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名家零距离

名家零距离

把京胡作为独奏乐器带向世界舞台的艺术家

2022-06-08 21:06:10作者:京剧有你
李亦平的演奏,不同于其他流派过于柔媚加花的风格。他端庄稳健地坐在台上,音色清悦、脆亮,慢板琴韵中的古朴刚正引出英雄式的侠骨柔情,绝不任意滑抹,快板的颗粒源于多年演奏提琴的收获。
他是5岁学艺,6岁登台献艺,7岁被著名艺术大师杨宝忠收为关门弟子的天才琴童。  
他是首位把京胡作为独奏乐器带向世界舞台的艺术家,那时他19岁。
他是中国京剧院国宝级的演员。曾在中央乐团担任小提琴演奏员。
他是首位用京胡演奏外国作品的演奏家。学贯中西,他的演奏具有伍尔夫所说的“炉火纯青、毫无牵挂”的境界。
“霎时把前情俱已昧尽,参透了酸辛处泪湿衣襟。”
他的故事很多。带着属于那个时代的繁华无奈。辉煌与沉寂。  
他就是京胡大师李亦平。
京胡大师李亦平
小洋楼里的神童

  互联网刷新了今天孩子们的童年,也屏蔽掉了孩子旧时代玩蛐蛐、斗鸟的情致,哼着京剧的气韵和滋味。回到李亦平老师的童年,是京剧如日中天的时代。
  在他的回忆里,儿时的北京是灰墙灰瓦的小平房,天津则是齐整的小洋楼。冬天窗上挂着冰花,滚热的锅里一烫便可以入口的嫩羊肉是伴着小罐里清脆的蝈蝈叫声下肚的。
  他在漂亮的洋楼里听着皮黄或西洋的旋律,无忧无虑。父亲购置的大提琴、提琴、扬琴等都是他自幼喜欢的乐器。5岁时,酷爱京剧的父亲就引导他开始学习京胡。当时每月花12元的学费请来一流老师飞弦张教他。一周两次,这在当时已是不菲的价钱。
  学戏不同于我们今天的有谱和教材的学法,完全是口传心授,无谱依赖,全靠专注和好脑子,惩罚自然是挨打。
  “是真打,用小竹子,敲脑门或者手,疼着呢。和现在哄着捧着学可不一样,可是效果也真是不一样。” “七分天才三分努力。”这是他老师的感悟。他在一年内进步飞速,6岁半已经能跟随老师参加各种演出了。
  不到7岁,他已经可以独自登台拉整场戏。《大保国》《探皇陵》和《二进宫》是他首演的作品。偶然的一次演出,被当时的京胡圣手杨宝忠先生发现。爱才的先生派人来家里要收徒,父亲最初竟不敢相信,直至陪着一起去拜访才惊喜地结识了杨老师。次年正式在起士林餐厅行拜师礼。
  杨宝忠先生是著名琴师,弟弟杨宝森是著名的京剧老生。他俩出身梨园世家,祖父杨桂云是有名的花旦,父亲杨小朵也是有名的花旦,且善操琴。当时北平前门外百顺胡同大半条街的房子,均为杨家的产业。杨宝忠先生会制琴,扶持弟弟创立了杨派,自己有很好的唱功,还在小提琴演奏上特别擅长。当时他和四大名旦之首尚小云先生合演的《摩登迦女》特地在其中穿西装现场演奏小提琴,引起广泛好评,每次票价都要比别的剧目贵一块钱,观众还是爆满。杨宝忠先生的演奏弓法娴熟,速度极快,琴音铿锵悦耳。
  杨先生的琴艺和做人对李亦平一生的艺术道路有着最重要的影响。
  天资聪慧的李亦平十几岁就入伍了,张君秋大师发现了他的才华,就在自己家为他举行了拜师宴,拜在当时著名琴师汪本真先生门下。
  李亦平和汪先生在课余时亲如父子。记得那时李亦平在部队,经济很紧张,可还是想办法省钱给老师买中华香烟。某次课后到舞台上排练,忽然发现琴总是有噪声,以为是皮子裂了,对着光一看,里面是老师塞的30元钱。原来是老师怕直接给钱他不收就偷偷塞在了琴筒里。
  汪先生家里总是有很多学戏、学琴的人,大家谈戏论艺,就像家庭沙龙,汪先生早已身患膀胱癌,但他生性豁达乐观,一直带着病教学和研究艺术,相信自己可以战胜病魔。胡琴和学生分享了老师的最后10年。
       汪先生的演奏是以激情、洒脱、刚劲有力见长,无论哪个行当都很出彩。音色和表现具有穿云破雾、山崩地裂之感。
  汪先生教课也很严格,并不是打骂,而是“不说第二遍”。记忆过人的李亦平学起来也是格外认真、专注。
  两位老师的光辉和故事都已经在老唱片里定格了。李亦平的人生就像是注定为老师才艺的升华和传承做准备的。不过10余年,李亦平的技艺果然令海内外震惊。
京胡大师李亦平
《夜深沉》盛《云雀》

