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梨园轶事

梨园轶事

须生四杰之贯大元

2021-12-08 20:38:43作者:常立胜
贯大元,北京顺义人,武旦贯紫林之子。幼从贾丽川学老生。贾丽川殁后,又从贾丽川之侄自己的姨夫贾洪林学艺。成年后,又经王瑶卿指点。其幼功扎实,戏路宽广。贯大元7岁在玉成班唱《文昭关》,9岁在百代公司灌唱片《黄金台》《闹府》。这时他开始凭唱戏养家。1909年贯大元与梅兰芳、周信芳、林树森等同搭喜连成借台演戏。
贾丽川以教谭派戏为业,谭鑫培曾说:“台上我唱,台下你教,是你的徒弟就是我的徒弟。”贾丽川教戏分剧目收银子,如某戏一两,某戏二两不等。他教的学生很多,有贾洪林(老先生侄子)、许荫棠、吴连奎、陈秀华、赵砚奎、高庆奎、王凤卿、刘砚芳、李鑫甫、贯大元、刘春喜、迟玉奎、陈嘉祥、高联奎、陈十六、陈葵香、张荣奎、朱小芬、刘四套、德少如以及迟月亭、姚玉芙等。吴连奎、陈秀华以教戏为业,学生众多,不详述。贯大元在贾丽川的学生中独树一帜,世称老谭派。
贯大元
贯大元(1897—1969)

  贯大元(1897—1969)字昱明,北京顺义人,武旦贯紫林之子。幼从贾丽川学老生。贾丽川殁后,又从贾丽川之侄自己的姨夫贾洪林学艺。成年后,又经王瑶卿指点。其幼功扎实,戏路宽广。

  贯大元7岁在玉成班唱《文昭关》,9岁在百代公司灌唱片《黄金台》《闹府》。这时他开始凭唱戏养家。

  1909年贯大元与梅兰芳、周信芳、林树森等同搭喜连成借台演戏。彼时,喜连成的学生主演老生王喜秀正逢倒仓,贯大元的加入,令班主叶春善十分高兴,称他为生力军。

  1915年4至5月间,贯大元随梅兰芳首次访日演出,剧目有《空城计》《乌龙院》《天女散花》(饰文殊)等。
《托兆碰碑》 贯大元 饰 杨继业
《托兆碰碑》 贯大元 饰 杨继业

  贯大元与余叔岩的君子之交有一段佳话。贯大元小余叔岩七岁,两人在艺术上有共同的追求——老谭(鑫培)派,贯大元常与余叔岩切磋。

  1921年余叔岩正搭杨小楼的永兴社,一天,他突然辞班。永兴社的管事刘砚芳找到贯大元,请他来接余叔岩的坑。贯大元当时没有答应,他想我不能坏了戏班的规矩,因戏份而“刨”别人。于是立马去找余叔岩问由头:“大哥,您干嘛辞班,是不是给的份不合适?”当余叔岩回答并不是戏份问题而是另有原因后,贯大元说:“刘砚芳让我去接您的坑,合适吗?”余叔岩说:“你尽管去。”贯大元说:“我有不会的怎么办?”余叔岩说:“不会的来找我。”贯大元应了永兴社的缺,被派的第一出戏是《扫雪打碗》,恰恰大元没这出,赶紧去请教余叔岩,叔岩二话不说,从头至尾给说了一遍,大元如期上演。
《定军山》 贯大元 饰 黄忠
《定军山》 贯大元 饰 黄忠

  一次天津唱堂会,点余叔岩的《搜孤救孤》,叔岩也没这出,就请来大元,对他说:“你这出《搜孤》是贾先生亲授的,把‘定计’一场给我说说,过几天天津有场堂会。”贯大元说:“我把整出戏给你拉一遍得了。”于是把整出戏从头至尾给拉了一遍,叔岩把要紧的地方都作了记录。不几日,余叔岩从天津唱完堂会归来,又把贯大元请到家中,“我把你给我说的顺了顺,我是这么唱的”,叔岩把他唱的路子给大元走了一遍。二人又对一些“小”地方进行切磋,落实,最后形成余派的《搜孤救孤》。

  余叔岩的《宁武关》是钱金福给说的,有准谱,内行看了都说好。有人向贯大元建议去找余叔岩学,大元说:“不能,行话说‘人家压箱底、压山寨的不能去要’,这是叔岩的看家戏,我怎么能去要呢?”事后叔岩得知,便对大元说:“咱俩还客气吗,我把这出戏给你说了。”所以,贯大元的《宁武关》和余叔岩没有区别。

