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地方戏文

地方戏文

当代剧作家:石来鸿

2023-04-25 21:06:53作者:彭林刚
石来鸿独立完成或与人合作创作的三部作品连续轰动全国,并成为剧种的三大代表剧目,由此奠定他在戏剧界、扬剧界无人撼动的地位,并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当代剧作家。
提起扬剧三大剧目《百岁挂帅》《恩仇记》和《碧血扬州》,都绕不开剧作家石来鸿这个名字。

石来鸿,笔名:红椒、李坚、仲飞,1925年生于江苏如皋。他幼年便喜爱戏剧,在校期间参与多部戏剧的创作演出,中学毕业后以优异成绩考入上海私立诚明文学院,1947年转入上海市立实验学校研究生班,曾得到知名戏剧家曹禺、洪深、陈白尘、顾仲彝、徐幸之等人的亲授与指导。他在校期间刻苦努力,曾获“梅兰芳奖学金”。毕业以后留校任实验剧团的副团长,导演过话剧《升官图》《原野》《人之初》等。以后投奔革命队伍,在苏南文工团又导演了歌剧《白毛女》《血泪仇》等。1953年苏南文工团被解散,他作为文化干部支援地方文化建设,分配到正在组建中的江苏省扬剧团任导演工作。
著名剧作家石来鸿
图为著名剧作家石来鸿

扬剧是江苏地方主要剧种之一,流行于江苏北部、上海、安徽等地,作为首批成立的江苏省属国营文艺团体的江苏省扬剧团,在剧团创建初便摒弃幕表制,实行舞台演出的剧本制、导演制,建团后的首部大戏便是由石来鸿执导的《白蛇传》。他在尊重戏曲虚拟夸张表现手法的基础上,充分运用话剧写实风格予以补充,使两者有机结合,且不露痕迹十分巧妙。新颖的表现手法使得该剧上演后产生轰动效应,在扬州演出时有“万人空巷争看《白蛇传》”之说。

1954年在上海举办了华东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石来鸿执导的神话扬剧《袁樵摆渡》,是一出充满着浪漫主义色彩的爱情故事,他将歌舞的手法融入其中,并首次尝试在扬剧伴奏中,增加一些西洋乐器,全剧弦律优美、载歌载舞,该剧在会演中获得演出奖、表演奖等。此外他还导演了《小女婿》《罗汉钱》《两兄弟》等多部现代扬剧作品。

从石来鸿执导的多部戏剧作品来看,他应该是发展前景不错的导演,其实那是他的编剧潜质在当时还没有被发掘出来而已。

1956年江苏省扬剧团在内部做了一次较大规模的传统剧目挖掘工作,演员林玉兰拿出珍藏多年的《僵尸拜月》幕表提纲,找到导演石来鸿征询意见。很多人仅从剧名就轻易认定是封建残余、文化糟粕而予以否定,他却饶有兴趣全部看完,并从导演的视角对该剧进行认真审视,他从中看到故事中情与法、爱与恨的这条主线,然后对该剧提出删减与改编的意见,后来他干脆亲自执笔,与林玉兰合作编写了传统扬剧《恩仇记》。该剧甫一亮相便受到各方面的极大关注与肯定,尤其是在江苏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囊括所有大奖,随即在全国戏剧舞台上刮起一阵《恩仇记》旋风,时有二百多家剧团和几十个剧种竞相移植上演。1957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单行本,1991年收录在《石来鸿剧作选》中(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上海《劳动报》改为章回小说“五里墩”,四川《戏剧与电影》改成古典故事……时至今日仍有许多剧种将该剧作为本剧种代表剧目,黄梅戏、潮剧还改编为戏曲电影。

初次尝试大型剧目创作即问鼎峰顶,虽然他此前也写过歌曲、发表过散文诗歌等等。成功的开始使得石来鸿对编剧表现出越来越深的兴趣,这也恰是他编剧方面的才华开始全面展现的时刻,他索性放弃导演专业,由此蜕变走上了编剧的道路。

