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名家高丽珠印象
2022-08-07 14:29:00作者:彭林刚
镇江市京剧团早年有江南名丑曹四庚、文武老生赵万鹏以及青衣花旦洪云艳、陆正梅、任秋云,须生袁汉云,武生盖世春、钱松涛等,以后又陆续涌现出张正梁、吕君麟、王全芳、陶文奎、周荣梅、高丽珠、唐正戎、罗少坤等一批名家名角儿。
镇江市京剧团是江苏省较早成立的专业京剧院团。前身为洪云京剧团,1951年落户镇江,改名为群利京剧团,1955年注册为镇江市京剧团。1960年合并潥阳县京剧团、扬中县京剧团,改编为镇江专区京剧团,下设一、二、三团,1962年精减人员,恢复为镇江市京剧团。“文革”期间,整体下放至农村劳动锻炼,1971年与镇江文化艺术学校合并改编为镇江地区京剧团。1981年恢复为镇江市京剧团。
据《江苏戏曲志·镇江卷》记载:镇江市京剧团早年有“江南名丑”曹四庚、文武老生赵万鹏以及青衣花旦洪云艳、陆正梅、任秋云,须生袁汉云,武生盖世春、钱松涛等,以后又陆续涌现出张正梁、吕君麟、王全芳、陶文奎、周荣梅、高丽珠、唐正戎、罗少坤等一批名家名角儿。
《白蛇传·合钵》
“梅派”传人高丽珠系陈正薇入室弟子,以扮相雍荣华贵,台风典雅端庄,嗓音清脆甜润,吐字规范讲究,行腔跌宕有致为艺术特色。高丽珠生活中质朴简洁温婉,舞台上娴静端庄尽显大家风范,擅演《凤还巢》《贵妃醉酒》《玉堂春》以及《白蛇传》《吕布与貂婵》《龙凤呈祥》等剧而著称,在镇江是家喻户晓的文化艺术名人。
高丽珠,祖籍河南,祖父高绍程早年为开封名票,本工“马派”,有“开封马连良”之美誉,同时擅净、末、丑诸行,甚至旦角戏演来也是天衣无缝。以后高绍程创办了“康乐国剧社”,正式下海成为专业演员,曾邀时慧宝、荀慧生等名家同挂头牌,甚至还集资建造“新声大戏院”,专事京剧演出。上世纪五十年代,高绍程与名旦许翰英同挂头牌,组织“艺联京剧社”在全国各地进行巡演,在南京演出期间,高绍程应邀加入江苏省京剧团。
高丽珠便是出生在这样的梨园家庭,未满周岁被祖父抱到后台,“京剧”密码早已植入幼小的心灵中,三岁能完整地演唱“苏三离了洪洞县……”,七岁时登台演出折子戏,高绍程有意让孙女承续祖业。1960年,恰逢江苏省戏剧学校京剧班招生,高绍程急忙赶回河南将9岁的高丽珠带到南京,可惜错过招生期。或许是上天着意眷顾,抑或是注定高丽珠此生与戏有缘,正当祖孙俩人垂头丧气之时,沈小梅老师带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镇江市戏曲专科学校正在招收京剧学员,老师有名丑焦宝奎、花脸李克昌、小生姚雪涛,都是响当当的大家。”于是,高绍程祖孙俩人又急急赶往镇江,高丽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戏校。
《白蛇传》
在校学习期间,高丽珠刻苦努力,勤奋好学,每天早起晚睡,整天咿呀咿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练习着,就连吃饭时练功用的彩鞋与水袖也不舍得脱下来。在校期间先后随李艳冰等老师学习了《彩楼配》《三击掌》《大探二》《拾玉镯》《豆汁记》等传统剧目,以工“梅派”青衣为主,兼习花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了她勤奋灌溉,有了五谷丰登的收获,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戏校毕业。
