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梨园轶事

梨园轶事

海派武旦翘楚白玉艳

2022-04-24 22:05:32作者:顾炳兴 咚咚锵
白玉艳出生京剧世家,原籍东北内蒙左旗,迁居浙江宁波,后落户上海。父亲白叔安是大世界乾坤大剧场的后台经理,科班出身,文武皆能,腹笥渊博。他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倾囊相授,不惜钱财,重金聘请文武老师,竭力培养女儿成才。
光阴荏苒,世事沧桑。当年的那些人与那些事,如今已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白玉艳何许人也?也许新上海人大多不知。而一些爱好京戏的老上海,一听便知。白玉艳乃是红极当年的京剧武旦翘楚——“荒江女侠”。
白玉艳
白玉艳(1923—2012)

  1946年,即抗战胜利的第二年。上海的文艺舞台呈现出一片繁荣兴旺景象。京剧是国粹,时称大戏,流行沪上。当时演出京剧的戏院有十几家之多,都是上演机关布景、神怪剑侠之类的连台本戏。如:大舞台的《三侠剑》、中国大戏院的《血滴子》、共舞台的《七剑十三侠》、卡尔登的《文素臣》、皇后大戏院的《白蛇传》、黄金大戏院的《英雄走国记》等等。观众对光怪陆离的机关布景与曲折缠绵的情节颇感诱惑。目光敏锐的戏院老板抓住商机,为迎合观众心理投其所好,大量排练此类新戏。其中,鑫记大舞台的老板江竹云等首当其冲,亲自联络接洽。一方面挑选优秀剧本,一方面聘请名角儿,双管齐下以图捷足先登,独占上海梨园鳌头。这一招果然奏效,在紧锣密鼓的积极筹备下,海派京剧《荒江女侠》便应运诞生了,并获得了意想不到的成功。前后一年零两个月,共演出8集,几乎天天客满,创下了沪上京剧票房之冠。《荒江女侠》的主演白玉艳大红大紫,风靡上海滩,成为海派京剧史中的重要一页。
《四郎探母》白玉艳
《四郎探母》白玉艳 饰 铁镜公主

  白玉艳出生京剧世家,原籍东北内蒙左旗,迁居浙江宁波,后落户上海。父亲白叔安是大世界乾坤大剧场的后台经理,科班出身,文武皆能,腹笥渊博。他视女儿为掌上明珠,倾囊相授,不惜钱财,重金聘请文武老师,竭力培养女儿成才。白玉艳12岁开始练功学戏,文戏请李琴仙、碧玉贞、赵绮霞、金碧艳等老师教授;武戏向郭坤泉学习,“靠把戏”由水上飘传授。以上几位教师都是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著名行家。例如“赵绮霞的腰腿毯子功、郭坤泉的出手把子功、水上飘翎子靠把功”等等。白玉艳集众师之长,熔于一炉。白玉艳的日后成名与诸位老师的悉心栽培是分不开的。

  白叔安是当时大世界乾坤大京班的台柱,常把女儿带在身旁,有时戏里缺少小配角就叫她上台当替补,比如像《三娘教子》中的薛倚哥、《秦香莲》的英哥冬妹、《汾河湾》的薛丁山等角色。白叔安认为大世界是出人才的大熔炉,像孟小冬、露兰春等名伶,不都出自大世界的摇篮吗?白叔安呕心沥血,精心培育女儿这棵幼苗。
《金山寺》白玉艳
《金山寺》白玉艳 饰 白素贞

  白玉艳在老师们严格的施教下刻苦学习,吊嗓练功,寒暑不辍,终于不负众望,脱颖而出。1937年1月20日,白玉艳首次登台亮相演出《小放牛》,时年15岁。上海的《申报》刊登了这次演出。偎依在父亲的关护下,她足足在大世界实习演出了两年,打下了扎实的舞台基础,获益匪浅。不久,父亲决定让女儿单独搭班演出。从1939年起,白玉艳先后参加了黄金大戏院、共舞台的演出,并在戏班中充当底包。那时,白玉艳已有二十几出文武传统折子戏的积累,在舞台上就不吃慌了。演出的剧目大都是:《辛安驿》《拾玉镯》《金山寺》《盗仙草》等之类的开锣戏,主要以武旦为主。1940年8月,《申报》刊载沪上资深京剧评论家苏少卿的文章:“观坤伶白玉艳演《金山寺》,居然大打出手,且打得精彩,内有一手,身躯斜坐在地上,以假装小足弹回下场门神将掷来之枪,此一式可名之曰‘喜鹊蹬枝’焉。这一个‘喜鹊蹬枝’架式俊,眼光准,足力稳,真妙品也。尤可贵者,刚健袅娜,兼而有之,可称为坤角打出手之巨擘。扮相十分好看,面部长形,双目颇美,鼻形尤佳,口齿亦好。”这段文字的描述,使读者对白玉艳的武功技艺有个简略的认识。

  1940年,白玉艳在上海共舞台演出神话京剧《新天河配》,初露头角,走红沪上。《新天河配》又名《牛郎织女》或《鹊桥相会》,是出著名时令应节戏,几乎家喻户晓,是颇受民间欢迎的保留剧目之一。