  余叔岩经常向贯大元问起他跟贾家学戏的过程,大元不藏不掖,和盘托出。一次俩人聊起了《清风亭》,大元说:“姨夫告诉我‘做派是内不是外,光凭台上洒狗血不成’,咱们到街上看看,饥饿难耐的老头老太太还能折腾吗?所以真正谭派的《清风亭》绝不凭洒狗血去要好,而是要演出老夫妻内心的苦痛,让听戏的去体会世态炎凉。”这句朴实无华的话不正是中国戏曲在表演中内与外、体验与表现结合的总结吗?
《阳平关》 贯大元 饰 黄忠
《阳平关》 贯大元 饰 黄忠

  贯大元从1917年至1932年在北京搭班,演出了《骂曹》《卖马》《阳平关》等40多出戏。

  “贯大元虽艺宗谭派,受业于贾丽川,但在《上天台》《困曹府》中保存了若干王九龄派的唱腔,在以汪派唱法为主的《让成都》《朱砂痣》中则糅入谭派声腔和风格。”(吴小如语)
《万里缘》 贯大元 饰 苏武
《万里缘》 贯大元 饰 苏武

  贯大元能戏甚多,经常上演的剧目有《三挡》《困曹府》《失•空•斩》《琼林宴》《让成都》《御林郡》《朱砂痣》《甘露寺》《上天台》《连营寨》《哭刘表》《别母乱箭》《定军山》《阳平关》《战太平》《南阳关》《骂殿》《乌龙院》《盗宗卷》《审头》《铁莲花》《打渔杀家》《黄金台》《雪杯圆》《桑园寄子》《碰碑》《击鼓骂曹》《举鼎观画》《桑园会》《汾河湾》《捉放曹》《辕门斩子》《游龙戏凤》《珠帘寨》《搜孤救孤》《八大锤》《状元谱》《法门寺》《断密涧》《二堂舍子》《天水关》《金沙滩》《二进宫》《万里缘》《战长沙》《焚绵山》等等,可谓文武昆乱不挡。
《战太平》 贯大元 饰 花云
《战太平》 贯大元 饰 花云

  刘曾复先生在《京剧新序》中谈到他两次看贯大元《战太平》的感想。第一次看是1921年,刘曾复7岁,贯大元20余岁,当天贯大元在戏中走的“波浪鼓子”、蹉步、甩发、跪着起箭、自刎,都给刘曾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第二次看是刘曾复20多岁,贯大元40多岁,但那个“波浪鼓子”还是那么利落,整出戏一气呵成,由此可见功力之深。刘曾复还特别强调贯先生耍的谭鑫培派的那个枪下场:三个提枪花,出枪,左手往左上方伸出平托枪,右手往右掠枪杆往下绕过枪鐏反手扶鐏,跨左腿,踢右腿,两手不离枪,向右往里翻身,面向下场门,左手在前扶住枪杆,右手顺着鐏转过来,握住枪下端在右侧腰间,一绕枪头,平端枪,弓箭步,拧腰,亮住下。
贯大元在中国戏曲学校教授《击鼓骂曹》
贯大元在中国戏曲学校教授《击鼓骂曹》

  贯大元业绩斐然,同行间对他多有赞誉,1928年由徐慕云编写的《梨园影事》中对贯大元有“许荫棠之堂皇,李鑫甫之功力,贾洪林之做派兼而有之”的评论;1937年张古愚主编的《戏剧旬刊》中将贯大元列为须生“四杰”之首,即贯大元、谭富英、马连良、杨宝森。

  贯大元先后收徒多名,李世琦、曹世嘉、黄世骧、杨韵清、金桐、刘曾复、吴小如、杨菊芬、关盛明、李盛藻、于世文、梅葆玥、厉慧兰等都曾向贯大元求学问艺。
程砚秋、贯大元为学生们示范《宝莲灯》
程砚秋、贯大元为学生们示范《宝莲灯》

  1949年后,贯大元在中国戏曲学校任教,传授谭派老生剧目60余出,桃李满天下,出类拔萃者有王荣增、孙岳、钱浩梁、李鸣岩、孔雁、苏移、陈增堃、李春城、魏克虞、李玉声、李光、续正泰等。(作者单位:中国艺术研究院)(摘自 《中国京剧》 2021年第5期)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