  这两首作品都是李亦平的代表作。
  《夜深沉》是由昆曲《思凡》风吹荷叶煞的唱腔中发展而来的,用在京剧《击鼓骂曹》和《霸王别姬》中,而今已经是今天所有民乐团的保留曲目,也是令广大观众所热爱的作品。可是很少有人去了解最初把它推向世界舞台的演奏家——当时19岁的李亦平。
  那是一次严格的甄选,著名演奏家刘明源先生在民族宫大剧院做评委,从众多演奏者中选出李亦平的《夜深沉》作为参加中日建交后第一次赴日演出的京胡独奏。
  在日本东京的NHK广播音乐厅首演,《夜深沉》获得空前的成功。他的演奏被当时的媒体形容为“珠落玉盘,雨打芭蕉。”李亦平首次以京胡亮相,震惊了世界乐坛。
  李亦平的演奏,不同于其他流派过于柔媚加花的风格。他端庄稳健地坐在台上,音色清悦、脆亮,慢板琴韵中的古朴刚正引出英雄式的侠骨柔情,绝不任意滑抹,快板的颗粒源于多年演奏提琴的收获。
  李亦平的《夜深沉》是英雄的挽歌,快意恩仇,荡气回肠。
  只有把京剧融入骨血的人才能拉出其中的铮铮铁骨。5岁开始学艺,帝王将相,江山社稷的故事就随着最优美和程式的皮黄深入到李亦平的生命中。戏词浓缩了多少凝练的文字精华,和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情绪种种。
  今天的演奏者很难找到那一张一弛中的气韵,谁知那是来自他心中一百多出老戏的精魂与脉络,无法复制。想要演奏好这首京胡的代表作品,静下来听听戏的确是非常重要的。
  从那时的辉煌开始,李亦平不仅在京剧伴奏上传承发扬了两位老师的艺术,还在大胆创新上超越了老师。
  《云雀》就是李亦平自己探索的新作品。他平时总是欣赏各种小提琴大师的演奏。一次,听罗马尼亚访华的乐团有排箫演奏家吹这首作品,李亦平觉得排箫音域与京胡相似,都是高音乐器,就开始自己尝试演奏。借着自己很好的小提琴技术和乐理方面的知识,李亦平的《云雀》演奏得轻松活泼,技巧性一流,在他的首场音乐会上非常轰动。
  京胡是弦乐中具有极高演奏难度的乐器,难在控制及音域的限制。谈到自己的乐器,善于制琴的李亦平老师就像谈起老朋友。
京胡大师李亦平
李亦平京胡独奏《怀念》

 “京胡把位很短,音域高亢,皮面很薄,特别难以控制,作为最重要的伴奏乐器,它又要担当所有的唱腔、曲牌,甚至身段表演。京胡的料很难找,一万根竹子里我们选不到一百根。”每年李亦平都要亲自去福建山区寻遍竹林。也许因为用料就是最有文人气节的竹子,京胡具有最丰富的表现力,也是很难“驯服”的乐器。
        京胡琴师的成才需要的年限也是令人震惊的。“京胡演奏者除去要靠口传心授地学戏、背戏,上台绝对不能看谱,还要担起引领乐队的重任,锣鼓点、演员的临时发挥或变化都是要全力配合起来的。每次演出都是在变化中抒情,还要拉出华彩叫好的部分。从前老戏有1000多部,后来流传下来的不足百部传统戏都各具风格,根据不同流派的发展,音乐处理更是丰富多彩。
  “要是真做到比较好的演奏水平,怎么也要50多岁,技术和舞台经验都丰富了,遇到什么难以应付的场面都没什么可担心的了。”6岁就登台拉大戏的李亦平对待每次演出都认真、苛刻,从不松懈。这份执着和认真,使他的琴艺达到了一种“炉火纯青,毫无牵挂”的境界。
        他拿起琴拉5个钟头,依然轻松自如,琴人合一。
  李亦平的演奏松弛大气,急切处有“气吞万里如虎”之势,慢板处又柔肠万转,如泣如诉。
  李亦平拉琴之余非常热爱生活,海内外朋友众多,花鸟虫鱼都爱。几十个蛐蛐笼如方阵一样陈列在家里。他的乒乓球的水平也很高,谈起厨艺都有自己的秘诀。满腔的热爱,对生活滋味的追求,拉起琴来,自有独到的韵味。
  什么都好玩的李亦平老师至今已经推出1992年和2008年两场京胡独奏音乐会。第一场是不带唱的个人独奏,第二场上半场请了位一流的京剧艺术家献唱,下半场则是自己的独奏作品。2008年的音乐会是在霸州市政府的支持下举办的,在中央台直播后,屡次被观众要求重播。这样的规模在国内首屈一指,自成风格。
  记得当天欣赏了电视台的直播,我竟泪流满面。
  虽隔着屏幕,我内心就被音乐中悲欣交集的戏剧力量所震撼。小小京胡,演绎了李亦平老师生命中的起承转合,也承载了中国历史文化的沉重和悲情。“小提琴的学习对我是非常有帮助的。首先是保留指的运用,对音准很有保证,另外是弓子轨道走正走直的方法。对声音的结实控制都有好处。再有就是快弓方法运用到京胡里,大大提高了快弓的颗粒和质量。”
京胡大师李亦平
李亦平演奏的《宇宙峰》选段:我这里假意儿懒睁杏眼

  从老戏中开始,在西洋乐的学习中汲取营养,李亦平老师在自己的道路上收获并探索。
  学琴之路是艰辛的,以之为乐、以琴为友是李亦平老师成功的关键。
  “京胡可以开拓的方向还很多,我还在不断寻找着,虽然也在玩,可是从没耽误业务。”
  每年来自台湾和美国的邀请都没有断过,除去完成自己的演出和教学任务,李亦平老师在文化交流上的故事和贡献也很多。  

       这位著名琴师的故事太多了,今天半盏茶的功夫,先润润嗓子,讲到此处吧。

摘自:琴童 2010年第04期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