1966年,15岁的高丽珠进入镇江市京剧团,成为剧团重点培养的青年演员。在大唱特唱革命样板戏的年代,高丽珠先后领衔主演了《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剧;恢复古装戏后,又主演了《玉堂春》《凤还巢》》《白蛇传》《吕布与貂婵》《龙凤呈祥》等大量传统戏,长年巡回于江、浙、皖、鲁等省市,每场演出人头攒动,一票难求,就连加座票都被抢购一空,仅《玉堂春》每年演出百余场,江苏电视台录制了现场演出实况并在电视台播放。1978年时任常州市京剧团常务副团长的蒋振武,是高丽珠的公爹,为了提升高丽珠的“梅派”技艺,将她领到了多年挚友、梅兰芳入室弟子陈正薇的面前。
高丽珠拜陈正薇为师
那是在扬州市京剧团陈正薇的宿舍,高丽珠对初见陈正薇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陈老师……”陈正薇见高丽珠毕恭毕敬又十分拘禁,便笑着说:“我其实早看过你演的吴清华,对你有一定了解……”陈正薇的一席话令高丽珠感到忐忑。原来1972年镇江市京剧团曾在扬州连演了12场现代戏《红色娘子军》。“你演了12场吴清华,我就到剧场观摩学习了12场……”陈正薇早是成功名就的艺术大家,而高丽珠当时刚满21岁,是名不经传的小演员。高丽珠对陈正薇虚怀若谷的品德深深敬仰,接下来陈正薇心高气傲的一番话,又令高丽珠深感不安。“不过,想进我的门儿、成为我的学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经过艺术、作风的两项考验。现在咱们先学戏、以后再谈拜师……”陈正薇看到高丽珠有些失落的样子,接着说:“作为一般演员,你现在的艺术水平已然很不错,但如果作为我的学生,还需要严格要求,所有的戏必须要重新归整……”高丽珠恍惚顿悟,以后每个周日赶到扬州学戏,加倍努力钻研“梅派”艺术。《宇宙锋》《霸王别姬》《凤还巢》《穆桂英挂帅》《生死恨》等一出又一出,经过陈正薇十分认真仔细地归整,以后又学了《太真外传》《天女散花》《木兰从军》等“梅派”名剧。高丽珠在追随陈正薇学戏期间,艺术上有了长足提高与进步。
《红色娘子军》
1980年的某天,陈正薇主动对高丽珠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观察,无论是艺术还是人品方面,你都已经符合做我学生的要求,我现在正在办理调往江苏省戏剧学校的手续,等我到了南京以后,咱们就办拜师仪式。”这个消息令高丽珠兴奋至极。
果然,陈正薇调入江苏省戏剧学校后不久,在南京举办了盛大的“陈正薇收徒高丽珠拜师仪式”,当时省有关领导及镇江市相关领导、还有许多的戏曲名流都出席了拜师仪式。此后,高丽珠一如既往,坚持不懈,每个周日清晨从镇江出发,8点前准时出现在老师家门口,一直学到傍晚6点,再坐车赶回镇江。
拜师后,陈正薇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的<贵妃醉酒>已经不错了,但我的<醉酒>是梅先生早年的路子,现在传给你,希望你以后发扬光大,再传给更多的后来人!”陈正薇这样说:“梅先生年轻时演这出戏,身段较为复杂,也非常精致,可以说是梅先生早年经过精雕细刻的一出戏,现在舞台上的这出戏大都是按梅先生晚年的路子,做过大量的压缩精减。你现在年轻力壮,必须先学繁复的戏路子,等你到一定年龄,特别是舞台火候到了娴熟的时候,再去作修改删减,不可以一开始就懒着唱。”
《木兰从军》
果然陈正薇传授的《贵妃醉酒》不同于一般的演出路数,杨玉环所有心理衍变过程刻画的极其深刻仔细,每一个身段与人物的内心的变化紧密相连,所以要求演员的每一个眼神、身段、台词都要卡的非常准确到位。
