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闲话梨园
-
听李世芳戏的印象
李世芳的戏,我看得很少,但印象颇深。我和其他观众一样,对于他的早逝非常惋惜!我经常听他唱《生死恨》《红线盗盒》《霸王别姬》等等地道梅派戏,以及老戏《探母》《宝莲灯》《奇双会》等戏。
李世芳广和楼富连成 -
急流勇退的张火丁
张火丁以极佳的天赋和悟性,很快成为程派后学中的佼佼者。其音色纯正幽远,行腔低回婉转,表演节奏鲜明,身段丰富多彩。张火丁的艺术很高调,但她的性格内敛、不善言辞、行为低调。
-
是梅兰芳琴师 也是京二胡的创造者——谈王少卿与京二胡
与梅兰芳大师长期合作的王少卿先生,不仅是位杰出的京胡大师,也是京二胡的创造者,与此同时,他还设计发明了非常系统及规范的京二胡演奏技法。在为梅先生剧目设计唱腔及合作演出的同时,他潜心钻研,认真设计,逐渐地形成了完整而又独一无二的王氏演奏法,直至盛传于今。
梅兰芳琴师王少卿与京二胡 -
唱戏不讲调门高
按调门这件事情,古今中外都很讲究,都极重视。西洋歌唱的调门早已规定正确,各国一致,都用仪器规定,不差毫厘。中国则这些年永远没能够弄准,所谓黄钟调,可以说是一朝一个样子,无论哪一朝,立国之初总要先调整音乐,规定黄钟,此当然是来源于孔夫子的乐正雅颂各得其所之义。
唱戏调门 -
跟“录老师”学戏行不行?
过去的科班在教学上十分严格,教师手拿教具,学的不对就要挨打,业界称为打戏,在京剧师傅授业的传统里有不打不成才的观念,所以在科班里学戏被称为七年大狱。过去看戏,城市里的人要花钱进剧场,乡间多是看野台子戏班,一年看不了几场,演戏更是专业演员的专利。
富连城崇雅社斌庆社著名的京剧科班京剧名伶 -
试谈“老戏”与“新戏”的走向
新戏的创作不应受到传统艺术形式的束缚,在新戏创作中,如果照搬老戏的一些表演形式,就会让人感到很滑稽。比如说在现代戏中,把生、旦、净、丑搬上舞台来表现现代人。
京剧国粹艺术京剧文化京剧的创新发展国家京剧院 -
《智取威虎山》的创演过程
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的雏形,早在大跃进的年代就问世了。1958年春天,上海京剧院一团的几位演员,决定把曲波的长篇小说《林海雪原》中杨子荣打进威虎山,活捉匪首座山雕那一段故事改编成京剧,并由黄正勤、李桐森、曹寿春拟定了一个提纲,
京剧样板戏智取威虎山京剧智取威虎山 -
听李少春念白有感:重复的东西不能演成“一道汤”
以京剧而论,一出戏里的台词及身段等是往往有所重复的。《宇宙锋》的修本一场,赵艳蓉所念的三声“爹爹呀”,梅兰芳也从不念成一个味,而是恰如其分地体现出角色,一次比一次加重的气愤填膺的感情色彩。
京剧李少春京剧念白 -
我对于魁智艺术成就得失的几点简要看法
我认为说于魁智是当年最好的老生之首比较恰当。当代京剧好老生其他也有,各有千秋。但于拥有观众之多,票房价值之高,是客观的事实。从艺术上看,于魁智最大的成就在于在传承前辈老生艺术成就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主客观条件,推进了京剧老生声腔艺术的发展,创造了符合现代京剧艺术美学价值的,余氏老生声腔。
京剧老生于魁智 -
谈马派名剧《清风亭》的表演
1934年我在北平中华戏曲专科职业学校,由焦菊隐校长介绍拜马连良先生为师。由于当时马先生演出特别忙,学校请蔡荣贵先生(蔡也是马先生的老师,马先生的不少戏都是蔡经手排练的)教我马派剧目。
京剧马派名剧京剧清风亭京剧马连良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首页/栏目广告位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