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李洪春:谈靠把老生戏《定军山》的表演
2022-02-28 22:08:49作者:李洪春,咚咚锵
《定军山》是“同庆班”经常上演的剧目。不过分谁唱。要是开场三、四出,黄忠由陈福胜扮演,严颜就是“官中活”了。要是中场四、五出的,黄忠就由李鑫甫扮演,严颜由陈福胜扮演。要是后场六、七出的黄忠,就由刘春喜先生扮演,严颜由李鑫甫扮演。
黄忠,不管是哪出戏的黄忠,都是靠把老生应工的。除《伐东吴》要戴帅盔外,《战长沙》《取巫峡》《定军山》《阳平关》《五截山》等都戴扎巾。《伐东吴》黄忠戴帅盔是因为后边中箭后,在见刘备起箭时有抖动帅盔、甩去帅盔的表演。如果是戴扎巾或是戴扎巾盔就不好甩,扎巾甩不下去。不过,要是不带“起箭”就不用戴帅盔了,还是戴我们现在看惯了的扎巾。
《阳平关》 谭鑫培 饰 黄忠、杨小楼 饰 赵云
《定军山》 贯大元 饰 黄忠
自从谭鑫培把黄忠改戴扎巾之后,不管是《战长沙》还是《定军山》;不管是南方演员还是北方演员,一律都打扎巾了。随着头盔的改变,黄忠与严颜的双起霸也就改成黄忠阻令单上,不过仍然从下场门上。在谭鑫培改变之前是这样演的:
黄忠从下场门上(青龙门为上),严颜从上场门上(白虎门为下),起霸之后,念对:
黄忠:老夫年高迈,
严颜: 颇有孙武才。
黄忠: 斩将如瓜滚,
严颜: 擒王列三台。
黄忠: 老夫,姓黄名忠字汉升。
严颜: 姓严名颜字子成。
黄忠: 今日主上龙意攻打葭萌关,生擒张郃,军师登合点将,你我辕门伺候。(双下)
《定军山》 纪玉良 饰 黄忠
现在黄忠在宝帐中只拉弓不耍刀了。原先是拉完弓之后,如果末句唱“且听军师将令发”,就不耍刀,如果唱“连开三弓力不乏”那就是要耍刀。诸葛亮就得说:“多日未曾出兵,老将军刀法如何?”黄忠说:“若论刀法,阵前取上将首级犹如探囊取物。”诸葛亮说:“帐下现有青铜宝刀,帐前演来,山人观看。”黄忠“得令”之后唱快板:“军师又把令传下,命俺黄忠演刀法,青铜宝刀耍一耍。”耍刀。谭鑫培除了在他拍的无声电影片《定军山》中耍刀外,在舞台上是不耍刀的。打扎巾、不起霸、不耍刀学谭鑫培,可斩渊的刀法,却不学谭鑫培。
《定军山》 杨宝森 饰 黄忠、贯盛习 饰 严颜
在调黄忠回营一场中,黄忠如果斜蟒,打鼓的就知道是不斩渊,如果是扎靠,那就是带斩渊。过去夏侯渊是由严颜赶场的。现在剧团,人多了,就由武花应工了。
《定军山》 李盛藻 饰 黄忠
《定军山》 李少春 饰 黄忠

《定军山》 谭富英 饰 黄忠
刘春喜、李鑫甫都是谭老板的弟子,“谭派”的戏,他们几乎都唱。李先生虽不及刘先生艺术高,但唱腔、嗓音、身段、动作极像谭老板。一次,原定大轴《定军山》,谭老板因事没进来,李先生就扮上了,无论是扮相、脸型、嗓音、身段都非常像。那时又没有扩音器通知一下,也没演员表,所以台下观众就以为是谭老板,别人谁敢唱大轴呢?可是当黄忠一笑时,观众才知道这是李鑫甫。
(节选自 《京剧长谈》 李洪春/口述 刘松岩/整理 中国戏剧出版社)

我们现在看的黄忠戴扎巾,是谭鑫培根据自己的脸型削瘦而设计的。本来黄忠的头盔在各个戏中是不同的,《战长沙》戴扎巾盔是为了与关公的夫子巾对称。《定军山》《阳平关》等戴帅盔是为了表现这“一战成功”的帅才。同时也为了两个老将的服色美: 黄忠是黄靠,金帅盔;严颜是白靠,银帅盗。

黄忠从下场门上(青龙门为上),严颜从上场门上(白虎门为下),起霸之后,念对:
黄忠:老夫年高迈,
严颜: 颇有孙武才。
黄忠: 斩将如瓜滚,
严颜: 擒王列三台。
黄忠: 老夫,姓黄名忠字汉升。
严颜: 姓严名颜字子成。
黄忠: 今日主上龙意攻打葭萌关,生擒张郃,军师登合点将,你我辕门伺候。(双下)



斩渊,实际是劈,不是抹,现在都演成抹了,抹就不对了。因为后边探子报:“夏侯将被黄忠刀劈马下。” 所以必须是劈。劈法是夏侯渊在小边用大刀漫黄忠头,而后一盖、一扯、半过河,对面冲回去,黄忠一盖,夏侯渊接“腰蓬”,夏侯渊挑黄忠“马腿”,黄忠盖夏侯渊刀头,双进门、黄忠变刀式反劈夏侯渊于马下。

《定军山》是“同庆班”经常上演的剧目。不过分谁唱。要是开场三、四出,黄忠由陈福胜扮演,严颜就是“官中活”了。要是中场四、五出的,黄忠就由李鑫甫扮演,严颜由陈福胜扮演。要是后场六、七出的黄忠,就由刘春喜先生扮演,严颜由李鑫甫扮演。要是大轴,就是谭老板的黄忠、刘先生的严颜了。

《定军山》 谭富英 饰 黄忠
(节选自 《京剧长谈》 李洪春/口述 刘松岩/整理 中国戏剧出版社)
很赞哦! ()
- 上一篇
正确认识流派特点,强化人物角色观——《玉堂春》小感
京剧中的《玉堂春》是以折子戏的形式呈现的,其传播如此之广原因很多。《玉堂春》是作为旦角儿开蒙戏教授给学生的,这出戏几乎包含了旦角儿西皮唱腔的全部板式,因此大多数戏校学生都会着重地学习,因此不管是梅尚程荀筱张赵或者王瑶卿派的都学过,在各流派演员根据自身嗓音条件和本流派特点相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不同风格的《玉堂春》。
- 下一篇
三位开创时代的老旦名家
早期的京剧中,老年妇女的角色虽然也称为“老旦”,但一般没有专职的老旦演员,往往多由老生演员兼演。他们所使用的唱腔,基本上就是已经发展得比较充分,比较定型的老生唱腔。龚云甫、李多奎、李金泉三位艺术家在京剧老旦声乐艺术发展历程中起着里程碑作用的卓越艺术家。
相关文章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