若干年后,陈正薇提到《贵妃醉酒》时,依然心心念念放心不下:“戏还忘了吗?有没有改过啊?”高丽珠回答道:“老师,我没有能力改,只有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继承,再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后人”陈正薇对高丽珠的回答似满意又似否定。当然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改革是过程、是必然,但继承才是首位、是天职。
高丽珠成为“梅派”再传弟子,很好地继承“梅派”艺术,并完美地形之于舞台,1989年在全省首次评定高级职称时获得二级演员资格,作为市级剧团的镇江市京剧团最高职数只有副高级。
《贵妃醉酒》
然而随着戏曲演出市场日趋惨淡,萧条萎缩,各地专业剧团先后被解散,曾经硕果累累的镇江市京剧团,不得不悲壮地宣布撤销编制,高丽珠则被任命为镇江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剧团解散之后,高丽珠虽然有了很好的去处,但心头有千愁万结以及流淌在血液里对京剧的执著,挥之不去,割舍不掉,演员失去了舞台,此种痛苦谁能理解?又与谁共解愁肠?高丽珠无时不刻不怀念舞台,渴望重返舞台、再舒长袖,为京剧事业奋斗此生,哪怕是倒贴钱财,即使赔上下辈子也甘心情愿。没有了舞台,高丽珠只能换种方式继续挚爱京剧、弘扬“梅派”,深入到各大中小学校、票房、剧社、厂企,开设京剧专业理论课与培训班,做各种义务宣传与讲学,做各种义务宣传与讲学,她鼓励每一个喜欢京剧的人,勇敢地走上舞台演唱,为镇江市培养出一批批又一批的艺术骨干,其中有的也成为了专业演员。
对于慕名登门求教者,高丽珠亦从不拒绝,凡是需要她的地方,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尽可能托上一把。“从小我就学京剧、演京剧,献身京剧事业是我一生的追求”这是京剧人高丽珠,发自肺腑最质朴的一句话,她明白自己不是救世主,也无法改变命运,只能靠一腔热血为京剧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玉堂春》
“真的不要写我,这让我汗颜。我这一生除了唱戏,也没有做出任何成绩,而且我现在也老了,就更没有任何价值去写了……”高丽珠总是如此谦逊。“虽然没有了剧团这棵大树依靠,但我一颗挚爱京剧艺术的心还在,而且永远不会变色……”。这才是京剧人的情怀与素质,这样挚爱京剧并始终扎根基层的艺术家,难道不应该为她们立传吗!
镇江市京剧团是历史长河中划过天空的一颗繁星,由许许多多个镇江京剧人汇聚而成,每个人在其中发出的光亮和强度不同,但高丽珠曾是最绚烂耀眼的明星之一。
《穆桂英挂帅》
据《江苏戏曲志·镇江卷》记载:镇江市京剧团早年有“江南名丑”曹四庚、文武老生赵万鹏以及青衣花旦洪云艳、陆正梅、任秋云,须生袁汉云,武生盖世春、钱松涛等,以后又陆续涌现出张正梁、吕君麟、王全芳、陶文奎、周荣梅、高丽珠、唐正戎、罗少坤等一批名家名角儿。
《白蛇传·合钵》
“梅派”传人高丽珠系陈正薇入室弟子,以扮相雍荣华贵,台风典雅端庄,嗓音清脆甜润,吐字规范讲究,行腔跌宕有致为艺术特色。高丽珠生活中质朴简洁温婉,舞台上娴静端庄尽显大家风范,擅演《凤还巢》《贵妃醉酒》《玉堂春》以及《白蛇传》《吕布与貂婵》《龙凤呈祥》等剧而著称,在镇江是家喻户晓的文化艺术名人。
高丽珠,祖籍河南,祖父高绍程早年为开封名票,本工“马派”,有“开封马连良”之美誉,同时擅净、末、丑诸行,甚至旦角戏演来也是天衣无缝。以后高绍程创办了“康乐国剧社”,正式下海成为专业演员,曾邀时慧宝、荀慧生等名家同挂头牌,甚至还集资建造“新声大戏院”,专事京剧演出。上世纪五十年代,高绍程与名旦许翰英同挂头牌,组织“艺联京剧社”在全国各地进行巡演,在南京演出期间,高绍程应邀加入江苏省京剧团。
