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与刘长瑜的一面之缘
2021-11-21 19:15:25作者:钱艺兵
印象中,刘老师那天是一袭深色长裙,庄重、典雅。身材保养得非常好,亭亭玉立,风采依旧。刘老师说,这次到南京来,是应江苏省电视台之邀,录一档春晚的京剧折子戏。我告诉她,扬州人对京剧有感情,因为最早的“徽班进京”就是从扬州出发的。
1992年盛夏,正是“荷风透香气,竹露滴清响”时,江苏省电视台文艺部高主任打来电话,约我去南京商量由我执笔的电视专题片《新桥人的风采》(上、下集)的定稿事宜。到了中餐时间,高主任请我去鼓楼附近的一家饭店用餐。
进了包厢,发现已有一男一女先我们到了,男的不熟悉,怎么女的那么面熟?正在我狐疑时,高主任热情地开了口:“不用介绍了吧?这位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刘长瑜老师!”高主任又指着那位男士,风趣地说道:“这位是幕后英雄,央视戏曲组组长,《九洲戏苑》制片人兼大导演阎德威,阎导!”
然后,高主任向他们介绍了我,说是来自扬州的作家。刘长瑜老师闻言起身,微笑着与我握手道:“我们是江苏老乡,我是无锡人。”丝毫没有“大腕”的架子。
印象中,刘老师那天是一袭深色长裙,庄重、典雅。虽然已是近50岁的人了,但身材保养得非常好,亭亭玉立,风采依旧。刘老师说,这次到南京来,是应江苏省电视台之邀,录一档春晚的京剧折子戏。我告诉她,扬州人对京剧有感情,因为最早的“徽班进京”就是从扬州出发的。
“是的。‘徽班进京’开启了我国国剧——京剧的孕育期。”我的话勾起了刘老师的兴趣,她用纯正的京白道:“那是清乾隆五十五年,为了庆贺乾隆80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从扬州征调了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入京,成为徽班进京的开始,此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相继进京。不但为乾隆80大寿增加了浓烈的喜庆气氛,也给当时的北京市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这一事件轰动了整个京城,此后,经过‘京剧鼻祖’程长庚、谭鑫培等一大批名家及无数演艺人员的发展、繁荣,最终诞生了一个属于中国,也是世界的戏曲骄子——京剧!”
提到京剧,刘老师如数家珍,显然,她对京剧的热爱完全出于肺腑,于是,我抱着“显摆”的心态试探着问刘老师,扬州老城区有个苏唱街,您知道吗?刘老师一愣,继而摇摇头。我一看“有机可乘”,便把自己肚子里的一点“存货”倒了出来:扬州苏唱街顾名思义就是苏昆演唱之街,是一条宽约3米、长约100米的东西向的老街,这条街是乾隆、嘉庆年间,戏曲艺人特别是“苏昆艺人”聚集的地方。过去戏曲界供奉的神祇是老郎神,业中人对于老郎神是非常尊重的,除在后台供奉外,还建有祠堂,扬州供奉老郎神的祠堂就在苏唱街。为了写《扬州戏曲志》,我曾经拜访过扬州的戏曲老艺人们,他们说,祠堂除了祭祀之外,还兼作业中议事之所。每逢新剧团组成,或外地剧团来扬,必须在老郎神像前焚香供奉,在祠堂大厅里挂牌,再到司徒庙试演,这几件事做好以后,才可以正式对外演出。不过,祠堂已不存在了,但苏唱街之名却保留至今。据说,民国年间,戏剧界的总机构——梨园总局就设在苏唱街。
刘老师听得非常入神,沉思片刻道:“民间一些传说很有意思,苏唱街就是典型的例子,以后有机会去扬州,一定抽空去寻访当年扬州梨园总局的遗址,说不定还能有些新的收获。”我当即建议她,最好是在三四月份,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的时候来,那是扬州最美的季节。“对!唐朝大诗人李白不是说过嘛,烟花三月下扬州!”刘老师点头赞同并爽朗地笑了。
可惜,后来与刘老师没有了联系,也就不知道她有没有在烟花三月时节来过扬州?有没有到苏唱街去走一走、看一看呢?(钱艺兵/文)
进了包厢,发现已有一男一女先我们到了,男的不熟悉,怎么女的那么面熟?正在我狐疑时,高主任热情地开了口:“不用介绍了吧?这位是著名的京剧演员,国家京剧院艺术指导委员会主任刘长瑜老师!”高主任又指着那位男士,风趣地说道:“这位是幕后英雄,央视戏曲组组长,《九洲戏苑》制片人兼大导演阎德威,阎导!”