  白玉艳主演的《新天河配》是赵如泉等前辈艺人编排的。其中增加了许多时髦流行的艺技,以区别于传统,故称《新天河配》。例如,采用电影蒙太奇手法,仙女在天河沐浴时的场面,千万只喜鹊搭成天桥,映入观众眼帘,衬托、渲染了立体的视觉景象。这些举措在上世纪40年代初,不失为一项崭新的大胆尝试。此外,增加了织女反抗封建家庭专制,大打出手的武戏场面。还穿插神奇魔术,大跳草裙舞,戏中串戏,大唱滑稽七音联弹、流行歌曲、地方小调等等新花样。白玉艳在剧中均有精彩出色的舞台表演,逗得观众如痴如醉,心花怒放。

  通过舞台实践,白玉艳已日趋成熟,羽毛丰满。1941年初春,新加坡华人商会发出邀请,组织国内文艺团体赴国外演出。白叔安所在的戏班也在邀请之列。为了多挣银圆,开阔世面,他果断地带着女儿“出国打工”,去闯荡世界。期间,他们在新加坡、马来西亚许多繁华城市与穷乡僻壤的村庄,进行巡回演出,这无疑对后来演出《荒江女侠》起到莫大的启迪与借鉴。

  岁月倏然,不觉赴狮城已逾4年。蓦地,白玉艳接到上海大舞台老板转来的信息,邀请她回国参加新编《荒江女侠》的演出,并担任主角,许诺包银丰厚。白玉艳思考良久,于1946年9月,父女二人风尘仆仆地返回祖国。为了不负众望,白玉艳决定在10月4日正式演出《荒江女侠》前,先加演三天打炮戏,并确定三天戏码。即:10月1日双出《宇宙锋》与全部《梁红玉》,10月2日双出《蝴蝶梦》与《大劈棺》和全部《金山寺》,10月3日全部《大英节烈》。她文武兼备,没有扎实过硬的基本功是难以胜任的。《宇宙锋》是梅派青衣唱功戏、《梁红玉》是全身披挂扎硬靠的武旦戏,白玉艳受水上飘亲授,走南派路子,起霸武打不逊于《挑华车》武生戏。其中可领略白玉艳腰腿功夫的不凡功底。《蝴蝶梦》与《大劈棺》是出当时颇受观众欢迎的时髦戏,很叫座,充分体现演员在唱、念、做、表的舞台艺术水准。《金山寺》乃正宗的刀马旦应工戏,白玉艳开创首踢16杆枪,武艺娴熟,满台飞舞。

  《荒江女侠》是民国初年闻名遐尔的侠义言情小说,乃著名小说家顾明道的杰作。书中女侠方玉琴与男侠岳剑秋,侠骨柔肠,英雄美人,既有“琴心”、又有“剑胆”,奏出一曲浪漫洒脱的武侠爱情交响乐,这的确是《荒江女侠》最闪烁的成功卖点。据资料载,1930年《荒江女侠》出版发行单行本后,即被上海一家友联影片公司拍成13集的电影,后来到1939年,香港金城影业公司又将《荒江女侠》搬上银幕。

  白玉艳在《荒江女侠》演出中有很多独特惊奇的武功表演。如:“双剑出鞘”、“空中飞人”、“十枪齐飞”、“独走钢丝”、“双腿平分六个锤”等等。她丰富和发展了京剧武旦行当技艺,弘扬开拓了武打创新精神,值得后人去推广总结,是一枝鲜艳夺目的奇葩,被誉为“江南第一武旦”。
京剧《荒江女侠》白玉艳
《荒江女侠》白玉艳 饰 方玉琴

  头集《荒江女侠》演出后就创下了连满47场的火红记录。笔者据《申报》资料统计,从1946年10月4日首演起,到1947年11月28日止,共演出429天,平均53天演出一集,其中以第二集创67天的演出最高纪录,堪称8集之冠。当时,正值上海举办文艺戏曲“中正文化奖金”的评比活动。全国京剧界获此奖者甚多,一些名角儿都名列其位。《荒江女侠》一举夺得最佳剧本奖、最佳导演奖、最佳演员奖三项大奖。由此,张白云获得编剧与导演双重奖与丰厚奖金,白玉艳获得演员奖与奖金。孰知,20年后在1966年的“文革”运动成了白玉艳一项说不清,讲不明的罪状,为此她吃足苦头。全国解放后,白玉艳在大江南北巡回演出,到1950年7月1日,又重返上海大舞台再次演出《荒江女侠》。演至同年12月29日止,共演出1—10集票房仍然如前一样火红。从1952年起,白玉艳参加了常州红星京剧团(后改为常州市京剧团),正式落户常州,在1962年7月20日,白玉艳第三次到上海天蟾舞台演出《荒江女侠》演至9月上旬,共演出1—2集。从此,《荒江女侠》在京剧舞台上终于画上句号。白玉艳的名声也随之渐渐退出人们的记忆,则在上海的京剧史中留下一份宝贵的海派史料珍贵档案,供后人研究参考。

  粉碎“四人帮”后,白玉艳任常州市戏校副校长,为京剧事业培养了许多年轻一代的接班人,发挥着余热。

  弹指一挥间,60年往事历历在目。白玉艳于上世纪80年代末退休,这位“耄耋女侠”现居住在江苏常州,如今已是满头银丝,但她精神矍铄,思路清晰,康乐安宁,过着幸福舒逸的晚年生活。
(摘自 《中国戏剧》 2010年08期)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