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闲话梨园
-
前辈名家的子孙都在干什么?
谭正岩,谭元寿嫡孙,谭门第七代传人。萧岱青——名丑萧长华曾孙。裘继戎——名净裘盛戎嫡孙。方旭——裘派传人方荣翔嫡孙。李鑫——武生李万春嫡孙。梅玮——四大名旦之首梅兰芳曾孙。
京剧前辈名家谭正岩谭元寿嫡孙京剧名丑萧长华曾孙萧岱青裘继戎京剧名净裘盛戎嫡孙 -
剧场里的搅屎棍子
违规拍照已是剧场管理者很头疼的事,很多观众好像不是来看戏的,而是代理记者职务来拍照的,然后大批量发朋友圈,可惜照相技术不乍的,不是削脑门就是砍断腿,再就是模糊一片,想夸一句都不成。
中国评剧院剧场国家京剧院北京梅兰芳剧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 -
往事钩沉:昆剧《李太白与杨贵妃》
昆剧《李太白与杨贵妃》以创新为主,同时尽可能保持《彩毫记》和《惊鸿记吟诗脱靴》中最精彩部分的原貌,甚至第四折《醉写》则完全移植《吟诗脱靴》原剧。
昆剧李太白与杨贵妃俞振飞戏曲舞台湘剧女老生刘春泉 -
京剧《战宛城》中的曹操
京剧《战宛城》原为昆曲剧目,曾被梆子移植。京剧演员夏月恒又由梆子移植为皮黄,演于嵩祝班,他自饰张绣,田桂凤演邹氏,金秀山饰曹操,草上飞演胡车儿,典韦由金茂或春化饰演。
京剧战宛城袁国林侯喜瑞孙盛文 -
高韵笙忆富连成学忆之讹误
谈及高氏幼时随父客串娃娃生时,有《明末遗恨》一剧,不甚准确。谈及高氏坐科时之演出,有《神亭岭》一剧,乃高氏之太史慈,谭元寿之孙权,不确,此剧无孙权一角,应为权兄孙策也。
富连成高庆奎高韵笙中国京剧 -
抢救男旦的呼吁
京剧男旦不断被边缘化,加在男旦生存道路上的无形绳索一道又一道:戏校不招收符合学习旦角的男生、院团不接受男旦演员、国家级比赛限制男旦演员参赛等等,而这一些限制从来都没有任何官方的人物、文件予以规定,但是又被各个专业机构不约而同当成一条不可逾越的底线在坚守着。
京剧男旦国家京剧院 -
关于靳飞著《冯耿光笔记》他们这样评价
靳飞从浩如烟海的史料搜索与研究中,以其对京剧艺术的深度了解和独特的角度,通过梅兰芳与冯耿光的生平,展示出20世纪初中国大时代的背景和人物在大事件中的角色。
靳飞冯耿光笔记 -
盘点“下海”的京剧名票
张二奎,原是清工部都永司经承,常以票友身份在和春班客串,后来失业才下海,由于天赋好、嗓子冲,很快成了名角。与程、余并誉为老三杰。孙菊仙,出身商人家庭,屡试不第,投笔从戎,因军功授花翎三品衔侯补都司。常在各班社演出,成为名票。后来下海,独抱安工老生戏。
京剧名票京剧票友下海中国京剧史张二奎孙菊仙 -
从《痴梦》到《马前泼水》——龚苏萍对荀派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从一出京剧传统戏《痴梦》到整出《马前泼水》的改编与演出成功,两位艺术家就解决拓展荀派剧目的广度与宽度,以及表演程式的创新方面作了有益的尝试与探索。
戏剧理论家王家熙古典戏剧京剧荀派荀慧生 -
贵有菊坛绽丽芳
李丽芳的晚年,投入了大量精力用于培养青年艺术人才上。在上海戏校教戏时,低微的课时费仅有25元,她从不计较,有求必应,边抗争病魔边传功授业,使戏校学生终于学会最好的发声方法。
现代京剧海港上海京剧院李丽芳琴师李寿成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首页/栏目广告位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