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闲话梨园

闲话梨园

魏寅初:京胡的伴奏与独奏

2022-10-18 21:36:50作者:魏寅初
从京剧声腔诞生之时起,京剧音乐就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顺应了时代潮流,京剧音乐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慢慢地脱离开梆子、汉剧以及徽调的影子,形成了自己时尚、独特的风格,越来越受到北京乃至全国人的认同与赞赏。
京剧是由花雅诸部多剧种声腔综合发展而来的,而京胡一开始则是为汉剧、滇剧等诸多的大剧种伴奏。似乎自那时起,冥冥之中就注定了京胡和戏曲不可分割的命运。后来,其为京剧伴奏的影响力超越了其他剧种,成为了京剧的代名词。由此可知京剧与京胡源远流长、不可分割的关系。
魏寅初:京胡的伴奏与独奏
自“徽班”进京后的两百余年来,京剧在不断地发展,京胡也在不断地发展。无论是形态、构造还是演奏方法,都有了极大的创新与改革。这些变革是几辈京剧人研究、磨合以及创造的结晶,这是一个极其艰辛的过程。

就是在这些创新之中,我们发掘出京胡无穷的潜力,开垦了京胡演奏中许许多多的处女地,使这古老的民族乐器焕发出年轻的活力与时代的生机。同时,这也推动了京剧的发展,完善了京剧的音乐体系。这是时代的发展与思想的解放,是正确的,是符合客观规律的。

从京剧声腔诞生之时起,京剧音乐就处在不断的变革之中。顺应了时代潮流,京剧音乐在逐渐成熟的过程中,慢慢地脱离开梆子、汉剧以及徽调的影子,形成了自己时尚、独特的风格,越来越受到北京乃至全国人的认同与赞赏。
王鹤文、迟天彪、姜凤山、黄天麟、高一鸣、魏寅初、费玉明
左起:王鹤文、迟天彪、姜凤山、黄天麟、高一鸣、魏寅初、费玉明

随着辛亥革命的成功与新文化运动的传播,京剧也开始了旧流派的转型与新流派的兴起,开始了大踏步的革新与创造 京胡伴奏体系在此时也进一步成熟和发展起来。流派带来的丰富艺术内涵,给予京胡极大的创造空间,使之更趋严谨与规范。同时许多前辈们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也逐渐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如徐兰沅先生的大方流畅;杨宝忠先生的刚劲迅捷;李慕良先生的潇洒飘逸;何顺信先生的细腻隽永,等等。他们继承了前人的传统技艺,总结了前人的成功经验,再加以合理巧妙的自我发挥,开发出京胡巨大的艺术潜能,形成独特的艺术风格,成为了一代宗师。

直到20世纪中叶,京剧现代戏的创作与普及又为京剧艺术注入了许多新鲜血液,京胡演奏也经历了这一改天换地、脱胎换骨的洗礼。这是一次划时代的改革与创新,使京胡演奏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在这期间创造了许许多多新颖的板式和唱腔,随着这些板式与唱腔的诞生,京胡演奏也突破了原有的框架,数种繁难的弓指法演奏技巧应运而生。西洋乐器融入京剧伴奏更是一大突破,使京剧的气势更加恢弘。此时的京胡演奏技法已经达到相当高超的水平,日臻完美,这个大踏步的创新是京胡日后走向舞台中央进行独奏的奠基石。

回首百年,京胡演奏励精图治,与时代的脚步交相辉映,世世代代的老艺术家们用尽毕生的心血与才智,换来了这许多珍贵的结晶,推动着京剧的发展与前进。而今,随着我们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随着我们综合国力日益强盛,京胡演奏又迎来了它新的春天,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坐在五光十色的舞台中央,直接面对喜爱我们的观众,把我们精湛的琴艺淋漓尽致地展示给他们,迎来那属于我们的掌声与鲜花。倘若在九泉之下的先师们有灵,看到我们的京胡演奏有这样辉煌的今天.亦应该感到无限的欣慰吧。
魏寅初:京胡的伴奏与独奏
独奏,是历史赋予京胡的又一个使命,是京胡艺术再登高峰的体现,是在前人灿烂的艺术之花上结出的丰硕果实。这些新创作的京胡独奏曲,更加具有民族的特色,更加适应京胡的音域,使之散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光芒。新兴演奏方式的运用与传统弓指法技巧的巧妙结合,以及与电声乐器的融合,这些都要求京剧音乐素养深厚的人才来担当。这种变革在京胡艺术乃至民族乐器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独奏艺术与伴奏艺术密切联系,但又各有规则、各领风骚.二者在这同一物质载体上,互相作用、互相汲取营养,有着微妙的变化。可以说伴奏是独奏的基石,而独奏是伴奏的升华。伴奏是独奏的必经之路,而独奏是伴奏的脱胎之灵,这是个从量变到质变的飞跃过程。

