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昆艺术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 闲话梨园

闲话梨园

听李少春念白有感:重复的东西不能演成“一道汤”

2022-04-16 21:53:27作者:刘琦
以京剧而论,一出戏里的台词及身段等是往往有所重复的。《宇宙锋》的修本一场,赵艳蓉所念的三声“爹爹呀”,梅兰芳也从不念成一个味,而是恰如其分地体现出角色,一次比一次加重的气愤填膺的感情色彩。
著名武生李少春饰演《野猪林》一剧的林冲,不仅技艺精湛,更致力于刻画人物性格,白虎节堂一场的表演光为生动传神。林冲与陆谦对质时,讲了三个“可是你”,李少春演来三个“可是你”神韵各别,毫不雷同。“奉太尉之命传俺到此可是你?”这是第一个“可是你”。仅把“此”字念得略长,以加强语气,“可是你”三字却字缓气舒、节奏均匀,反映出林冲尚幻想对方会承认基本事实,心情还比较平静。接着,陆、谦矢口否认,林冲才认清陆谦是有意陷害。当他又问到“叫俺持刀前来与太尉观看,可是你”时,禁不住怒火上涌。李少春把这第二个“可是你”的“可”字念得较长,并微带极力抑制的颤音,使人感到林冲的整个身心都气得颤抖,同时也还力图克制。陆谦又丧尽天良地说:“什么刀不刀的,这我倒不清楚。”这时,严酷的现实已把林冲的幻想冲刷以尽,他第三次问陆谦:“引俺误入白虎节堂可……是你”时,已经怒不可遏,所以这第三个“可是你”的“可”字又处理成顿挫奔跳的五、六个音节喷吐出来,“是你”二字也念得声如铁石,更加沉重有力,从而鲜明地表现出人物极度愤慨的感情。
李少春《野猪林》
李少春之《野猪林》

 这三个“可是你”既念出了生活的实感,又富于京剧的韵味。更可贵的是,它们区别得是那样清楚,将人物内心世界的瞬息变动准确而形象地展现于观众面前。李少春这三个“可是你”念得精彩,其关键就在于念出了相同句式、相同字面中的不同感情,念出了不同的潜台词,念出了同中之异。

 以京剧而论,一出戏里的台词及身段等是往往有所重复的。如《失街亭》诸葛亮的三个“再探”,《贵妃醉酒》杨玉环的两次“卧鱼”,《二堂放子》剧中的反复盘问,念白或唱词中的排比句等等,就都是人所熟知的。这种重复,有的属于剧情所需,难以避免,有的属于为了加深观众印象,有意为之。这些有所重复的地方,易于导致表演上的雷同,因之也往往是难于表演、不可等闲视之的关节。

 岁寒知松柏,难处见高低。是将重复的东西演成“一道汤”,还是象李少春念三个“可是你”那样演出同中之异,这也是衡量表演艺术水平的一个观察点。象《盗御马》一剧中窦尔墩的三个“啊”字,是其以声音显露形迹的地方。著名花脸侯喜瑞即特别强调要把这三个“啊”以不同的语调和强弱变化,分别念出惊讶、诧异、震动等不同情绪来。

 《宇宙锋》的修本一场,赵艳蓉所念的三声“爹爹呀”,梅兰芳也从不念成一个味,而是恰如其分地体现出角色,一次比一次加重的气愤填膺的感情色彩。
梅兰芳《宇宙锋》
梅兰芳之《宇宙锋》

 此外,据有关记载,谭鑫培演《斩马谡》一剧,入帐时扇交左手,以便以右手指王平,等到见马谡时,又将扇交右手,径直以扇指马谡,这样既避免了两指动作的雷同,又突出了诸葛亮见王平时心境还比较平静、从容,而见马谡时心情则转为激动。

 由此可见,同中见异、重而不重是一种很值得重视的表演方法。某些京剧演员不注意同中求异,正是其表演“活”不起来的一个因索。

 人们以表演中的雷同为忌,以同中见异为贵,是有道理的。首先,同中见异的表演,是为了真实地反映社会生活,增强表演的真实感和可信性。在实际生活中,正如狄德罗所说“没有两张叶子是同样绿的;没有两个人在动作和体态上是完全一样的”;人们的思想感情也无不随着时间、地点的推移和变动而有所不同。人们的言语行为绝对相等的现象,在生活中是很难找到的。

 戏曲艺术中的人物形象,作为社会生活的艺术再现,当然应该保持并发扬生活本身丰富多采、瞬息变化的特点。只有同中见异,才会使人觉得是活生生的,而不刻板僵硬。因而,在戏曲表演中,凡处理相同东西时,就应把每句台词、每个身段的独特性把握住并体现出来。同中无异,显得虚假,劳而无功,同中见异,符合生活的逻辑,才具有艺术的价值。

 再则,同中见异的表演也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美感享受的要求。所谓“做忌数见,数见不鲜”,就是从美感的角度得出的一条舞台规律。即美的东西重复出现,则会减弱其美感的程度,向着美的对立面转化。重复过多,美就会化为不美。

 戏曲音乐家陈彦衡曾说,传统京剧中过去有的唱段长至几十句之多,每句腔调难免重复。谭鑫培往往将长词大加删节,以保证“一句一腔,绝不相犯”,于是“聆者反觉精彩”。也正如德国诗人、剧作家歌德所指出,“例如舞蹈,大音阶和小音阶交替变化,就令人感愉快,如果老是用大音阶或小音阶,就马上令人厌倦了”;“眼睛需要变化,从来不愿老看某一种颜色,经常要求换另一种颜色”;对于艺术风格来说,人们也总是“讨厌听单一的调子”;“剧本,特别是悲剧,如果始终用一个调子,没有变化,总有些令人生厌”,他把这种种现象加以概括,统称为“要求变化的规律”。
陈彦衡
陈彦衡

 我国的戏曲艺术作为一种以高度愉悦性为特色的艺术,历来,强调从视觉、听觉等方面给观众以强烈的美感享受。雷同化的简单重复的表演,违背了有关美感享受的“要求变化的规律”,因而是不美的,为表演之大忌。

 相同的台词、相同的身段、相同的板式等等,出现于同一出戏中,是屡见不鲜的。然面这决不能成为雷同化表演的借口,而只能视为寻找其中的特殊性的课题,并以适当的形式表演出来,以达到同中见异,异中有真、异中有美的效果。(1981年)
《京剧艺术论》
点击这里复制本文地址 以上内容由京昆艺术网整理呈现,请务必在转载分享时注明本文地址!如对内容有疑问,请联系我们,谢谢!
后台-插件-广告管理-手机广告位-内容正文底部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列表(人评论 , 人围观)