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梨园轶事
-
杜近芳:我的拜师之路
我是一个孤儿,生下来就被送到唱戏的陈喜光家。抗战胜利时,陈家彻底败落。这时,一个叫杜菊初的人派人找我父亲,提出由他抚养我,唱戏的营业收入我们两家四六分账。杜菊初专门收养小孩学戏,学成后为他牟利。
杜近芳李少春袁世海梅兰芳 -
白登云曾说“本贞这双手不会再有了”——忆汪本贞先生
在1947年,裘先生在筹办自己挑班的《戎社》时,专门请了汪本贞来操琴。自此,裘盛戎与汪本贞两位开始了有合有分三起三落、长达几十年的合作。在梨园界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名演员收了徒弟,自己却不亲自来教。
著名琴师汪本贞傍角儿 -
近代上海的京剧票友票房1911-1949
谈到近代上海京剧票友, 一个特殊票友群体是不能忽略的, 这就是那些遗老遗少、寓公、旧文人、政客、巨商、海上闻人。这批人要么是为了附庸风雅, 打发时间而玩票娱乐;要么是为了找回逝去的士绅感觉而当票友。
上海京剧票友票房京剧票友 -
谢虹雯谈婚姻:嫁杨宝森有爱情,二婚已是中年人,不谈爱
在张君秋晚年生活中,谢虹雯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好伴侣,没有爱情,也还有唱戏人之间的惺惺相惜。但作为张君秋的第三任妻子,谢虹雯免不了要被人拿来与前两任妻子做对比。
谢虹雯杨宝森张君秋 -
钱浩梁:追忆李少春、袁世海两位恩师
说起来整整40年了,那是1962年,中国京剧院决定培育一批接班人,经过一番筛选,我荣幸地被李少春、袁世海两位前辈选中,从中国戏校实验剧团调到中国京剧院一团。
京剧名家李少春袁世海钱浩梁 -
沪上京剧:悼念“小达子”李桂春
内行说起来,就是当了十年的家,不但南方名角如赵如泉、毛韵珂、贾壁云、盖叫天等,都与他配过戏,即如北方的白牡丹(即现在的荀慧生)、高庆奎、尚小云、唐韵笙等也都与他合作过。
沪上京剧小达子李桂春 -
叶盛兰长子叶蓬的两次拜师
叶盛兰为什么要让儿子拜李少春为师,除了出于对其艺术全才的钦佩之外,可能还有一点考虑:虽然叶蓬早年拜杨宝森为师,令很多人望尘莫及,但因为杨宝森并未正式拜余叔岩为师,不能算入室弟子,所以拜杨宝森为师并未使老生嫡传的血脉贯通。
叶盛兰叶蓬 -
“胡旋风”与《李慧娘》
胡芝风是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研究员、国家一级演员,浙江绍兴人。胡芝风主演《李慧娘》而蜚声海内外。她先后随魏莲芳、杨畹农、包幼蝶、吴继兰、薛兰芬、刘君麟、杨小培等老师学习京剧,向方传芸、朱传茗老师学习昆曲,还向王福卿老师学过梆子戏片段。
胡芝风李慧娘 -
毛主席说想听戏,京剧大师被连夜叫起来,不远千里赶过去
宋宝罗对剧团的人说:毛主席和人民子弟兵就是这么心连心,我能为这样的重要任务而奔波,感到非常光荣!虽然来回长途奔波,身体上有点累,但是心里非常高兴,我为这件事感到很自豪!
毛主席听戏京剧大师宋宝罗 -
刘雪涛:渣滓洞“坐牢”记
我们团接到排演京剧《红岩》的任务。很快就将参演人员与重庆京剧团、四川省川剧团的部分演员及创作人员共七十多人送到歌乐山下的“渣滓洞”体验生活。
京剧演员马长礼、谭元寿、赵燕侠、刘秀荣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首页/栏目广告位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