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锣鼓不能乱捧人
 2022-10-30 10:58:37作者:萧长华 
          音乐与演员的配合,首先应该服从剧情的需要,不能光为了突出主要演员而脱离整个戏。《黄鹤楼》周瑜上场的锣鼓,应是从前场的大锣抽头转长锤,直到周瑜开唱,不折不断,一气呵成,这样,戏也很顺畅、自然。
        
        
         当年,著名小生王楞仙有一次在中和园唱《黄鹤楼》的周瑜,前场诸葛亮唱下,场面上“大锣抽头”转“长锤”,四个白文堂随着锣鼓“站门”上了,他刚要出场,打鼓的给他开了一个“四击头”,他一听赶紧把步撤回,直往后退。打鼓的见他不上,又加了一个“长撕边”,他还没上。这时,打鼓的一看台底下要叫倒好儿了, “管你上不上!”随手便开了“长锤”,这才见王楞仙坦然出场,临出台帘前还说了一句:“哎,这就对了!”事后,王楞仙对人说:“什么戏该有什么戏的尺寸,可不能丢了。打‘四击头’我不是不会出去,要出去,那可就不对了,教我的主儿,也不答应啊!锣鼓是可以捧人,可是不能胡捧,得是地方。”
 王楞仙的意思就是说:音乐与演员的配合,首先应该服从剧情的需要,不能光为了突出主要演员而脱离整个戏。《黄鹤楼》周瑜上场的锣鼓,应是从前场的“大锣抽头”转“长锤”,直到周瑜开唱,不折不断,一气呵成,这样,戏也很顺畅、自然。本来嘛,这场戏又不是坐大帐提兵点将,用不着那么卖派,中间来个“四击头”,锣鼓就折了,气也就不贯了。真正的好演员是以精妙的表演去引入入胜的,决不应光靠着“四击头”来突出自己。
王楞仙的意思就是说:音乐与演员的配合,首先应该服从剧情的需要,不能光为了突出主要演员而脱离整个戏。《黄鹤楼》周瑜上场的锣鼓,应是从前场的“大锣抽头”转“长锤”,直到周瑜开唱,不折不断,一气呵成,这样,戏也很顺畅、自然。本来嘛,这场戏又不是坐大帐提兵点将,用不着那么卖派,中间来个“四击头”,锣鼓就折了,气也就不贯了。真正的好演员是以精妙的表演去引入入胜的,决不应光靠着“四击头”来突出自己。 
        
        
        
        
        
 很赞哦! ()
        
        
        
        
      相关文章
|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微信收款码
微信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支付宝收款码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