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闲话梨园

戏迷票友发表自己的看法,沟通交流。

闲话梨园

  • 濒临消失的三个京剧流派

    濒临消失的三个京剧流派

    我说的净行最大的遗憾是金派的消失。金派花脸没有继承下来,这里有一个天赋上的原因,可以说有皮黄净行以来,没有人在嗓音上能够超越金少山。还有一个无人继承的是旦行的筱派,筱派就是筱翠花,这是他的艺名,本名叫于连泉,也是坐科富连成,连字辈,他是一个非常特殊的人物。

  • 沈金波老师的一句箴言

    沈金波老师的一句箴言

    金波老师在上海戏校负责教务工作。每逢寒暑假我到上海看望他时,不是见他在办公室忙碌,就是在排练厅为学生挥汗排戏。有一次,看到他正在为学生排演进京参加电视大赛的《徐策跑城》,那也是在假期,上下午加班地干。

  • 花衫几人识——通天教主王瑶卿的杰作

    花衫几人识——通天教主王瑶卿的杰作

    花衫的名称大约出现于20年代。原来在京剧的传统里只有青衣和花旦,没有花衫这个名称,这个名称是后来才有的。当然在以前有一些京剧老前辈,例如有一个叫余紫云的,他是著名京剧老生余叔岩的父亲。他在清朝末年的时候就已经兼演青衣和花旦了。

  • 富连成怎样教会京剧演员“守正创新”

    富连成怎样教会京剧演员“守正创新”

    作为京剧第一科班,北京富连成戏剧学社成立于1904年,在开办的44年中先后培养了八科近800人,其中不乏马连良、于连泉、叶盛兰、袁世海、谭元寿、梅兰芳、周信芳等名家,是京剧史上开办时间最长、培养人才最多、影响最为深远的京剧教育机构。

  • 昆曲二十年“非遗”保护实践

    昆曲二十年“非遗”保护实践

    昆曲艺术在长达600年的发展进程中,依靠着“制度”带给戏曲的文化要求,无论是明代以来乐籍制度对于传统演艺人员的管理,还是“官腔”的艺术定位带给昆曲传播发展的契机,或是“官班”“官戏”让昆曲拥有官方职业份额,抑或是清代废除乐籍后让昆曲保持位列雅部的荣宠。

  • 熠熠生光的袁派艺术

    熠熠生光的袁派艺术

    袁先生毕业于富连成世字科,在科时先学习过老生,出科后正式拜郝寿辰为师,袁世海的唱工和念白,具有叱咤风云、吞吐湖海的意境。叱咤风云是说他口劲上的峭拔苍劲,吞吐湖海是说他唱法上的广袤无垠。结合他那凝重大方的功架,矫健边式的身段,准确细致的表情,稳练干净的武功。

  • 在弘扬张派艺术的路上再创辉煌 回忆梅兰芳金奖大赛

    在弘扬张派艺术的路上再创辉煌 回忆梅兰芳金奖大赛

    说起薛老师能够屡战屡胜获得戏曲艺术所有最高奖项真的离不开她的文学底蕴和艺术修养,薛老师出身于书香门第梨园世家,由于家学渊博,她对塑造人物有独到的分析,对历史渊源深入考究,是个唱明白戏的人,再加上母亲的培养教育,亲自监督指导,恩师在艺术盛年对她的培养教育。

  • 谈谈京剧老生形象

    谈谈京剧老生形象

    纵观老生行当脚色形成的历史,它呈现出不断调整形象以趋向正面化的特点,士人、君子的形象是随着老生行当脚色的发展、演进而被逐渐凸显出来的。以传统士人君子为原型的老生行是由一系列指向稳定而鲜明的具体人物形象群建构起来的,继承了元杂剧、明传奇末行、正生扮演“公忠者”正面形象的特点,具体来看,主要由三大类构成。

  • 海派京剧的前世今生 ——有多少绝活可以重来

    海派京剧的前世今生 ——有多少绝活可以重来

    如果说北派是工笔画,我们海派就是泼墨画。夸张、奔放,看海派戏永远不会打瞌睡。除了唱,海派的绝活更集中体现在做表方面,特别是武打技巧独步海内。当代武王厉慧良将自己的艺术归纳为“南功北戏”。厉慧良一辈子唱的都是京朝派传统剧目,但南方对于武功的严格要求,深深影响了他。

  • 京剧《武家坡》唱词有感

    京剧《武家坡》唱词有感

    我特别敬佩马连良先生。当年马连良先生演武家坡时,当王宝钏说“说得清来重相见,说不明来也枉然”后,薛平贵的唱词是:“(导板)二月二日龙抬头,(原板)王三姐打扮彩楼前。那王孙公子千千万,彩球单打平贵男。夫妻们重把(流水)相府转,你的父一见怒冲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首页/栏目广告位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