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名家零距离

名家零距离

怀念傅德威老师

2022-11-04 21:32:31作者:张正芳
那时,我在上海剧校学艺,虽非武生行当,但对傅老师高超的艺技十分崇拜,几乎每场必去观摩。不久,傅老师应聘到我校任教。他把那几出拿手戏全部传给了我们正字辈武生。
傅德威
傅德威(1916—1988)

  早在三十年代“傅德威”三个字已然誉满大江南北。1942年,傅老师来沪公演,曾以扎实的功底、集杨(小楼)、尚(和玉)两派于一身的舞台表演艺术,给上海观众留下了美好的印象。他的《铁笼山》《拿高登》《四平山》《状元印》等剧目,不知风靡了多少京剧戏迷。那时,我在上海剧校学艺,虽非武生行当,但对傅老师高超的艺技十分崇拜,几乎每场必去观摩。不久,傅老师应聘到我校任教。他把那几出拿手戏全部传给了我们“正”字辈武生。记得王正堃、刘正忠(现在台湾)、刘正裔、孙正琦等师兄弟一经傅老师的指授,在艺术上都有了长足的进步。那阶段我正绑着跷站在墙角的板凳上练跷功,因此得到了旁观的机会。在他教《拿高登》时,高登的几个持马鞭“四击头”亮相的高难度的身段,他走得又美又刚又顺又脆,看着看着自己好像也进入其境。休息时我好奇地拿起马鞭,学着老师的身段比划起来,傅老师看到了,不仅没有指责,还满意地过来说,“不错呀正芳,你干脆眼着我学,改武生吧!”这话音至今好像还回荡在我耳边。当时我和顾正秋正在排练《擂鼓战金山》,一次,傅老师看到了我们的排练后,非常耐心,认真地指导我们,告诉我们扎靠后肩上劲头的诀窍,耍枪花时如何能避免碰上靠旗杆等等,使我们受益非浅。后来,正堃师兄的几出出色的代表剧目和正忠师兄1948年带到台湾去的几出拿手戏都浸透了傅老师的心血。傅老师在我校授课时间虽不长,但给“正”字辈的同学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当时他年仅26岁,然而稳重而又慈祥,艺精而德高,他为我校增添了优秀的剧目,开拓了我们的眼界,丰富了我们的艺术修养,对于“正”字辈的成长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绩。

  后来,傅老师到北京中国戏曲学校任教,我的孩子宋捷1959年在校学戏,也授业于傅老师,他的《挑华车》《铁笼山》等戏的演出,得到观众的好评,也都是傅老师耕耘的结果。傅老师对我们母子说来,真是两代师尊。1976年我调到中国戏曲学校任教时,他已是白发苍苍了。当我问起他为什么那么年轻就离开了舞台从事教学时,他诚恳地说:“我们这行,只有总让青年人活跃在舞台上,艺术才有前途。我三十岁后就教学了,看到学生们在台上的光彩,比我自己上台更高兴”。短短的一席话,我看到了一代名流的崇高品格。他曾在舞台上叱咤风云,创造了自己的价值,又用自己的价值再创造——培养了众多的优秀杰出的武生演员,遍布祖国各地,这无疑是对我国戏曲艺术事业的极大贡献。他执教四十余年勤勤恳恳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仍在关心着戏曲的振兴。傅老师是党在戏曲战线上的忠诚战士,是我们的榜样。我永久怀念傅老师!
1988年3月4日
(摘自 《戏曲艺术》 1988年03期)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