独奏时的京胡是一幅美丽的风景画,它演奏出的乐曲能把人带入虚幻与现实交错的地带,给人听觉与感觉上的冲击。这种美是独立的,是个性的。

而伴奏是一门深奥、精妙的艺术。在伴奏中的京胡不仅要为演员的唱腔作出严谨的衬托,更要担当起文乐领奏的地位,而且还要与鼓师进行完美的配合。眼观四路,耳听八方,“托保随带,裹衬连垫”缺一不可。而我在前面所提到的各位名家,也正是在长时期与各个流派的表演艺术家们的合作之中,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伴奏风格。

无论独奏与伴奏都是能创造美的表演形式。但一定要准确地拿捏好二者的分寸,独奏与伴奏的辩证关系一旦发生本末倒置,一定会给教学带来极坏的影响。

我从事京胡教学工作30余年,在近年的招生工作中,我发现有的小同学居然还没有系统学习过京胡演奏,就已经会拉《迎春》等曲牌了。但是,他的姿势手法不正确,弓指法运用十分混乱,这不正像空中楼阁毫无根基吗?看到这样的情况,我不由得

喜忧参半。因为错误一旦先入为主,再想矫正真是难上加难。

水流千遭归大海,千里之行始足下。根基深厚枝叶才能繁茂,功夫扎实艺术才能完美。先人留下的一套套练功、学习的方法,是我们无形的宝贵财富。它们存在了几个世纪,为一代又一代的京剧人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倘若我们对这些财富不加以重视,那么以后我们所追求的更高层次、更深层次的演奏境界,就如同纸上谈兵、水中望月。

戏迷、票友们羡慕我们是专业的演奏员。羡慕我们什么?人家羡慕的就是我们有规范的姿势手法、扎实的基本功和良好的学习条件。如今我们自己倒不把这当一回事,那么我们跟票友又有什么分别?更甚者,竟有专业者不如人家有些素养良好、见多识广的高级票友!
魏寅初先生参加教授工程辅导青年教师
魏寅初先生参加教授工程辅导青年教师

古语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在我多年的教学工作中,一直秉承着“打根基、繁枝叶、结硕果”的教学理念。打根基就是以准确的“范儿”开蒙,保证姿势手法的正规性,强化基本功训练,以至弓指法运用自如。繁枝叶就是要学生掌握京剧各个行当的唱腔韵味、流派特色,以及与司鼓“入、转、收”的配合,将鼓套熟记于心。我授业的学生和弟子均要以此之法循序渐进。我的学生周佑君,正是我这教学理念之下所培养的一个较为成功的优秀代表。她不仅演奏功功法自如娴熟,在演唱方面更加取得了不凡的成绩,她的自拉自唱在业内外都有着很大影响力。我为她设计了唱腔,并且拍摄了MTV。我相信,这样的京剧音乐人才,在将来独奏的道路上也一定会独当一面,散发出她的光芒。

此外,在现代京剧的变革时期,京胡的演奏技巧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变化从哪里来?是在京剧流派形成之后的高度繁荣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同样,我们要想把独奏推向巅峰,就一定要踏着前人的足迹继续前进,只有继承基础,才谈得上发展未来!

况且,许多独奏的乐曲都是从传统曲牌与唱腔中提炼出来的。如果不具备良好的京剧剧目修养和伴奏功底的话,就算能够走上华丽的音乐殿堂,也无法驾驭那桀骜不驯的京胡,无法赋予乐曲生命。独奏,也就变成了一汪死水,毫无生机。

独奏与伴奏就是这样一个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伴奏为独奏打下基础,独奏为伴奏丰富内容。很多人没有体会到二者之间的关系,觉得独奏拉得好,伴奏照样错不了。于是,就忽视了伴奏的基础性作用,一味地追求所谓的新潮。结果最后愈演愈烈一发不可收拾。说到这里,我不禁想起了燕守平先生曾经对我说过的一句话。那是在他成功地举办第一次个人音乐会之后,我祝贺他音乐会的成功,而燕先生却付之一笑:“我啊!二黄原板还没拉好呢”燕先生简单而又轻松的一句话,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深深地触动了我。斟酌品味,燕先生的话不仅是他个人谦逊低调的艺术风范的反映,更是独奏与伴奏辩证关系的一句质朴的真理。燕先生独奏音乐会的成功举办,是他多年舞台生涯的结晶,是他攀登艺术高峰的必然结果。燕先生在独奏方面显露的水平,也正是源于他千万次、万万次的【二黄原板】。

京胡能走上舞台,进行独奏,是一大艺术创举。作为新一代京剧音乐人,理应永远抱着一颗学习的心,脚踏实地、扎扎实实地打好基础。京胡独奏艺术的发展如同旭日东升,以后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归根结底还是要期待年轻人的一番作为。要明确京胡两种使命的关系与区别,正确地对待自己的学习进程,手中要有工具才能攀登高峰!我们的工具是什么?就是那扎实的功夫和深厚的艺术底蕴。正所谓,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现在很多的学生想多学、快学的心情,完全可以理解,但须知道:欲速则不达,万不可让“镜花水月”扰乱了心智,动摇了学习的循序渐进。在浩瀚的京剧艺术天地中接受洗礼,有一天便会发现这份坚持和创新,才是我们艺术人生中最珍贵的。

京胡独奏,有利发展,高瞻远瞩,基础为先。人才培养,不容忽视,教学工作,任重道远。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