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梨园佳话:“谭徒梅友”王琴生
2025-03-18 15:27:57作者:彭林刚
谭派第四代传人王琴生,1913年11月降临在北京一户崇文重教的家庭。在他生命琴弦刚刚奏响之时,便沐浴在有良好的家庭教育环境。
“谭徒马儿”,“谭徒梅友”!


命运的垂青总是悄然而至。他有幸得到德少如、宋继亭、张连福、刘砚亭等诸多梨园名宿的悉心指导。他们宛如一盏明灯,在茫茫的艺术海洋中,为他指引前行的方向。其中,德少如是谭小培的内弟,不仅传授王琴生多出剧目,更将他领入了“谭门”圣殿、来到谭小培的门下。谭小培对他这样的医生学生,颇为中意,经过两年多的考察,于1938年正式收徒,并毫无保留地亲授多出谭派经典剧目。他将谭师所传的一招一式、一腔一调,如宝藏一般铭刻于心。

他的嗓音宽亮甜润,吐字清晰爽朗,加之充沛的内在功力,尽显深厚“谭派”底蕴,因此得到观众认可,由衷地赞誉他为“谭派正宗”。他的艺术成就,不仅赢得了观众的喜爱,更获得了各路京剧名家的青睐。尚小云、荀慧生、宋德珠、筱翠花、李世芳、张君秋、黄桂秋、茹富兰等诸多名家纷纷向他发出合作邀请。1946年,经梅兰芳琴师徐兰沅推荐,他加入了梅兰芳剧团,担任二路老生,从此与梅兰芳先生携手,开启了长达12年之久亦师亦友的合作篇章。
时光流转,新中国成立后,他积极投身于新社会的戏曲事业建设。1952年,他应邀在江苏扬州加入了苏北实验京剧团。次年,该团与苏南大众京剧团合并为民营性质的江苏省大众京剧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他积极向上,大胆改革创新,亲自修改一些传统剧目,以适应新社会的环境需求。1954年,他与金少臣联袂演出经过精心修改的《将相和》,并赴上海参加首届华东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群雄逐鹿的舞台上,他们凭借精彩的演绎和新颖的演出内容,广获好评,并获演员二等奖。这一荣誉,不仅是对他艺术创新的高度肯定,更是他的艺术才华有力见证,同时也为剧团赢得了无上的荣光。
凭借着卓越的艺术成就和对戏曲事业的突出贡献,他在整个剧团的发展历程中扮演着愈发重要的角色。1955年,江苏省大众京剧团奉调到省会南京,成立为公私合营京剧团,1956 年更名为江苏省京剧团,1960 年又拆撤原公私合营,成立省属国营京剧团,他被任命为首任副团长,主管剧团业务工作。1959年,随团出访北欧,将京剧这一中华瑰宝的独特魅力传播到遥远的异国他乡。1964年,在全国现代戏会演的舞台上,他有幸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

2006年,在北京参加纪念谭富英的活动期间,带着对京剧的无限眷恋,骤然离开了这个世界。然而,他留下的艺术瑰宝,如同夜空中永恒的星辰,照亮着京剧艺术前行的道路;他的艺术精神,如同不朽的乐章,永远在人们的心中奏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京剧人,在传承与创新的道路上,砥砺前行,续写辉煌。
很赞哦! ()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