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梨园轶事

发生在京、昆、汉等梨园界的趣闻轶事,突出梨园界的悠久历史,传承等。

梨园轶事

  • 言菊朋艺术话旧

    言菊朋艺术话旧

    言菊朋在创始言派后,由于他认为只要掌握住了因字生腔的“金钥匙”,就可以打开无穷尽的宝库,所以他的戏路特别宽广,完全突破谭派藩篱。当时言派戏除去谭派所有的老剧目外,他还有孙菊仙派的《卧龙吊孝》《骂杨广》;有汪桂芬派的《取帅印》;有王九龄派的《应天球》《宫门带封官》《金兰会》。

  • 回忆家父红豆馆主的京昆艺事

    回忆家父红豆馆主的京昆艺事

    由于家父对剧艺造诣很深,又精通诗词、文学,能书、会画,戏剧界一致称家父为“昆乱不挡,六场通透”的“票界大王”,内外行登门请益者络绎不绝。

  • 趣人言慧珠—摘自《翁偶虹看戏六十年》

    趣人言慧珠—摘自《翁偶虹看戏六十年》

    慧珠趣事极多,解放后,她路过南京,到雨花台买雨花石子,售者已组织公社,统一领导。人知其为言慧珠,出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四纹石示之,慧珠爱不释手,出价500元。

  • 关肃霜的最后一次演出

    关肃霜的最后一次演出

    1992年,在昆明召开的第三届艺术节上,根据文化部的明确指示,在3月3日艺术节的闭幕式上,云南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关肃霜要领衔演出她的代表作--大型京剧舞蹈《水漫金山》作为压轴戏。

  • 裘派艺术专场演出观摩漫记

    裘派艺术专场演出观摩漫记

    因为演员的天赋条件和对艺术理解各有不同,所以同是裘派弟子,但艺术表现却不同。方荣翔和王正屏就是两个不同的例子。方荣翔这次演出了《姚期》(一折)《打龙袍》《探皇陵》,王正屏演出了《坐寨盗马》和《牧虎关》。这

  • 吴小如:鸟瞰富连成——侯喜瑞

    吴小如:鸟瞰富连成——侯喜瑞

    要想集中看侯喜瑞的演出,必须经常去看他长期所搭班社的戏才能如愿以偿。比如程砚秋自法国回北京后,每周在中和戏院演两三场。这是侯所搭的长班,因此有些戏就能在看程剧时见到。

  • 叶厚荣:《音配像纪事》关于音配像二期工程

    叶厚荣:《音配像纪事》关于音配像二期工程

    《音配像纪事》由曾直接参与这项工程的天津市政协副主席、市委统战部部长叶厚荣撰著,共收入文章68篇,其中反映李瑞环同志决策指挥的26篇,记叙音配像重要活动的6篇,抓工作落实的26篇,其他具体工作的10篇,因所记事件多为作者亲历,因而具有珍贵的史料价值。

  • 回忆父亲李多奎

    回忆父亲李多奎

    说到子女学戏,父亲是极力反对的。姐姐维茵从小酷爱父亲的艺术。父亲高兴时也给她说几句,可就是反对她干这个。姐姐就偷着学。那时周文贵三叔每天来家给父亲吊嗓子,姐姐就在外屋用心听,小声跟着唱。

  • 有关京剧演员李阳鸣的几件事

    有关京剧演员李阳鸣的几件事

    我和李阳鸣的接触,实际上前后也就是十来年的时光。因为他是国家京剧院一团的演员,我和一团的人士都很熟悉,自然和他的接触也多了起来。这些年来,至少有几件事情让我动心,颇为觉得这个青年人也是很不容易的,为了京剧艺术,为了自己的京剧理想,为了承载一个京剧世家的殷殷嘱托,他搭进了自己的青春和生命。

  • 老舍唱京戏

    老舍唱京戏

    老舍先生能把唱京戏和教学结合起来。老舍迷上京戏,可以说数十年未曾断过。到了1939年,抗日战争进入高潮,在武汉成立了“中华全国文艺家抗敌协会”,在筹备会召开前,老舍抽空拉住几位朋友,听他唱自己编创的宣传抗日的新京戏《忠烈图》。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首页/栏目广告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