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梅兰芳四次杭州演出详述
2022-09-15 14:16:45作者:京剧道场
许多人看戏是冲着看梅兰芳这个人去的,但是戏院那么大,坐得远一点难以看得十分清楚,于是有的胆子大的索性去坐在了台口以致被轰赶;有的故意装着要上厕所,在台口边门附近徘徊,就为了近距离目睹芳容。
梅兰芳先生一生中曾经四次莅临杭州演出,分别是1916年、1933年、1935年和1956年,其中1933年和1935年是应邀来杭演出义务戏,其他两次则为营业戏。关于梅兰芳来杭演出有各种记载,除了演出年份有出入之外,还有各种不同版本的故事传说。今根据小编所搜集到的部分文字资料予以整理,尽可能展示梅兰芳先生四次杭州演出的更多真实可靠的细节。

青年时代的梅兰芳
1916年首次来杭营业演出
1916年下半年梅兰芳第三次赴上海演出于天蟾舞台,时年23岁。当时的梅兰芳连演四十五天,尤其以新编古装戏《黛玉葬花》《嫦娥奔月》在上海大红特红。杭州第一舞台闻之,通过当时梅兰芳的笛师陈嘉樑的关系邀请梅兰芳率团到杭州唱几天。梅兰芳在他的《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二集中有记录。
杭州城站火车站(1939年)
杭州自1910年建成城站火车站,沪杭铁路开通之后,城站一带成为商贾云集的枢纽,也可以理解成为现在的CBD。据记载,1913年,城站第一舞台开建,地址就在城站火车站的对面(后来是杭州铁路文化宫的旧址,现在已经成为城站火车站广场的一部分),年底竣工,翌年1月15日开幕,这是杭州建筑年代最早的现代剧场。剧场总面积2917平方米,主体为木结构,观众大厅呈马蹄形,共三层,设1039座,楼座有包厢,舞台设有转台。梅兰芳来杭下榻的城站旅馆也是1913年竣工,是一座四层仿西式建筑,有电梯上下,还有屋顶花园。馆中共有房间一百二十多间,是当时杭州第一大旅馆。
1916年11月22日《申报》
梅兰芳、王凤卿、姜妙香、姚玉芙等于1916年11月22日乘沪杭火车到杭,入住城站旅馆,11月23日在杭州以《宇宙锋》打炮,全部演出戏码为:
11月23日(农历十月廿八),梅兰芳《宇宙锋》,王凤卿《朱砂痣》
11月24日,梅兰芳《玉堂春》,王凤卿《让成都》
11月25日,梅兰芳日戏《五花洞》,夜戏《晴雯撕扇》,王凤卿《文昭关》
11月26日,梅兰芳《黛玉葬花》,王凤卿《克复长沙》
11月27日,梅兰芳《头二本虹霓关》,王凤卿《捉放曹》
11月28日,梅兰芳《牡丹亭》,王凤卿《鼎盛春秋》
11月29日,梅兰芳《黛玉葬花》,王凤卿《华容道》
11月30日,梅兰芳《穆柯寨》(此日没有戏单和报纸广告可以证明,但是据《舞台生活四十年》记载,姜妙香等冒雪游西湖回来,当天晚上是《穆柯寨》,后面几天是《葬花》与《千金一笑》,与此日期吻合)
12月1日,梅兰芳《黛玉葬花》,王凤卿《黄赵争功》
12月2日,梅兰芳《晴雯撕扇》,王凤卿《举鼎观画》
12月3日,梅兰芳《嫦娥奔月》,王凤卿《三国志》
1916年11月23日《时报》
据报载,梅兰芳在杭州演出的头两天并不满座,原因是打炮戏《宇宙锋》《玉堂春》均为传统老戏,还有一个原因是票价太贵。此次杭州演出,杭州第一舞台开销巨大,不但要支付梅兰芳、王凤卿每人每天550元包银(也有说400元一天,或5000元7天),还不包括来去交通、住宿、餐饮、游览西湖的费用,所以票价也水涨船高。剧院将原来卖5角的特别正厅包厢分成不同等级,最好的包厢用松枝包扎,增加彩灯装饰,卖2块银元,其余的等而下之。许姬传先生记录第一次在杭州看梅兰芳的《黛玉葬花》 坐在正厅3排,票价是1.2元,由此看来,报纸广告所登的票价估计都在10排以后了。
梅兰芳《黛玉葬花》
随着梅兰芳新编古装戏《撕扇》《奔月》《葬花》的次第登台,第一舞台顿时上座拥挤一票难求。许姬传先生记载了当时定了座位还需要有人早早去守着座位才行的状况,当时还确有因为座位而发生纠纷的事情。《时报》登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人早上占了座位,坐了一天,到了傍晚实在饿得不行了,就“飞步”跑去近旁茶楼买了10个馒头回来,不想座位已经被一老头占领,于是俩人发生冲突。经过邻座解劝决定再去买一张“立票”,可以站在三等座之后靠壁站立观看,每15分钟轮换一次。开戏之后大家15分钟轮换相安无事,三出戏之后,老头却不来坐了,坐着的这位心想大概是老头耐不住不看了吧,他不来自己正好坐着看戏。哪里知道到了11点半,大轴戏上场了,老头笑容满面地过来了,说您受累,坐那么久了,现在得轮着我了吧?过了会儿,梅兰芳上场了,15分钟也过去了,那人想该轮着我坐下看戏了,哪知老头勃然大怒道:我刚才站了两个小时,现在你总得补偿我吧?起码一个小时也是应该的呀!弄得这位老兄无言以对。
杭州城站第一舞台绘图
许多人看戏是冲着“看”梅兰芳这个人去的,但是戏院那么大,坐得远一点难以看得十分清楚,于是有的胆子大的索性去坐在了台口以致被轰赶;有的故意装着要上厕所,在台口边门附近徘徊,就为了近距离目睹芳容。还有不少“聪明人”想出不同的办法来,混进剧场去看“白戏”。周围的茶楼小伙计和看戏的客人串通好,大约等到梅兰芳上场了,就通过案目到某茶楼叫一些点心送来,然后小伙计连人带东西一起送进来,就不走了,等到戏看完才出去。还有一天来了两个电力公司的检修人员,说剧院点那么多灯、进那么多人,恐怕临时有电力事故,需要派人在现场监督。过两天剧场向电力公司询问,电力公司说我们并没有派人来现场啊,诸如此类。
梅兰芳《虹霓关》
《舞台生活四十年》记载:“在杭州要逛西湖是再省事也没有了。只要坐洋车到“旗下营”的码头上,雇一只小船,一会儿就已经身在湖中了。我们择名胜的地方,上岸游览一番。在三潭印月吃到了西湖藕粉,孤山喝着龙井茶,楼外楼尝到了久已闻名的醋溜鱼。这都在我们到达杭州的第三天,犹如走马观花一般,去认识了一趟西湖的面目。”这时候的梅兰芳还可以自由自在去西湖泛舟,体验西湖美景、品尝杭州美食,因为他还是一位初露头角的青年艺人,还没有更多的光环,这也是与后几次来杭梅兰芳在身份地位上的明显差别。