然后,高主任向他们介绍了我,说是来自扬州的作家。刘长瑜老师闻言起身,微笑着与我握手道:“我们是江苏老乡,我是无锡人。”丝毫没有“大腕”的架子。
印象中,刘老师那天是一袭深色长裙,庄重、典雅。虽然已是近50岁的人了,但身材保养得非常好,亭亭玉立,风采依旧。刘老师说,这次到南京来,是应江苏省电视台之邀,录一档春晚的京剧折子戏。我告诉她,扬州人对京剧有感情,因为最早的“徽班进京”就是从扬州出发的。
“是的。‘徽班进京’开启了我国国剧——京剧的孕育期。”我的话勾起了刘老师的兴趣,她用纯正的京白道:“那是清乾隆五十五年,为了庆贺乾隆80寿辰,扬州盐商江鹤亭从扬州征调了以著名戏曲艺人高朗亭为台柱的‘三庆’徽班入京,成为徽班进京的开始,此后,又有四喜、和春、春台等徽班相继进京。不但为乾隆80大寿增加了浓烈的喜庆气氛,也给当时的北京市民带来了丰富的文化生活。这一事件轰动了整个京城,此后,经过‘京剧鼻祖’程长庚、谭鑫培等一大批名家及无数演艺人员的发展、繁荣,最终诞生了一个属于中国,也是世界的戏曲骄子——京剧!”
提到京剧,刘老师如数家珍,显然,她对京剧的热爱完全出于肺腑,于是,我抱着“显摆”的心态试探着问刘老师,扬州老城区有个苏唱街,您知道吗?刘老师一愣,继而摇摇头。我一看“有机可乘”,便把自己肚子里的一点“存货”倒了出来:扬州苏唱街顾名思义就是苏昆演唱之街,是一条宽约3米、长约100米的东西向的老街,这条街是乾隆、嘉庆年间,戏曲艺人特别是“苏昆艺人”聚集的地方。过去戏曲界供奉的神祇是老郎神,业中人对于老郎神是非常尊重的,除在后台供奉外,还建有祠堂,扬州供奉老郎神的祠堂就在苏唱街。为了写《扬州戏曲志》,我曾经拜访过扬州的戏曲老艺人们,他们说,祠堂除了祭祀之外,还兼作业中议事之所。每逢新剧团组成,或外地剧团来扬,必须在老郎神像前焚香供奉,在祠堂大厅里挂牌,再到司徒庙试演,这几件事做好以后,才可以正式对外演出。不过,祠堂已不存在了,但苏唱街之名却保留至今。据说,民国年间,戏剧界的总机构——梨园总局就设在苏唱街。
刘老师听得非常入神,沉思片刻道:“民间一些传说很有意思,苏唱街就是典型的例子,以后有机会去扬州,一定抽空去寻访当年扬州梨园总局的遗址,说不定还能有些新的收获。”我当即建议她,最好是在三四月份,草长莺飞,百花盛开的时候来,那是扬州最美的季节。“对!唐朝大诗人李白不是说过嘛,烟花三月下扬州!”刘老师点头赞同并爽朗地笑了。
可惜,后来与刘老师没有了联系,也就不知道她有没有在烟花三月时节来过扬州?有没有到苏唱街去走一走、看一看呢?(钱艺兵/文)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