1958年,石来鸿继《恩仇记》之后,又创作出蜚声海内外的优秀作品《碧血扬州》。这天,石来鸿在扬州博物馆浩瀚的历史文献中钩沉,民族英雄李庭芝的故事引起他的注意。虽然正史对李庭芝“焚诏抗旨”的“叛逆行径”只有寥寥数笔记载,他却从李庭芝抗元保宋的故事中看到了不屈的民族精神。他依附于历史的框架,成功地虚构出“逼写骂帐”“焚诏杀弟”等扣人心弦的场景。戏剧家张庚对此评价道:“石来鸿这出爱国主义的戏,比他的《恩仇记》还要好”。该剧在江苏省第二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上演后,同样引起极大的轰动,随之而来是锡、京、越、粤、潮、豫、柳琴等各剧种纷纷移植上演。剧本发表在《剧本》1958年第10期,1958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单行本,1962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改编为戏曲故事连环画,1991年收入《石来鸿剧作选》。

同年,为迎接建国十周年庆典,江苏省扬剧团根据老艺人周荣根提供的幕表戏提纲《十二寡妇征西》改编为舞台剧,后更名为《百岁挂师》。当时由著名戏剧家吴白匋亲自挂帅,石增祥(银洲)、蒋剑峰(江风)、石来鸿(仲飞)等人分场次完成创作。石来鸿负责的是“寿堂”等场次,他从导演的角度,用以喜衬悲的手法,将“寿堂”一场写得充满戏剧性,意境深远、激荡人心。该剧在江苏省第三届戏曲观摩演出中广受好评。次年赴京演出 ,在京的文艺专家及党和国领导人观看演出,给予高度肯定,年底由海燕电影制片厂摄制为戏曲电影,京剧据此改编为《杨门女将》。1958年剧本被收录在《江苏戏剧选》(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江苏戏曲》(1959年第5期)以及《中国地方戏曲集成·江苏卷》,1962年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了单行本、1993年又收入在由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当代十大正剧》。此外《中国大百科全书·戏曲 曲艺》卷条目介绍该剧。

石来鸿独立完成或与人合作创作的三部作品连续轰动全国,并成为剧种的三大代表剧目,由此奠定他在戏剧界、扬剧界无人撼动的地位,并成为驰名海内外的当代剧作家。但是他并没有囿于成绩而驻足停止不前,放松创作的欲望,而是不懈追求、不断攀登高峰,这正说明他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必然的结果。

以上剧目均是正剧或是悲剧,但不表示石来鸿只擅于写这类题材,现代扬剧《小石头谈对象》改编自赵和琪的小说“石柱招亲”,是一出具有喜剧色彩的小戏,讽刺青年男女在谈对象过程中,索要高价彩礼以及胡编瞎造不说真话等恶俗现象。该剧生活气息浓郁,参加江苏省直属院团新剧目会演,获剧本奖等。剧本发表于《江苏戏剧》1984年第5期,同时收录在江苏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小戏集《明月照人来》中。

另一部大型现代喜剧《三把刀》,是石来鸿与人共同创作完成的一部优秀作品。说的是扬州“三把刀”行业中三个优秀年轻人,他们冲破世俗观念,热爱自己的职业,并在各自的岗位上做出优异的成绩。《三把刀》是现代戏中的里程碑式剧目,在南京、上海、扬州等地演出均引起轰动,甚至广大农村观众也点名要看这出现代戏。曾获江苏省新剧目观摩演出多项大奖,以及江苏戏剧“百花奖”。江苏电视台将该剧拍摄为首部戏曲电视连续剧《琼花飘香》。

石来鸿一生奋笔耕耘,退休后仍然坚持创作,独立或是与人合作创作了四十余剧目,除以上提及之外,还有《秋江曲》《鬼断家私》《不打招呼》《南郭逃考》《逍遥楼》《韩信还乡》《王正强》《王道士捉妖》《把关人》《炉火熊熊》《见面礼》《三审刁刘氏》《三搜店》《避雨》《合影楼》《乔奶奶骂猫》《三把算盘》《朱笔血泪》等。

石来鸿于2006年逝世,享年81岁。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