青年时代的梅兰芳
1916年首次来杭营业演出
1916年下半年梅兰芳第三次赴上海演出于天蟾舞台,时年23岁。当时的梅兰芳连演四十五天,尤其以新编古装戏《黛玉葬花》《嫦娥奔月》在上海大红特红。杭州第一舞台闻之,通过当时梅兰芳的笛师陈嘉樑的关系邀请梅兰芳率团到杭州唱几天。梅兰芳在他的《舞台生活四十年》第二集中有记录。

杭州城站火车站(1939年)
杭州自1910年建成城站火车站,沪杭铁路开通之后,城站一带成为商贾云集的枢纽,也可以理解成为现在的CBD。据记载,1913年,城站第一舞台开建,地址就在城站火车站的对面(后来是杭州铁路文化宫的旧址,现在已经成为城站火车站广场的一部分),年底竣工,翌年1月15日开幕,这是杭州建筑年代最早的现代剧场。剧场总面积2917平方米,主体为木结构,观众大厅呈马蹄形,共三层,设1039座,楼座有包厢,舞台设有转台。梅兰芳来杭下榻的城站旅馆也是1913年竣工,是一座四层仿西式建筑,有电梯上下,还有屋顶花园。馆中共有房间一百二十多间,是当时杭州第一大旅馆。

