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梨园轶事

梨园轶事

学艺演戏忆当年

2022-02-19 19:13:43作者:孙盛云 咚咚锵
富连成科班从成立到停办达四十余年之久,是科班中持续时间最长的,而且人才济济,人才辈出,遍及国内和海外,名望素著。究其原因,富社从社长到管理、教学人员,都精诚团结,专心事业;在教学上,选择正确而全面。
我小时候,由于几代京剧演员的不断创造,京剧融合了其他姊妹剧种的长处,艺压群芳,已经成了响彻京津舞台,演遍大江南北各路码头的“大戏”了,北京的富连成也已经是闻名遐迩、响当当的京剧科班了。
叶春善萧长华
叶春善(左)、萧长华合影

当时的富连成科班,社长是叶春善,他有五个儿子,后来都成为了梨园界的名流:长子叶龙章继承父业,成了富连成的第二任社长;次子叶荫章是伴奏的鼓师;三子叶盛章是有名的武丑,四子叶盛兰是红遍全国的小生;五子叶世长(后改盛长)是有名的老生演员。
孙盛云
孙盛云(本文作者)

我家本不是梨园世家,在行里讲,是外行吃戏饭。我入科时,富连成科班的东家是沈秀水,财务是毛泽溥,管事人是叶雨田、张广英、李少泉、杨万和等。老师有叶福海,他非常有才能,铜锤、架子不挡,文武昆乱一脚踢,本职教花脸,同时又兼管理学生工作;徐天元是叶福海的助手,他本职教武旦,又兼管理学生工作;萧长华本职教丑行,但生旦净丑都能教,对学生一贯态度和善,所以学生都敬重他;苏雨卿本职教旦行,又兼职后台“座钟”;宋起山、贾顺成教毯子功,兼理带学生上戏园、回宿舍等工作;王喜秀教老生,人称“金丝红”;雷喜福教老生;郝喜伦教腿功、把子、毯子功;刘喜益教武生;萧连芳教“三小”(小旦、小生、小丑);王连平教武生;兼课教师郭春山,是萧长华的助手。郭老先生满腹经纶,不带剧本,随口就教,一字不差,是一位非常有才能的老艺术家。其他还有唐宗成,是乐队组长;韩文成是服装组组长。

初去科班时,我是回家睡。到晚上完功时,由家人把我接走,次日早晨再送我回来。一天,家人来接我,我刚穿上斗篷往外走,叶社长就把我拦住了,说:“这样天天回家,是学不出来的。明天就搬到这里来,不许再回家了!”第二天,我就由家里伙计帮我拿着行李和木箱子,搬来科班住了。还好,我被安排在南屋“正铺”,这是最好的待遇了,比起其他铺,这里人少、阳光足,潮气小一些。
《打渔杀家》 孙盛辅 饰 萧恩
《打渔杀家》 孙盛辅 饰 萧恩

我入科时,还有些受照顾,尤其学老生的孙盛辅,比我大几岁,叫我小叔,吃饭时他总是给我抄菜,就是把老师们饭后剩的菜争先抢下来。抄菜也不容易,如果老师看着你不顺眼,就立刻“去、去、去”地把你轰走了。若是这个徒弟能演戏,而且又红,这就不一样了,老师能拦住别的徒弟,单让你拿,甚至事先就拨出菜来给你。当时孙盛辅是台柱子,在堂会上演完《失•空•斩》又演《三顾茅庐》,而营业戏上又演了《斩黄袍》,连叶社长都心疼地给他拧热手巾擦汗,这样,一般老师对他也就另眼看待了,所以,他抄菜不费事。同时,我是他小叔,也就没人敢欺负我了。
富连成社旧址
富连成社旧址

我们富连成科班的学生每天从虎坊桥宿舍到广和楼去演戏,演完戏再从广和楼回虎坊桥宿舍,在这往返途中,都要排成一列纵队行走。我们这些学生都是十来岁,大多剃光头,一色的竹布长衫,有玉树临风、眉清目秀的小生、小旦,也有坚挺壮实、鼻直口方的花脸、武生,这一来一往,每天都引来不少戏迷和好事者沿途观看“走大队”。“走大队”的队形要求很严,由矮到高依次排列,一个身量高大的大师哥当排头领行,教师或者在后面押队,或者忽前忽后地检查队形,如果发现队伍走得不齐整,有哪个学生走得不好,回去之后就会严加责打。这支大队所走的路线,多是走珠市口过前门外大街,这样必然经过开明戏院。那时,承华社每周必在开明戏院演出三场,所以每当走到这里的时候,我总是努力捕捉那一块块广告牌上的醒目大字,留神尚和玉老板又有什么新的戏码。既然吃上了戏饭,每个学生都变着法地想多会几出戏,多学几招本事,谁不想多看几出名角的拿手好戏长长见识、开开眼哪!可是不行,富连成科班的规矩极严格,没毕业的学生一律不准随便擅自出社,由家长给社里立了合同字据的学生只要是犯了规矩,必躲不过一顿“开锅烂”的暴打,所以我们这些没毕业的学生,除了抻着脖子听老师们和已毕业的师兄们讲述尚老板的演出如何精彩以外,留下深刻印象的就只有那一块块水牌了。
富连成社全体教职员合影
富连成社全体教职员合影

富连成科班从成立到停办达四十余年之久,是科班中持续时间最长的,而且人才济济,人才辈出,遍及国内和海外,名望素著。究其原因,富社从社长到管理、教学人员,都精诚团结,专心事业;在教学上,选择正确而全面。如第三个码时,总是安排“四梁四柱”演《岳家庄》《忠孝全》《药茶计》《选元戎》等戏,这就使小生、花脸、老旦、丑行等,都有了艺术实践的机会。在“四武”(武生、武旦、武丑、武净)方面,每天三块武戏也是不可少的。还有将老生、青衣、花旦行都安排在倒第二、倒第三的重要时间上,这样就给尖子人才铺好了走向艺术成熟的道路。更有特点的是,开锣戏上,经常有“八仙”的戏,这是为了在“八仙”中选行。这真是聪明之举呀!(摘自 《中国京剧》 2015年第2期)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