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地方戏文

地方戏文

扬剧“金派”创始人金运贵

2022-01-12 21:55:38作者:郭婧
在四十六年的演出生涯中,金运贵不树门户之见,博采京剧等剧种之长,此外她还把电影中的“画外音”手法运用到扬剧中,突破了舞台表演的局限,增强了艺术效果。
扬剧大师金运贵,是扬剧舞台上的一位传奇人物,她初习京剧,后改学扬剧,先习丑,后专演生行。金运贵并非扬州人,但凭借聪慧与勤奋,攻克语言障碍,成为扬剧第一代女演员。金运贵的演唱以吐字清晰,韵味纯厚见长,尤以垛字、堆字为艺术特色,形成极具个性的艺术流派,因她成功地革新了【梳妆台】【补缸】【道情】【鲜花调】等大量扬剧传统唱腔,被誉为“金派”(亦称作“金调”)创始人。“金派”唱腔至今仍然是扬剧最重要的流派之一。
金运贵
金运贵生活照,图片提供:谈曲

金运贵在长期的舞台实践中,演出剧目众多,人物塑造上以纯厚善良的书生为主,如梁山伯、方卿等艺术形象为扬剧观众所喜爱。她还亲自改编了《红楼梦》《梁山伯与祝英台》《珍珠塔》等传统剧目,其创造的“金调”声腔艺术,已然是我国戏剧音乐宝库中的无价珍宝。1957年,她在江苏省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中荣获演员一等奖,并被选举为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代表。1962年根据其舞台经验整理的《金运贵流派唱腔整理》一书出版。

飘摇人生之路

金运贵(1906-1970),原名刘秀卿,祖籍湖北黄陂,1906年出生于上海一个铜器钻花手艺工人家庭,家境贫寒,十多岁时她便拿着凿子在铜板上琢花,赚点小钱补助家用。由于金运贵自幼生得五官端正,秀丽俊俏,而且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好心的邻人便劝说她父亲送她去唱戏。她父亲也由于偶然的机会结识京剧老生演员候金奎,于是便让女儿拜候为师,学唱京戏《李陵碑》《三娘教子》《空城计》《朱秒痣》等,这短短的学艺生涯,为她以后学唱扬剧奠定了基础。

1923年,父亲为了还债,被迫把金运贵嫁给一个年长她许多且心理变态的巡警为妻,婚后她受尽了丈夫的虐待,曾经几次自杀。1924年,她瞒着丈夫,偷偷报名参加了扬州人陈登元在上海发起创办的扬剧史上第一个女子扬剧班“新新社”,学演小花脸。金运贵和许桂芬、小招娣、大桂子成为最初的四位女学员,艺名分别叫新善贞、新玉贞、新素贞、新凤贞。

直到1927年丈夫因病去世后,金运贵才算从这段生活的磨难中解脱出来,随后她便应邀去福建等地唱京剧须生,次年她便回到上海继续唱扬剧。1952年8月受镇江金星扬剧团邀请演出,此后她便定居镇江。1970年在镇江寓所中含冤去世。
金运贵
金运贵与陈金珠合演《十八相送》剧照
图片提供:谈曲

金运贵一生漂泊,无依无靠,连两个孩子在幼时也都因病去世了。她曾在一柄白纸折扇上写下这样一段文字:“一出娘胎就受苦,二岁不到母病故,三餐茶饭无人问,四季衣服不周全,五无兄弟和姐妹,六亲无靠形影孤,七岁洗衣学做饭,八字不好不如人,九九寒冬无棉衣,实实(十十)在在真可怜。”这便是其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她把这把折扇时刻放在身边提醒自己“头脑不要发昏”。
追求艺术之路

生活上的磨难造就了金运贵坚强的人生品格,在追求艺术之路上,她也有着超乎常人的好学精神。1930年,金运贵从南京吴桂芳处学京剧归来,便一心扑在了表演扬剧上。和筱兰珍等人合作再演扬剧时,她以唱小生为主,演出的剧目主要有《分裙记》《秦雪梅吊孝》《珍珠塔》等。