高丽珠便是出生在这样的梨园家庭,未满周岁被祖父抱到后台,“京剧”密码早已植入幼小的心灵中,三岁能完整地演唱“苏三离了洪洞县……”,七岁时登台演出折子戏,高绍程有意让孙女承续祖业。1960年,恰逢江苏省戏剧学校京剧班招生,高绍程急忙赶回河南将9岁的高丽珠带到南京,可惜错过招生期。或许是上天着意眷顾,抑或是注定高丽珠此生与戏有缘,正当祖孙俩人垂头丧气之时,沈小梅老师带来一则振奋人心的消息“镇江市戏曲专科学校正在招收京剧学员,老师有名丑焦宝奎、花脸李克昌、小生姚雪涛,都是响当当的大家。”于是,高绍程祖孙俩人又急急赶往镇江,高丽珠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戏校。
《白蛇传》
在校学习期间,高丽珠刻苦努力,勤奋好学,每天早起晚睡,整天咿呀咿呀,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地练习着,就连吃饭时练功用的彩鞋与水袖也不舍得脱下来。在校期间先后随李艳冰等老师学习了《彩楼配》《三击掌》《大探二》《拾玉镯》《豆汁记》等传统剧目,以工“梅派”青衣为主,兼习花旦。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因了她勤奋灌溉,有了五谷丰登的收获,最终以优异的成绩从戏校毕业。
1966年,15岁的高丽珠进入镇江市京剧团,成为剧团重点培养的青年演员。在大唱特唱革命样板戏的年代,高丽珠先后领衔主演了《红灯记》《沙家浜》《红色娘子军》等剧;恢复古装戏后,又主演了《玉堂春》《凤还巢》》《白蛇传》《吕布与貂婵》《龙凤呈祥》等大量传统戏,长年巡回于江、浙、皖、鲁等省市,每场演出人头攒动,一票难求,就连加座票都被抢购一空,仅《玉堂春》每年演出百余场,江苏电视台录制了现场演出实况并在电视台播放。1978年时任常州市京剧团常务副团长的蒋振武,是高丽珠的公爹,为了提升高丽珠的“梅派”技艺,将她领到了多年挚友、梅兰芳入室弟子陈正薇的面前。
高丽珠拜陈正薇为师
那是在扬州市京剧团陈正薇的宿舍,高丽珠对初见陈正薇的情景至今记忆犹新。
“陈老师……”陈正薇见高丽珠毕恭毕敬又十分拘禁,便笑着说:“我其实早看过你演的吴清华,对你有一定了解……”陈正薇的一席话令高丽珠感到忐忑。原来1972年镇江市京剧团曾在扬州连演了12场现代戏《红色娘子军》。“你演了12场吴清华,我就到剧场观摩学习了12场……”陈正薇早是成功名就的艺术大家,而高丽珠当时刚满21岁,是名不经传的小演员。高丽珠对陈正薇虚怀若谷的品德深深敬仰,接下来陈正薇心高气傲的一番话,又令高丽珠深感不安。“不过,想进我的门儿、成为我的学生,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必须要经过艺术、作风的两项考验。现在咱们先学戏、以后再谈拜师……”陈正薇看到高丽珠有些失落的样子,接着说:“作为一般演员,你现在的艺术水平已然很不错,但如果作为我的学生,还需要严格要求,所有的戏必须要重新归整……”高丽珠恍惚顿悟,以后每个周日赶到扬州学戏,加倍努力钻研“梅派”艺术。《宇宙锋》《霸王别姬》《凤还巢》《穆桂英挂帅》《生死恨》等一出又一出,经过陈正薇十分认真仔细地归整,以后又学了《太真外传》《天女散花》《木兰从军》等“梅派”名剧。高丽珠在追随陈正薇学戏期间,艺术上有了长足提高与进步。
《红色娘子军》
1980年的某天,陈正薇主动对高丽珠说:“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与观察,无论是艺术还是人品方面,你都已经符合做我学生的要求,我现在正在办理调往江苏省戏剧学校的手续,等我到了南京以后,咱们就办拜师仪式。”这个消息令高丽珠兴奋至极。