1916年11月22日《申报》
梅兰芳、王凤卿、姜妙香、姚玉芙等于1916年11月22日乘沪杭火车到杭,入住城站旅馆,11月23日在杭州以《宇宙锋》打炮,全部演出戏码为:
11月23日(农历十月廿八),梅兰芳《宇宙锋》,王凤卿《朱砂痣》
11月24日,梅兰芳《玉堂春》,王凤卿《让成都》
11月25日,梅兰芳日戏《五花洞》,夜戏《晴雯撕扇》,王凤卿《文昭关》
11月26日,梅兰芳《黛玉葬花》,王凤卿《克复长沙》
11月27日,梅兰芳《头二本虹霓关》,王凤卿《捉放曹》
11月28日,梅兰芳《牡丹亭》,王凤卿《鼎盛春秋》
11月29日,梅兰芳《黛玉葬花》,王凤卿《华容道》
11月30日,梅兰芳《穆柯寨》(此日没有戏单和报纸广告可以证明,但是据《舞台生活四十年》记载,姜妙香等冒雪游西湖回来,当天晚上是《穆柯寨》,后面几天是《葬花》与《千金一笑》,与此日期吻合)
12月1日,梅兰芳《黛玉葬花》,王凤卿《黄赵争功》
12月2日,梅兰芳《晴雯撕扇》,王凤卿《举鼎观画》
12月3日,梅兰芳《嫦娥奔月》,王凤卿《三国志》

1916年11月23日《时报》
据报载,梅兰芳在杭州演出的头两天并不满座,原因是打炮戏《宇宙锋》《玉堂春》均为传统老戏,还有一个原因是票价太贵。此次杭州演出,杭州第一舞台开销巨大,不但要支付梅兰芳、王凤卿每人每天550元包银(也有说400元一天,或5000元7天),还不包括来去交通、住宿、餐饮、游览西湖的费用,所以票价也水涨船高。剧院将原来卖5角的特别正厅包厢分成不同等级,最好的包厢用松枝包扎,增加彩灯装饰,卖2块银元,其余的等而下之。许姬传先生记录第一次在杭州看梅兰芳的《黛玉葬花》 坐在正厅3排,票价是1.2元,由此看来,报纸广告所登的票价估计都在10排以后了。

梅兰芳《黛玉葬花》
随着梅兰芳新编古装戏《撕扇》《奔月》《葬花》的次第登台,第一舞台顿时上座拥挤一票难求。许姬传先生记载了当时定了座位还需要有人早早去守着座位才行的状况,当时还确有因为座位而发生纠纷的事情。《时报》登载了一个故事:有一人早上占了座位,坐了一天,到了傍晚实在饿得不行了,就“飞步”跑去近旁茶楼买了10个馒头回来,不想座位已经被一老头占领,于是俩人发生冲突。经过邻座解劝决定再去买一张“立票”,可以站在三等座之后靠壁站立观看,每15分钟轮换一次。开戏之后大家15分钟轮换相安无事,三出戏之后,老头却不来坐了,坐着的这位心想大概是老头耐不住不看了吧,他不来自己正好坐着看戏。哪里知道到了11点半,大轴戏上场了,老头笑容满面地过来了,说您受累,坐那么久了,现在得轮着我了吧?过了会儿,梅兰芳上场了,15分钟也过去了,那人想该轮着我坐下看戏了,哪知老头勃然大怒道:我刚才站了两个小时,现在你总得补偿我吧?起码一个小时也是应该的呀!弄得这位老兄无言以对。

杭州城站第一舞台绘图
许多人看戏是冲着“看”梅兰芳这个人去的,但是戏院那么大,坐得远一点难以看得十分清楚,于是有的胆子大的索性去坐在了台口以致被轰赶;有的故意装着要上厕所,在台口边门附近徘徊,就为了近距离目睹芳容。还有不少“聪明人”想出不同的办法来,混进剧场去看“白戏”。周围的茶楼小伙计和看戏的客人串通好,大约等到梅兰芳上场了,就通过案目到某茶楼叫一些点心送来,然后小伙计连人带东西一起送进来,就不走了,等到戏看完才出去。还有一天来了两个电力公司的检修人员,说剧院点那么多灯、进那么多人,恐怕临时有电力事故,需要派人在现场监督。过两天剧场向电力公司询问,电力公司说我们并没有派人来现场啊,诸如此类。

梅兰芳《虹霓关》
《舞台生活四十年》记载:“在杭州要逛西湖是再省事也没有了。只要坐洋车到“旗下营”的码头上,雇一只小船,一会儿就已经身在湖中了。我们择名胜的地方,上岸游览一番。在三潭印月吃到了西湖藕粉,孤山喝着龙井茶,楼外楼尝到了久已闻名的醋溜鱼。这都在我们到达杭州的第三天,犹如走马观花一般,去认识了一趟西湖的面目。”这时候的梅兰芳还可以自由自在去西湖泛舟,体验西湖美景、品尝杭州美食,因为他还是一位初露头角的青年艺人,还没有更多的光环,这也是与后几次来杭梅兰芳在身份地位上的明显差别。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