由于刻苦自学,金运贵从目不识丁到能够编写剧本,其间不知付出了多少的辛苦和努力。每天日夜演两场戏,剧终回家还不知疲倦,提起笔来为明天演出的幕表戏写唱词、白口,设计身段,有时直到天亮还不断写着。就这样,扬剧的很多剧目在她的笔下逐渐完善起来。到新中国成立前夕,金运贵共写了32个戏,约120多本戏(多数是连台本)。

金运贵塑造人物性格时非常重视情感的作用,她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实、饱满又极具个性,这和她对剧情的把握、对剧中人物性格的挖掘琢磨是分不开的。她曾谈过自己艺术创造的体会:“我的唱腔与别人是不同的。我要使唱腔内包涵着人物内心的情感,使观众百听不厌,从而体味到我们扬剧曲调的优美,这是我形成今天唱腔的主要原因。”

她唱得最多最受观众欢迎的剧目是《珍珠塔》,当时她就有“活方卿”之称。在《珍珠塔·方卿羞姑》的【道情】中,“小道童上前来搭一躬”,那就是一种平铺直叙、娓娓道来、讲故事的风格,表现出剧中人淳朴厚道的人物性格,听了这段唱腔观众心里有一种踏实、恬静的感觉。有次在天蟾舞台参加艺人节戏剧演出时,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观看《方卿羞姑》后评价道:“金运贵唱得好,表情好,艺术上有造诣。”

探索改革之路

在从事扬剧演出的同时,金运贵对京剧、甬剧、越剧等剧种也颇为喜爱,她将京剧言派的演唱方法与扬剧常用曲调【梳妆台】相结合,不断尝试、探索、磨合。

【妆梳台】是四分之四,四句体的曲式。每句长达四板。传统的填调句式则多是七字或十字。这种少字多腔的形式,用于旦角是很适宜的,可是金运贵要以间断地出现小休止的方法来演唱这种传统句式,势必把乐句较长的【梳妆台】唱得支离破碎;而且过多地出现小休止,又会使唱腔显得轻浮不稳,这与她常演的正派小生形象显然是不相适应的。如何解决这种断断续续的演唱方法和【梳妆台】曲调之间的矛盾?方法只有两个:要么放弃这种演唱方法而另辟蹊径;要么用唱词的堆字来填补唱腔断续之间的空限。她选择了后者。由此可见,她之所以采用堆字,并不是出于个人的艺术爱好,而是她追求演唱方法的必然结果。现在,堆字已成为金调【梳妆台】的一个特点。虽然堆字是扬剧固有的一种传统形式,但她在技巧上有所突破,有所发展,使这个传统形式增添了丰富的感情色彩。

武俊达先生曾为“金派”唱腔概括出几个特点:“一是旋律的艺术处理,无赘音,无脱离内容需要的耍腔,自始至终紧扣人物性格和思想感情的发展。‘因人设腔,以腔达意’,‘意是心上音,无音不动情’,这是金派创腔的基本原则之一。二是唱词突破格律的束缚,多字不是无意义的任意增字,而是为了通俗化和口语化,从而能更清楚地说明问题。三是金腔旋律通常通过行腔中的小顿逗来表达语气,在演唱中也运用吞声唱法,有时又讲究喷口,吐字如珠。这种‘顿逗生动、吞吐含情’的艺术处理,是金派唱腔又一重要特点。”

在四十六年的演出生涯中,金运贵不树门户之见,博采京剧等剧种之长,此外她还把电影中的“画外音”手法运用到扬剧中,突破了舞台表演的局限,增强了艺术效果。由于金运贵勇于开拓新的表现领域,探索新的表现手法,加之其艺术功底深厚,使她饮誉艺坛,“金派”艺术也随之成为扬剧重要的流派之一。

参考资料:《镇江文史资料——文化教育专辑》《金运贵流派唱腔整理》《纪念金运贵活动汇集》《扬剧金调<梳妆台>研究》等。

文 稿 | 郭婧
图片音频视频 | 艺术档案部
编 辑 | 宋 婷
责任编辑 | 彭 毅
初 审 | 董水荣
复 审 | 古 强
终 审 | 张 超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