果然,陈正薇调入江苏省戏剧学校后不久,在南京举办了盛大的“陈正薇收徒高丽珠拜师仪式”,当时省有关领导及镇江市相关领导、还有许多的戏曲名流都出席了拜师仪式。此后,高丽珠一如既往,坚持不懈,每个周日清晨从镇江出发,8点前准时出现在老师家门口,一直学到傍晚6点,再坐车赶回镇江。
拜师后,陈正薇语重心长地说:“你现在的<贵妃醉酒>已经不错了,但我的<醉酒>是梅先生早年的路子,现在传给你,希望你以后发扬光大,再传给更多的后来人!”陈正薇这样说:“梅先生年轻时演这出戏,身段较为复杂,也非常精致,可以说是梅先生早年经过精雕细刻的一出戏,现在舞台上的这出戏大都是按梅先生晚年的路子,做过大量的压缩精减。你现在年轻力壮,必须先学繁复的戏路子,等你到一定年龄,特别是舞台火候到了娴熟的时候,再去作修改删减,不可以一开始就懒着唱。”
《木兰从军》
果然陈正薇传授的《贵妃醉酒》不同于一般的演出路数,杨玉环所有心理衍变过程刻画的极其深刻仔细,每一个身段与人物的内心的变化紧密相连,所以要求演员的每一个眼神、身段、台词都要卡的非常准确到位。
若干年后,陈正薇提到《贵妃醉酒》时,依然心心念念放心不下:“戏还忘了吗?有没有改过啊?”高丽珠回答道:“老师,我没有能力改,只有老老实实、原原本本地继承,再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后人”陈正薇对高丽珠的回答似满意又似否定。当然对于一个演员来说,改革是过程、是必然,但继承才是首位、是天职。
高丽珠成为“梅派”再传弟子,很好地继承“梅派”艺术,并完美地形之于舞台,1989年在全省首次评定高级职称时获得二级演员资格,作为市级剧团的镇江市京剧团最高职数只有副高级。
《贵妃醉酒》
然而随着戏曲演出市场日趋惨淡,萧条萎缩,各地专业剧团先后被解散,曾经硕果累累的镇江市京剧团,不得不悲壮地宣布撤销编制,高丽珠则被任命为镇江市文化艺术学校副校长。剧团解散之后,高丽珠虽然有了很好的去处,但心头有千愁万结以及流淌在血液里对京剧的执著,挥之不去,割舍不掉,演员失去了舞台,此种痛苦谁能理解?又与谁共解愁肠?高丽珠无时不刻不怀念舞台,渴望重返舞台、再舒长袖,为京剧事业奋斗此生,哪怕是倒贴钱财,即使赔上下辈子也甘心情愿。没有了舞台,高丽珠只能换种方式继续挚爱京剧、弘扬“梅派”,深入到各大中小学校、票房、剧社、厂企,开设京剧专业理论课与培训班,做各种义务宣传与讲学,做各种义务宣传与讲学,她鼓励每一个喜欢京剧的人,勇敢地走上舞台演唱,为镇江市培养出一批批又一批的艺术骨干,其中有的也成为了专业演员。
对于慕名登门求教者,高丽珠亦从不拒绝,凡是需要她的地方,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尽可能托上一把。“从小我就学京剧、演京剧,献身京剧事业是我一生的追求”这是京剧人高丽珠,发自肺腑最质朴的一句话,她明白自己不是救世主,也无法改变命运,只能靠一腔热血为京剧多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
《玉堂春》
“真的不要写我,这让我汗颜。我这一生除了唱戏,也没有做出任何成绩,而且我现在也老了,就更没有任何价值去写了……”高丽珠总是如此谦逊。“虽然没有了剧团这棵大树依靠,但我一颗挚爱京剧艺术的心还在,而且永远不会变色……”。这才是京剧人的情怀与素质,这样挚爱京剧并始终扎根基层的艺术家,难道不应该为她们立传吗!
镇江市京剧团是历史长河中划过天空的一颗繁星,由许许多多个镇江京剧人汇聚而成,每个人在其中发出的光亮和强度不同,但高丽珠曾是最绚烂耀眼的明星之一。
《穆桂英挂帅》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