云),王瑞芝(孟小冬),王少卿(王凤卿、李世芳),杨宝忠(杨宝森)。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首页/栏目广告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