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名家零距离

名家零距离

走近杜近芳聆听艺术家谈京剧

2021-12-11 14:00:08作者:刘向东
近距离地观看杜先生的舞台艺术,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杜先生与梅葆玥、梅葆玖先生携手来烟台演出。在烟台儿童影剧院的舞台上,杜先生演唱了《谢瑶环》,深厚的艺术底蕴征服了台下观众。听杜近芳先生谈话,更深地了解了一位老艺术家对京剧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杜近芳先生从艺六十八年,始终跟随共产党的领导,坚守党的文艺方针;耄耋之年,还在关心京剧的发展。
最早认识杜近芳先生,是她在京剧电影《红色娘子军》中扮演的吴清华。1978年恢复传统戏后,她又与李少春、袁世海先生合作演出了电影《野猪林》。在那出戏中,杜先生优雅美丽的扮相,甜韵优美的唱腔,诠释了传统京剧艺术之美。

近距离地观看杜先生的舞台艺术,是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杜先生与梅葆玥、梅葆玖先生携手来烟台演出。在烟台儿童影剧院的舞台上,杜先生演唱了《谢瑶环》“谢瑶环深宫九年整”,深厚的艺术底蕴征服了台下观众。那时的杜先生已年逾六旬,与年轻时已大不相同。
杜近芳
(杜近芳先生生活照)

后来有幸拜访杜先生时,离上回在舞台上见到她,已经过去二十多年了。能有机会面谈,这在以前是很难想象的。

杜先生的家在一栋八十年代建造的老房子里,离长安大剧院不远。据说是当年专门为专家们建造的,看起来已经有些简陋了。

进门以后,通过走廊可以直接进入客厅。说是客厅,实际上就是一个十几平米的小房间,杜先生介绍说:“这(he)既是我的餐厅、也是教室,学生来说戏就在这儿”。时年,杜先生已经八十五岁高龄,身子骨已显苍老,腿脚很慢。身上着了一件黑底粉红花色的棉袄,那是为了迎接客人新换上的。落座以后,杜先生侃侃而谈,眼睛会时而闪现只有专业演员才会有的流盼溢彩,看起来人很神气。

她说:“我每天都要看戏,不看戏不行,每天晚上吃完药就看电视,前天晚上看了山东省京剧院演出的《空城计》,唱诸葛亮的演员不错,我一看就是杨宝森那一派的,演员名字叫刘建杰”。

杜近芳先生扮演的谢瑶环剧照
杜近芳先生扮演的谢瑶环剧照

说起《谢瑶环》,杜先生很兴奋。她说:“《谢瑶环》这出戏,我第一个演的。前段时间国家京剧院复排了这出戏,排戏的时候我不当导演,我当艺术指导。如果我当总导演,要住在那,随时都会有事,我顶不下来啊。我教我的学生这出戏,虽然累一点,但抢下来了”。说到这可以看到杜先生满脸欣慰,十分高兴的样子。

“京剧再不前进就危险了,有人说京剧永远不会亡,我不相信。我是电影协会的会员,昨晚上有人给我来一电话,说:你晚上啊,看戏啊。我说:是啊。通知我的人在京西呢,要看的戏是王珮瑜的《捉放曹》,我看了,让我提意见,我拿一小本趴在那边看边记,今早我把意见告诉他们了。我说王珮瑜有很大的进步,很难得就是声音,她唱,她说,她留一部片子,将来还有教的问题呐,我说我非常拥护、非常应当拍。京剧要多拍电影,电视。第一部电影《谢瑶环》,我把我的学生推出去了。拍电影真的不容易,首长亲自给改剧本,我很感动,我觉得真的太伟大了,我准备写一篇文章,可惜现在写不了了。复排《谢瑶环》的时候,我和编剧改剧本,改了了一个多月,有些个不合适的地方再改,改好了我找田汉的儿子田小迪帮着改,改完整了给我们国家留下一个精品。这部戏是田汉田老留下了一个精品,演这么多年,大家都帮忙,特别是首长九十高龄了帮助改剧本,这心里头热乎乎的,我们国家博大精深的文化,领导上这么重视,我们大家都重视,就能把京剧搞好。”
杜近芳先生参加复排《谢瑶环》
(杜近芳先生参加复排《谢瑶环》留影)

“文艺要出新产品,要跟上时代,这是主要的。开两会的时候,要我出书写戏,我写了五年,写完了,我跟他们说能不能抢一抢,我怕时间长了我就看不见了。现在我又接受了一项新任务,文化部有个基金会,要做教材,这头一名就把我提溜上去了;据说是经过筛选,把有真本事的的人选上来,做这件事,这是正事。”

“我是一位共产党员,在哪工作要服从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我从艺六十八年,是共产党培养了我,党教干啥就干啥。”

“现在真正干活的都是年轻人,从行政到台上实干。让年轻人多干,让他们多发挥,多锻炼,多演戏,年轻人上来了,京剧就有希望。”

说起了山东京剧的情况,她如数家珍。

“过去唱戏第一关要去天津唱,天津唱砸了,唱不红别往外走,唱红了再走就没有问题了。第二关就是山东,那懂戏的人多。山东是孔圣人的老家,人们爱“礼乐”,过去经常把“京角”请去唱。过去(烟台)没有路灯,大家都打着灯笼看戏,看戏的时候搁桌子上,“京角”唱好了吹了灯,一听唱的不好提溜着灯笼提溜挂啦就走了,那戏不好唱。”

“所以,我去山东唱戏的时候,第一站先去天津。第二站就是山东。四九年我十六岁,那时我才会多少戏啊,三十多出戏吧,我师父安排我去北洋大剧院,那时是最大的剧院。刚解放,人们心情不一样了,生活也有保障,工人有工资了,我在那一口气唱了四十天。过去搭台唱戏比较麻烦,现在好了,音配像、像音像,比电影还厉害呢!电视台一放谁都能看,也不像电影还要买票,去剧场,很不方便。电视不一样,夏天晚上天热,在广场上弄一大电视,老百姓边风凉,边看戏,工人、农民都能看。”
 
听杜近芳先生谈话,更深地了解了一位老艺术家对京剧艺术孜孜以求的精神。杜近芳先生从艺六十八年,始终跟随共产党的领导,坚守党的文艺方针;耄耋之年,还在关心京剧的发展,特别是她提出:“京剧再不前进就危险了”的警示,让我们看到传承、弘扬京剧艺术的紧迫感;在拍摄《谢瑶环》的工作中,托着衰老的身体,一丝不苟地修改剧本,一招一式地教导弟子,力求留下艺术精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艺术家对艺术的责任和担当。

于今,斯人已去,生者如斯。博大精深的京剧艺术,传承和振兴的任务依然艰巨而繁重,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